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大醫學院全球首宗混合手術 治療肺轉移癌症病人

社會事

中大醫學院全球首宗混合手術 治療肺轉移癌症病人
社會事

社會事

中大醫學院全球首宗混合手術 治療肺轉移癌症病人

2020年07月28日 19:01 最後更新:19:21

手術成功保存大部分肺部功能!

中大醫學院圖片

中大醫學院圖片

中大醫學院胸腔外科團隊為肺轉移治療帶來新突破,團隊成功應用混合手術室配合「經氣管微波消融術」及「單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於同一手術,為一名患有肝癌而出現肺轉移的68歲長者,清除他位於右肺的4個腫瘤組織,成功地保存大部分肺部功能。這是全球首宗利用混合手術室配合多元模式一站式治療肺轉移病人。報告已刊登於國際醫學期刊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組副教授吳士衡醫生(左)指治療多病灶肺轉是大挑戰。(資料圖片)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組副教授吳士衡醫生(左)指治療多病灶肺轉是大挑戰。(資料圖片)

(中大醫學院FaceBook)

(中大醫學院FaceBook)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組教授吳士衡教授表示,治療多病灶肺轉一直以來都是莫大挑戰,因為患者有多個腫瘤組織分佈肺部,大小不一,位置及深度都會影響治療選擇。就是次個案而言,團隊決定利用混合手術室配合多元模式治療,以保存最多肺部組織為目標替病人進行治療。

吳教授指,混合手術創傷較小,避免患者多次入院以減低感染機會。(Getty設計圖片)

吳教授指,混合手術創傷較小,避免患者多次入院以減低感染機會。(Getty設計圖片)

吳教授補充,以往治療有多個腫瘤的肺轉移時,需要分多次手術或治療程序進行,病人需要多次住院及接受麻醉,創傷性較大。混合手術室獨有的實時360度斷層電腦掃描配置讓我們可以在同一手術進行三個程序 — 尖端影像診斷、先進的電磁導航支氣管鏡介入治療和微創手術。這有助為病人度身設計最適切的一站式治療組合,特別適合出現多個及體積少於1厘米的腫瘤組織。此外,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下,一站式的治療可避免患者多次入院,大大減低受感染的機會。」

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本港女性學齡青少年的缺鐵率為17.1%,缺鐵性貧血流行率為10.9%,即十分之一的女性青少年因缺鐵而患有貧血,較男性青少年為高。

研究又指,患有持續注意力障礙的青少年的血清鐵蛋白濃度低於注意力功能正常的青少年,以女性的情況尤其明顯。這些發現突顯鐵儲備不足與注意力障礙有關,建議須加強對學齡青少年的營養教育及諮詢,同時及早進行具針對性的缺鐵篩查和飲食干預,以應對此公共衞生問題。是次研究結果已於《香港醫學雜誌》上發表。

中大醫學院。資料圖片

中大醫學院。資料圖片

缺鐵是全球學齡青少年中最常見的營養缺乏症,也是缺鐵性貧血的主因。青少年因青春期營養需求增加以及不良飲食習慣而特別容易缺鐵和患有缺鐵性貧血。患者會感到疲倦無力,對學齡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和學業表現構成影響。

是次研究募集了523名來自本港16間學校的青少年,平均年齡為17.5歲,65%為女性。由於血清鐵蛋白的濃度反映體內的含鐵量,研究團隊測量參加者的血清鐵蛋白水平和全血細胞計數並通過多變量分析等來評估其缺鐵率。研究團隊發現血清鐵蛋白的濃度愈低,持續注意力受損風險愈高,特別是女性。

首席研究員及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研究教授李志光教授表示:「由於月經失血導致鐵需求增加,女孩缺鐵和缺鐵性貧血的風險高於男孩。不良飲食習慣,例如少吃正餐、進食肉類產品及其他富含鐵的食物不足,也可能導致缺鐵。」

聯合研究員及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臨床副教授(名譽)陳鳳英醫生指出:「缺鐵會導致神經遞質的干擾,神經遞質是一種影響大腦功能的化學物質。因此,充足的鐵攝取對發展中的大腦至關重要。」

聯合研究員及中大醫學院藥劑學院副教授張彦婷教授表示:「鐵儲備不足的青少年應接受以攝取富含鐵的食物為重點的諮詢,例如肉類、蛋類、深綠色葉菜、豆類和強化穀物。一些被診斷為缺鐵或缺鐵性貧血的個體可能需要補充鐵劑。」

是次研究醫務衞生局醫療衞生研究基金資助。 研究團隊還包括來自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香港兒童醫院及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的代表。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