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本港慈善機構CareER致力推動殘疾人就業 創「傷健共融指數」獲聯合國獎項

博客文章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Â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本港慈善機構CareER致力推動殘疾人就業 創「傷健共融指數」獲聯合國獎項

      2025年03月08日 09:55 最後更新:10:05

      由視障青年帶領的本港慈善機構CareER一直致力促進殘疾人士就業和社會共融,近日憑藉其創立的「CareER傷健共融指數」獲得聯合國Zero project獎項,為推動企業傷健共融及無障礙職場訂立新標準。今次更是該機構第二年贏得該殊榮,成為香港唯一一家兩度獲此全球性肯定的非政府組織。

      CareER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崔宇恆 (右三) 及 CareER主席 鄭寧欣醫生 (左三)  於奧地利維也納舉行的Zero Project Conference 2025中,接受Zero Project 2025獎項。(由Zero Project / Rupert Pessl提供)

      CareER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崔宇恆 (右三) 及 CareER主席 鄭寧欣醫生 (左三)  於奧地利維也納舉行的Zero Project Conference 2025中,接受Zero Project 2025獎項。(由Zero Project / Rupert Pessl提供)

      2025年3月7日,CareER於在聯合國維也納辦事處舉行的「2025 Zero Project會議」上獲頒Zero Project獎項。憑藉其創新的「CareER 傷健共融指數」,成為本港唯一得獎者。2025年獲得的獎項,標誌著CareER在挑戰體制、著力改善殘疾人士就業方面持續創新和堅持不懈的新里程碑。

      「CareER 傷健共融指數」是什麼?

      「CareER 傷健共融指數」為全港首個綜合評估企業傷健共融的指數,並能有系統性地支援主流僱主聘用殘疾人士,為企業傷健共融和無障礙職場訂立新標準。此創新指數,透過雙重視角衡量企業在殘疾員工和使用公司產品或服務的殘疾或有特殊教育需要(SEN)消費者的共融與實踐。參與評估的僱主,需要提供一系列公司數據和資料,以便CareER可因應公司在殘疾和SEN人士的相關共融實踐措施與成效作出評估。

      CareER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崔宇恆表示:「在香港蓬勃發展的就業市場中,殘疾人才必須被看見和得到重視,創新的『CareER 傷健共融指數』通過建立數據驅動標準,鼓勵企業促進傷健共融,引領社會將理念付諸實踐。」

      「CareER 傷健共融指數」有助促進整個行業和社區轉型

      「CareER 傷健共融指數」產生的影響力遠遠不止於企業運營範疇中,還有助促進社會對殘疾人士看法和價值觀的整體文化轉變。建基於指數實證的研究結果已經提供予政府官員及政策制定者,將有助鼓勵企業參與聘用殘疾人士的政策制定。CareER 的數據還啟發了學術界對此關鍵議題作進一步研究。崔氏深信,「CareER 傷健共融指數」將有助於促進整個行業和社區轉型。

      具有優秀招募績效的企業,將獲得「CareER傷健共融僱主」的嘉許標誌,從而提升他們在重視ESG 的持份者間的品牌聲譽。除了聲譽收益之外,「CareER 傷健共融指數」還可透過鼓勵招聘、挽留和提拔不同教育水平的殘疾員工,幫助企業建立更具活力的工作團隊。

      參與的公司,有權取得與香港營商環境相關的比較數據及最佳實踐方法。CareER 會為這些機構提供定制的工作場所傷健共融路線圖,包括旨在創造實際改進的可衡量措施。至今,「CareER 傷健共融指數」已為超過40家本地知名企業提供支援,它們佔香港總勞動力近10%,當中不少公司在本地更聘用了超過10,000名員工。

      CareER由殘疾青年創辦 專注推動高學歷殘疾人士就業

      CareER (意指Care in Education and Recruitment,讀音:Care-yee-R) 是2014年由一位殘疾大專畢業生及熱心人士創辦的慈善機構,專注彌補高學歷殘疾人士就業的傳統社會服務盲點,義務推展殘疾和有特殊教育需要 (SEN) 人士就業工作。

      Zero Project專注於與殘疾共融相關的不同主題

      聯合國屬下的Zero Project獎項,旨在表彰一些為殘疾人士消除障礙並促進可持續共融的創新、富影響力且具有可規模化的專案及倡議。今年,來自45個不同國家合共77個得獎者獲獎,當中來自中國的得獎者佔據三個席位。

      由奧地利非營利組織 Essl Foundation於 2008 年成立的Zero Project,是一項全球性和以研究為驅動的倡議,支持實施《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CRPD)。每年Zero Project都專注於與殘疾共融相關的不同主題。今年的Zero Project以就業和信息通訊技術(ICT)為中心。

      (相片及影片由Zero Project / Rupert Pessl提供) 




      Sebastian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服務警隊近37載的前「一哥」蕭澤頤,本月正式功成身退,告別他引以為傲的警務生涯。離別之時,蕭Sir接受《警聲》訪問時坦言,能有幸帶領全世界最卓越之一的執法隊伍,感無比自豪,更勉勵同袍要永懷保護市民初心,默默耕耘,努力做好警察工作,一起守衛好香港這個家。

      蕭Sir接受《警聲》訪問,勉勵同袍要永懷保護市民初心,一起守衛好香港這個家。

      蕭Sir接受《警聲》訪問,勉勵同袍要永懷保護市民初心,一起守衛好香港這個家。

      自少鍾情警匪片的蕭Sir,深受同為警察的父親影響,立志長大後投身警隊,要儆惡懲奸、除暴安良,「爸爸以身教言傳的方式教會我很多事,令我終身受用。」在他心目中,父親工作勤奮、正直,是一位敬業樂業、充滿使命感的執法者。在耳濡目染下,蕭Sir大學畢業後就毅然投考警務督察。

      擔任警務處處長期間,蕭Sir經常走訪前線,與市民近距離溝通,「大家的支持和信任,對於我們推展警政工作至關重要,所以我們要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讓市民清楚知道香港警隊是一支怎樣的隊伍」。

      以人為本 重視前線聲音

      蕭Sir認為要成為一位好警察,必須要明白同理心的力量 ,故他經常與同袍分享「將心比心」的處事方式,「例如你希望自己的家人如何獲得警察保護,那麼當你穿上制服站進崗位時,就會知道應該如何保護市民」。

      蕭Sir又強調,自己不喜歡「一言堂」,故內部管理向來著重「以人為本」,尤其重視前線人員的想法和聲音,故他不時找機會與前線交流,讓大家感受到管理層重視他們的意見, 並從善如流,令他們對警隊的歸屬感自然增強。同時,他亦非常鼓勵不同階級的同袍勇於發表意見,「試想想,三萬個腦袋一齊出謀獻策,再難的事也能迎刃而解。而作為管理層,我們必須認真聆聽,要『貼地』並廣納意見,持續改進和優化,團隊才會不斷進步」。

      蕭Sir認為無論對內對外都「將心比心」,拉近警隊與市民尤其青少年的距離。

      蕭Sir認為無論對內對外都「將心比心」,拉近警隊與市民尤其青少年的距離。

      拉近與市民距離 青少年罪案顯著下跌  

      眾所周知,蕭Sir很關心年輕人,認為他們是「社會的未來」,常呼籲社會各界應集各家之所長,共同為年青一代謀發展、創機遇,充分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協同效應。2020年,蕭Sir更牽頭成立工作小組推動警家校合作,提升青少年守法意識,並積極籌辦各類活動拉近警隊與青少年的關係,冀為青少年建構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

      從數據可見,警隊在這方面的努力成果。去年各類青少年罪案均顯著減少,以嚴重毒品案為例,青少年被捕數字由2021年的430人,回落到去年的129人,累計跌幅近70%,當中被捕學生跌幅尤為顯著,累計達76.9%。

      警隊與市民和青少年的關係亦不斷拉近,2024年一項公眾意見調查顯示,年介乎18至29歲的青少年就警隊表現給予的分數,由2021年的38.91分,顯著上升至53.66分。

      勉勵青少年在事業上投放心機 人生更精采

      蕭Sir深信,只要用心去工作,市民包括年青一代是感受到,從而增強對警隊的信任;長久而言,整個社會都會得益。

      蕭Sir的做人格言是「天道酬勤」,除努力工作外,他寄語同袍要從中尋找滿足感 ,「維護國家安全和保護市民生命財產,是每一位香港警察的使命,如果在工作中找到滿足感,會更加起勁及做得更好。」

      最後,蕭Sir以16個字總結其警務生涯:「工作因拼搏而精采,人生因奮鬥而無憾。」更勉勵年青一代要努力學習、勤奮工作,「要在事業上投放心機,才會令人生更加精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