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在2025年首季交投表現不俗,成交量顯著回升,然而樓價卻未有同步上揚。根據筆者公司所屬集團的指數,第一季樓價較去年末季仍下跌約0.6%。若按此趨勢推算,全年樓價或能勉強與去年持平,結束連年跌勢。每當市場氣氛轉弱,總不乏高調唱淡的聲音,尤其是那些期待樓價下挫的人士,很多都會藉社交媒體去放大負面的想法。然而,樓市是否真如他們所言不堪?筆者無意妄下定論,但單憑部分人的悲觀論,未必能全面反映現實。

筆者雖然是地產行業的一份子,但更習慣從生活細節觀察經濟脈搏,例如食肆的人氣,以及遊客區、旺區等的人流車流。事實上,自去年底深圳居民「一簽多行」赴港政策重啟,訪港人次在近三個月內激增近一成。這數以十萬計的客流,為香港消費市場注入明顯生機。最近走訪市內熱點,無論是主要道路還是旅遊區,車流不息、人流不絕,與一年前的冷清景象相比,實在判若兩境。餐飲業雖仍不時傳來結業消息,但細看統計數據與街頭實況,卻不乏樂觀訊號。新餐廳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部分空置舖位亦陸續迎來新租戶。

筆者與業界人士談及近期的市道時,他們普遍反映近來入座率上升,生意有逐步回暖的勢頭,甚至有轉虧為盈的跡象。當然,經營成敗仍取決於產品特色、服務質素與市場競爭力,但這些觀察已足以令人相信,香港經濟正逐步復甦,消費市場亦見轉機。樓市作為經濟的重要一環,自然也受惠於這股氣氛改善的勢頭。

過去,香港人以埋頭苦幹聞名,但近年部分人卻傾向放大負面情緒,將市場的預想推向極端悲觀。誠然,樓價自高位累跌約三成,對部分投資者的信心構成不小打擊,但低谷並非永恆。更重要的是,近年內地人才持續湧入香港,已成為樓市穩定的關鍵支柱。他們看好香港的生活環境,對未來發展抱有信心。香港的獨特優勢,例如完善的法制、自由貿易、優質醫療、無障礙進出、多元包容,以及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等,這些仍是吸引他們的主因。這些新來港的內地人才逐步在此落地生根,為樓市注入新動力,足以對沖部分本地人對市場的負面看法。

事實上,近月樓市成交暢旺,數據顯示內地買家佔總成交量的比例已超過兩成,其影響力正日益顯著。他們的購買力不僅穩定市場,更為樓價提供了穩定動力。從人流復甦、消費回升,到內地買家的積極參與,香港樓市正朝積極的方向邁進,筆者相信樓價亦已經有足夠條件逐步穩定下來。

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




廖偉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