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俯首甘為亡國奴?

博客文章

俯首甘為亡國奴?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俯首甘為亡國奴?

2020年05月15日 18:19 最後更新:23:27

今年的高考歷史科試題,要學生評論「1900年至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一個官方機構竟然可以出一條這樣的考試題目,惹起各界對香港教育的關注。

教育局已作出批評,指試題「嚴重傷害了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不過教協就發表聲明反駁,對教育局的做法予以強烈譴責,批評教育局扼殺香港教育理性討論的空間,要再一次剝奪教育界專業自主的空間。

我經常講,自由的最大敵人,就是那些濫用自由的人。「理性討論空間」、「專業自主空間」,這些空間都是香港幾代人努力爭取得到的,在回歸前的殖民地年代,特別是在八十年代之前英國未知道要把香港交回中國時,香港那有什麼「理性討論空間」? 到回歸後我們擁有這些空間後,卻毫不珍惜,濫用自由,教孩子討論45年日本侵華的歷史如何「利多於弊」,令人覺得這些空間真是「弊大於利」。濫用自由者,就是葬送空間人。教協鼓勵人「理性討論」日本侵華那段歷史的利弊,真是有顏面去面對教協創辦人司徒華華叔嗎?

《昭和的怪物》。

《昭和的怪物》。

日本侵華罪行,源於當年日本這個新興國家,建立全球帝國的夢想。日本作家保阪正康的作品《昭和的怪物》,講述二戰前日本昭和年代的加害者及其罪行。作者訪問了包括東條英機的秘書等相關人物,重構當年日本發動二戰的真相,令人對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歷史,有如在現場的了解。

一、甲級戰犯東條英機。東條英機是日本軍方激進好戰分子,他於1937年出任日本進軍中國「關東軍」參謀長,一手策劃對華侵略。東條英機在1940年出任日本陸軍大臣,1941年成為日本首相,並於1941年決定偷襲珍珠港,向美國宣戰。1948年,他成為同盟國的東京軍事法庭的甲級戰犯,最後被判處環首死刑。

當時的日本軍人分成兩派,一派是擁護天皇,推行改革的「皇道派」,另一派是鼓吹暴力革命,借此改造國家的「統制派」,東條英機屬於激進的「統制派」。日本天皇於1941年委任東條英機作為首相,主要原因是東條英機是軍方激進派頭頭,天皇希望他明白管理國家之難,從而約束軍隊。結果事與願違,東條內閣最終決定要向美國宣戰。

當時的日本,像東條英機這類極端軍人,他們完全不會閱讀政治或者知識類型的書籍,只會從實踐中學習,他們只滿足重覆閱讀《軍人敕諭》(乃1882年1月4日明治天皇親自向陸軍頒佈的軍人訓誡),他們銳意要建立日本統治全世界的帝國,深信軍事力量,迷信只要有堅強意志,日本就可以成為世界霸主。

東條英機當時的死對頭是軍人理論家石原莞爾。石原莞爾在戰後東京審判時表示,包括東條英機在內的日本戰犯,都媚於權力,而當時擁有強大勢力的人,都是造美夢的人。石原莞爾認為東條英機是「既沒有思想,也沒有意見的軍人」,日本就是由這些人主導,發動侵略世界的大戰。而中國就是在日本戰爭機器開動下,無辜的軍事暴力受害者。

二、大東亞共榮圈。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仍然有一套理論框架包裝,不像如今America First(美國優先)那樣赤祼祼。日本在1940年提出的《基本國策綱要》,當中包括建立「大東亞新秩序」,宣稱「皇國國是之依據,是建國之大精神「八紘一宇」。所謂「八紘一宇」,是指「大地之極限」,意思是由日本來統治全世界。「大東亞共榮圈」本來是日本想將殖民地解放出來的一種思想,但逐漸變成日本要統治東亞的理論基礎,目的其實是要侵佔東亞國家的石油、橡膠等天然資源。說穿了日本深感自己是一個資源缺乏的小島國,就是要侵略其他國家,以圓自己的帝國夢。

台灣在二戰前長期是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強逼所有台灣人改日本名字、說日文,成為二等公民。如果不是日本戰敗,台灣過了一代人後,就會同化成為沖繩那樣,成為日本的一個地區。日本的帝國夢想實現,中國國族消亡。我很有興趣知道,提出「1900年至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命題的人,是否要俯首甘為亡國奴呢?有些原則底線問題,不應有討論空間,正如我們不會去討論「強姦、殺人是否利大於弊」那樣。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揭特朗普縮沙之謎

 

美國現政府決策之飄忽,令全世界無所適從。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周三突然宣布收窄關稅戰的範圍,除了中國之外,對其他所有國家暫停徵收所謂「對等關稅」90日。美國精英媒體說,特朗普一聲暫停,等於認了一半輸。問題是以特朗普如此好勝的性格,為什麼會認輸呢?

彭博社星期四發表一篇文章,揭開特朗普逆轉「對等關稅」決定背後的內幕,標題為《債市混亂、交易瘋狂、再加上戴蒙--特朗普關稅扭轉的內幕》。文章指,特朗普的所謂「對等關稅」於周三午夜剛生效,特朗普就關注金融市場的表現,當時美國的長債價格急速下跌,收益率飆升,10年期美國國債債息在短時間內急速爬升,升近4. 5厘的水平,創下2001年以來最大的3日之內漲幅,顯示債價正在崩盤。

彭博指,特朗普面臨最糟糕的局面,是那些因為選民對通脹不滿而將他送入白宮,如今那些選民卻面臨著物價和借貸成本皆升的雙重壓力。特朗普承認,「人們開始有點不安」。他在決定對大多數國家暫停90日大幅加稅之後,在白宮南草坪會見幾名賽車手時承認,「這決定很大程度上是由金融市場混亂所致,我覺得人們有點過火了,他們有點吵鬧,有點害怕」。

全球最大銀行摩根大通的首席執行官戴蒙的評論,也都引起特朗普的關注。戴蒙在電視機前發表評論,首先由讚賞特朗普的貿易政策開始,說特朗普得出全球貿易不公的結論完全合理,但戴蒙也同時鼓勵外交政策制定者「要保持冷靜,嘗試協商一些貿易協議。戴蒙警告說「市場不總是正確的,但有時是正確的」。

顯然戴蒙從恭維特朗普的貿易政策開始,然後提出警告,特朗普就找到一個接受意見的下台階,決定暫緩對絕大多數國家90日實施「對等關稅」,只是徵收10%的所謂「基準稅率」。

當香港的投資者擔心特朗普對中國的驚人加稅,會摧毀內地和香港股市的時候,其實真正的風險在於美國的金融市場。美國的股債雙殺,已經令到很多人極度恐慌,因為通常美股下跌的時候,美債作為避險資產就會上升,但這次是美股和美債同步下跌,證明市場開始對美國資產失去信任,拋售一切美國資產。

近日3年期的美國國債拍賣慘淡收場,當時財政部發售58億美元債券,認購的冷淡情況令人詫異,美債作為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的地位正在崩潰。華爾街投資大佬Peter Schiff 在X平台發出警告,說債券市場正在崩盤,10年債息快速上升到超過4.5厘的水平,30年債息超過5厘,如果明天不緊急宣布減息和大規模的量化寬鬆,就可能會出現1987年式的股市崩盤。雖然一日之後,聯儲局並沒有減息亦沒有量寬,股市並未崩盤,但在特朗普宣布暫停加稅,美股大幅反彈一日後,亦急速回落。

美債的危機是在於有大量的對沖基金,是用巨額的槓桿去做美國國債現貨和國債期貨之間的價差交易,由於價差往往很微小,對沖基金的槓桿率達到本金的50到100倍,而這種價差交易涉及一萬億美元的巨大持倉量。如果美國國債價格急速波動,這些價差交易就可能因為追收按金而爆倉,這是一個潛在的大炸彈。

簡而言之,這場由特朗普觸發的金融危機,正在慢慢發酵當中,最危險的並不是中國金融市場,而是美國的債市和股市,大家都不知道全世界對美元資產失去信心會發生什麼事,最怕就是美國崩盤會拖累全球市場。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