去年的《財政預算案》為本港樓市投下震撼彈,政府將行之已久的樓市辣招一下子全面撤銷。這突如其來的舉措,相信大部分人當時都意料不及;而此前觀望的買家,亦即時變得積極,尤其是內地的買家,在撤辣公布後,對港樓的追捧很快就瘋狂起來。

至於剛公布的2025至2026年度《財政預算案》,大家都明白焦點在於「減赤」,所以未有在樓市有太多的着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筆者認為,目前的樓市已開始漸進式復甦,加上過去幾周,港股牛氣沖天,經濟又正向着好的方向前進,買家入市信心亦大大增強。隨着新盤銷情理想,相信二手樓市亦會受氣氛所感染,今年樓市的「小陽春」也悄悄起步了。政府如果能繼續有積極的政策去幫助樓市回復穩定,不但對整體經濟有所裨益,對於減赤亦有正面的作用。

樓市和政府的財政一樣,要回復舊觀,就要懂得如何「開源」。所以,為樓市帶來更多購買力,是重中之重。筆者認為政府值得思考一下,如何鼓勵年輕人置業。事實上,政府一直認為年輕人是香港未來的棟樑,如果能夠在香港落地生根,擁有自己一個家,就可以增加歸屬感,對香港也可以有所貢獻。

以往,年輕人會詬病高昂的樓價,令他們難以上車,但樓價已從高位回落三成左右,再加上供樓利率亦向下走,上車供樓的負擔已經輕省了不少。此外,由於初次置業者可以申請按揭保險做到九成按揭,年輕人只要有穩定的職業和收入,首期已經不是問題。

所以,政府應該考慮如何盡量幫助年輕人減少上車時必有的支出,在新近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財爺已宣布將徵收100元印花稅的物業價值上限由300萬元提高至400萬元,這是一個不錯的優化措施。如果政府可以推遲繳付印花稅的時限至簽署樓契日期,這對於置業者而言,就更具彈性;當一些買家作錯決定的時候,也可以不用負擔太高昂的成本。

另外,吸引更多外來資金走入地產市場,也是激活樓市的方式。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各類人才輸入計劃,同時也想透過投資移民計劃,吸引更多人才或富裕人士來香港定居。既然如此,現行的投資移民政策,就毋須設下太多限制。所以其實更大彈性地准許申請者購買任何的產品作投資或自用,當然包括住宅項目;畢竟,投資移民來港,住屋始終是必須的。

始終,本港樓市的好壞,都會影響到整體經濟、甚至政府的財政;樓價能夠盡快回穩,經濟才可以有更大的動力去面對前方的挑戰。

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




廖偉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