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TSA與BCA的爭拗

博客文章

TSA與BCA的爭拗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TSA與BCA的爭拗

2018年02月20日 06:15

踏入狗年,先祝各位讀者心想事成、龍馬精神,小朋友學業進步,健康快樂!

新年伊始,親友間拜年難免會談及子女成績,總會有些比較。家長緊張子女成績無可厚非,但成績始終不是孩子的全部,家長實在不應過分著緊。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全港性系統評估(TSA)被指引發操練文化,激起家長、教師等強烈反對,學生的功課變成TSA補充練習,甚至要犧牲午飯、小息時間來反覆操練,結果政府前年在50間小學試行較淺的「改良版小三TSA」,去年更推出「基本能力評估研究計劃」(BCA),擴展到全港小學舉行。

究竟今年會否繼續考BCA?筆者執筆之時仍未有答案,教協要求當局答允不記名、不記校,同時不向學校和辦學團體等提供成績報告等,以徹底消除TSA和BCA的操練誘因。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坊間針對TSA和BCA的練充練習真的很多,我在中大讀書,常常會跑到圖書館借書和做功課,那些擺放TSA和BCA練習的書架有幾大個,密密麻麻地放滿了書,經常會有一些本科生在那兒流連,他們未必是教育學院的學生,反而是找資料影印,拿去替學生補習賺外快。

個人來說,我不反對考核,畢竟我們是需要一個全港、標準統一的評核,來了解當今學生的能力,以及教師在教學上的成效,從而在課程設計、選取教材上作出相應調適。你或者會問,學校不是有考核嗎?但學校的測驗考試,都是根據校本情況來設計,只能量度個別學校的學生能力,難以利用來了解整體學生能力。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問題的核心是,教育部門會將TSA的成績通知學校,學校為了爭取好表現「省醒招牌」,自然用盡方法催谷學生,形成了今天這個局面。那麼,是否不記名、不記校、不提供成績報告使能解決整件事?我想這種想法有點天真,一來以現今的社會環境來看,政府政策經常被人質疑,即使真的「原記名、不記校」,我想還是會有人會提出懷疑,到頭底還是瞎搞一場。二者,缺乏學生和學校資料的評核,將無法發揮整套制度的TSA和BCA的原意,沒有源頭又如何協助教師和學校改善?整件事也就變得不倫不類了。

應否推行TSA?如何推行才最好,相信是狗年其中一項最熱辣辣的教育課題。




Jack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芬蘭被視為「教育先進國」,曾積極推動數碼化學習,甚至在中學普及電子教材。然而據外媒報導指芬蘭近年來出現學生成績下滑及注意力下降等問題,當地政府與學校開始重拾紙本教科書。

芬蘭自1990年代起推行教育數碼化

據日媒「讀賣新聞」報導,芬蘭自1990年代起推行教育數碼化,並在2000年開始的國際學習成就評估(PISA)中表現優異,在全球閱讀、數學及科學多領域曾名列前茅。然而,從2022年開始,芬蘭學生的PISA成績表現明顯下滑,排名跌至閱讀第14、數學第20、科學第9。教育部長坦言,教育體系無法完全適應快速數碼化,必須重新檢視方向。

里希馬基2月下旬起已重新採用傳統教科書與筆記方式授課

芬蘭小城里希馬基(Riihimäki)曾是教育數碼化的先驅,當地中學約十年前開始推行「一人一台筆記本電腦」政策。然而,2月下旬時,英語和數學等科目已重新採用傳統教科書與筆記方式授課。一位14歲的學生表示,紙本比電子書更容易理解,學習效果較佳。

七成家長和八成老師希望恢復紙本授課

該市教育長則指出,過去每週超過20小時的電腦學習,使學生專注力下降,情緒變得急躁,引發全國擔憂。在2023年底,該市也針對中學生、家長及教職員約2000人進行問卷調查,有七成家長和八成老師希望恢復紙本授課。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新加坡2023年亦決定不讓小學生使用電子設備

在2022年的PISA中取得三項第一的新加坡,也在2023年時決定不讓小學生使用電子設備,因擔心電子設備會影響孩子身心的發展。

芬蘭和新加坡的經驗顯示,教育數碼化並非萬靈丹,過度依賴科技可能適得其反。隨著這些學校逐步恢復紙本教材,或許在數碼與傳統學習方式間取得平衡,才能確保學生能獲得最佳學習效果。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