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濟正處於逐步復甦階段,政府的政策方向已清晰明確,重點放在持續激活樓市、股市及實體經濟。這一系列措施不僅為內地經濟帶來顯著的互動效應,也為香港市場注入可觀的商機。事實上,內地擁有14億人口,中央的相關政策當然不會要所有人都聚焦於香港,但單是大灣區內的8000萬人口,能做到經濟民生互動,就已經足以成為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提供龐大的消費潛力。

好像去中央公布重新啟動深圳居民來港「一簽多行」的政策,就已經來一定效果;香港旅發局最新的數據顯示,訪港旅客數量在今年首兩個月達到840萬人次,按年增長了7%。這增幅意味着多了數十萬旅客,他們帶來消費潛力正在注入香港市場,促進了經濟活力,而其經濟互動的複式效應亦逐步顯現。生意轉好令本港商家信心逐漸恢復,不但有助於緩解營運壓力,部分商家更重燃起擴充業務的想法。

在樓市層面,香港不僅受惠於股票市場和實體經濟因內地資金南下帶來的利好,更因人才與資金流入而獲得支撐。近年香港政府積極推行輸入外來人才政策,內地人士成為當中主流,來港人數持續上升,為樓市帶來強勁的需求動力。這些新來港人士及其家眷未必會立即置業,但租樓需求卻是無可避免的,且這一需求正急劇增加,直接推動租金連續兩年上升。與此同時,過去兩至三年間,樓價下跌約三成,令租金回報率進一步逼近4%。相較之下,定期存款息口逐步回落,買樓收租的回報顯得更具吸引力。當前樓價已呈現企穩跡象,手握資金的投資者選擇在此時入市,不失為理性且具前瞻性的決定。這種投資趨勢也反映了市場對樓市前景的信心正在回升。

剛於二月底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宣布將只需繳付100元印花稅的樓價上限,由原本300萬元調升至400萬元,直接刺激了樓市的互動,在市場上觀望已久的準上車客加快腳步入市,進而啟動換樓鏈。市場氣氛回暖是具有傳染效應的,亦提振了市民入市的意欲,這種複式效應就令樓市交投進一步活躍起來。

積極吸納人才是特區政府的一項中長期政策,所以在未來一段長時間內,內地人才將持續來港,當適應了香港的生活,落地生根,這些新移入的人才下一步就會選擇置業。樓市穩定後,大量租轉買的案例也將逐漸出現,樓價因此重拾升軌,亦是理所當然。

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




廖偉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