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黨爭是指,分別代表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首的兩個黨派,在朝廷內明爭暗鬥,令唐末政局一片混亂的事件。兩黨之爭,令國家內耗,加速唐朝滅亡。
牛僧孺 (網上圖片)
牛李黨爭源於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長安舉行的科舉,當時舉人牛僧孺、李宗閔等人,在考卷裏批評了朝政。考官對於他們的見解很認同,於是推薦給憲宗。
李德裕 (網上圖片)
不過,事情傳到宰相李吉甫(李德裕的父親)的耳中。李吉甫認為,牛僧孺等人,批評朝政,等於揭露他的短處,擔心對己十分不利,於先下手為強,向憲宗「打小報告」,牛僧孺最後並未有獲得提拔。事件引起朝野譁然,朝中大臣紛紛譴責李吉甫妒忌賢能之士,最後李吉甫被貶。不過事件未有因此平息下來,反而隱隱埋下了兩派互鬥的伏筆。
唐穆宗即位,牛黨中人錢徽主持科舉,但後來被指他徇私舞弊,時任翰林學士的李德裕證實真有其事。錢徽被降職,李宗閔也受到牽連。此事之後,牛僧孺、李宗閔一些科舉出身的官員結成一派,和李德裕一批士族出身的官員在朝中互相攻訐,明爭暗鬥。
設計圖片
唐文宗即位以後,牛黨掌權,並極力打擊李德裕,把李德裕調出長安,貶謫他為西川(今四川成都)節度使。不過,文宗一死,武宗即位,牛黨失勢,李德裕當上了宰相。這次到他還擊,並將牛黨中人貶謫到南方。
唐宣宗 (網上圖片)
兩黨相鬥直至846年,唐宣宗即位。宣宗上任後,撤了李德裕的宰相職務,把李黨中人全部貶謫到崖州(今海南)。至此,經歷四十年的牛李黨爭結束,唐朝政局混亂不堪,國勢一落千丈。
讓人摸不着頭腦的成語,只因為「五日京兆」是「五日張京兆尹」的簡寫。在古代,「京兆」是西漢首都所在地長安,「京兆尹」是當地的行政長官。作為對比,包青天是開封府尹,可見是位居要職。哪位姓張的歷史人物僅當了五天京兆尹,竟要查辦大案以致下屬拒不聽命呢?
「五日京兆」成語出自於《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張敞》。張敞是歷史上有名的愛妻號,張敞畫眉故事的主人翁。不過張敞畫眉背後是因為張敞辦事能力極高,所以招人妒忌,對手仍以「畫眉」一事質疑張敞公私不分,能力存疑。但張敞為人頗有才能,賞罰分明,嫉惡如仇,曾在山東成功地剿滅匪亂,為漢宣帝所賞識。
張敞 (網上圖片)
當時長安人口眾多,龍蛇雜處,治安不好,歷任京兆尹皆束手無策。漢宣帝決定請張敞出任京兆尹一職務,幾年下來使長安的治安改善許多。但後來他的好友楊惲因觸怒宣帝被判死刑,與楊惲交好的人幾乎全受牽連,被免去官職,只有張敞因為受到宣帝賞識,一直未受處分,安然在位。有一天,張敞派一名叫絮舜的捕官去辦案,絮舜心想張敞遲早會受到連累被免官,竟然不肯聽命,還在上班時間私自回家休息。有人勸他不要這樣,他居然說:「我已為張公盡了不少力,他現在只剩五日京兆可當了,為何還要幫他辦事?」這些話傳到張敞的耳朵裡,立刻將絮舜逮捕入獄,並判處死刑。
張敞畫眉是其鐵漢柔情的一面 (網上圖片)
沒過幾天,宣帝派出使者巡行天下,舉冤獄,絮舜的家人用車拉着絮舜的屍體,向使者鳴冤。使者即奏張敞濫殺無辜。宣帝問明原委,認為這算不了什麼大事,想叫張敞設法逃脱。於是先宣佈了以前關於他同楊惲有株連,不宜再居其位的奏狀,將他削職為民。受到這樣的處分,張敞也明白了宣帝的用意,便繳還印綬,匆匆亡命而去。
網上圖片
歷史記載,張敞任職京兆尹長達九年,並隨即復出為官。話說張敞離職後幾個月,京師的治安再次敗壞,大不如前。這時宣帝開始想法張敞了,這時冀州剛巧盜賊為亂,所以不久即任命他為冀州刺史。張敞任冀州一年多,冀州的盜賊使滅跡了。後來,宣帝又命張敞為太原太守,實際任職僅一年,便使太原郡秩序井然。
絮舜所說的「五日京兆」是他認為張敞不久後會被免官。後來仍以「五日京兆」比喻任職時間不久或沒有長遠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