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誰說︰北斗衛星對世界沒有貢獻,只會增加噪音?

博客文章

誰說︰北斗衛星對世界沒有貢獻,只會增加噪音?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誰說︰北斗衛星對世界沒有貢獻,只會增加噪音?

2020年07月31日 15:42 最後更新:16:29
北斗導航衛星實現了中國夢。(資料圖片)

北斗導航衛星實現了中國夢。(資料圖片)

 國家主席習近平早上在人民大會堂出席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代表中國回答了一個世紀提問,這是一個很精彩的中國故事。

北斗衛星計劃2000年成功申報,但時間是緊迫的,因為太空上大部分頻率被先行的美國、俄羅斯佔用,按照國際電信聯盟(ITU)規則,餘下的頻率「先到先得」,申請國必須在7年之內發射導航衛星,接收相應頻率訊號,才可獲得頻率資格,逾期作廢。2007年4月14日,第一顆北斗導航衛星正式發射,4月16日20:00傳回了訊號,此時離失效限期,不足4個小時。這個驚險的歷程,讓中國逐步實現自主衛星導航,擺脫對美國GPS定位系統的依靠。1993年,中國「銀河號」往伊朗運貨途中,遭美國關閉GPS導航而困於荷姆茲海峽,被迫接受馳來的美國海軍扣查;更令人焦慮的是,1990年美國發動的海灣戰爭,全憑其軍用GPS定位,取得了主動權而獲勝。

習近平出席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儀式。(網上圖片)

習近平出席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儀式。(網上圖片)

國家自主衛星導航系統何等重要,不言而喻,不過,2009年俄羅斯聖彼德堡舉行全球衛星導航會議,有代表質疑中國︰「太空已經有百多顆衛星,中國為什麼還要建衛星呢?」然後,作出批評︰「中國的衛星導航系統與其他國家衛星的頻率重疊,只會徒增雜訊擾亂空間秩序,對國際沒有貢獻。」

當時,出席會議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以科學數據向與會者解釋︰「我用實際的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歐盟的伽利略計,再加上中國北斗衛星,即使把北斗放在最末的位置來算,中國北斗對國際的平均貢獻率在23.4%以上,最低也有22.6%,怎麼叫沒有貢獻呢?」

去年12月底,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介紹北斗的貢獻︰「北斗的產業鏈已經全部打通,比如芯片、板卡、天線、終端、軟件和服務等,中國企業已建立自主生態鏈,比如中國企業生產的北斗應用芯片已超過1億片,相關產品向外輸出到全球120多個國家。」發言人稱︰「我們願意把中國企業的水準向全世界推介,把我們的技術和產品讓全世界分享。」

最新消息顯示,中國衛星導航產業將配合今年「兩會」提出的新基建工程,加強融合在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項目,預計2020年國內衛星導航產值逾4000億元人民幣,未來保持20%左右的增長。北斗對整個產業的貢獻率為70-80%。

當年為測繪國內「無人區」地區,工作人員要靠人力完成任務。(新華網圖片)

當年為測繪國內「無人區」地區,工作人員要靠人力完成任務。(新華網圖片)

這個中國故事的「前傳」也值得一談。向國際力挺北斗貢獻的楊元喜,出生於江蘇的貧困家庭,適逢時代動盪未復原,上不了大學,1974年選擇參軍,當上一名測繪兵,被派到新彊大漠戈壁。當時內地有很多「無人區」,由於沒有衛星導航系統,於是測繪部隊要背著沈重的儀器,徒步到惡劣的沙漠、高原「無人區」進行地圖測繪。今天當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楊元喜回憶,那些年在新疆工作,途中要與羊、馬、駱駝同飲髒水求生。經過無比艱辛,他與數以萬計的技術青年,一步一腳印的把看來渺茫的中國夢實現起來。北斗的成功,也許超過了千萬億元的價值計算。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工黨上場,中英「黃金再十年」?

2024年07月05日 20:36 最後更新:20:41

工黨贏得大選,有些人憧憬中英關係是否又再復一次黃金十年;屆時香港是不是又可發揮中西橋樑角色?我肯定的說一句︰不會!

工黨黨魁施紀賢。AP圖片

工黨黨魁施紀賢。AP圖片

英國已經走不回20年的中間路線,撇開感情看世界,英國未來依然唯美國馬首是瞻。1998年,工黨首相貝利雅上任翌年在華盛頓與美國領導人舉行會談,他首次向外表達要為21世紀的國際社會,創造一種全新的政治改革。不過,這似乎是遙遠的設想,始自1848年馬克思提出「一個幽靈在歐洲徘徊」,共產黨只能在「徘徊」,與此同時資本主義應敗卻未倒。然而,貝利雅的「第三條路」(Third Way)——以包括社會主義手段改革自由資本主義失調下的貧富懸殊——可謂一時無兩,直到2012年,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時正式提出「中國式現代化」,國際才目睹釋放幽靈以救世的希望。

2004年,中英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雙方建立兩國總理年度會晤、戰略對話、經濟財金對話等幾十個高層次對話機制,就雙方關切的重大事務保持密切、及時、充分溝通,雙邊關係穩健發展,《人民網》稱︰「英國正成為西方國家發展對華關係的『新典範』。」2015年,中英全面戰略夥伴關係10周年,威廉王子首次訪華,並轉交女王的邀請信稱熱切期待習近平訪英。

習近平訪英是年成行,中英簽訂多項重大投資,英國駐華大使吳百納連續用了四個「黃金」來形容習主席此次訪英的意義:「今年是中英關係的黃金年,這將是一次黃金訪問,它證明中英關係的發展處於黃金時期。訪問將確立中英面向21世紀的全球夥伴關係,開啟中英關係史上的黃金10年。」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方興未艾,中英率先在新能源汽車促成合作,不過,2019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改變對華政策,要求西方陣營聯手遏止中國發展進步,如是者,中英的「黃金十年」未過一半便逆轉了。當然,20多年前貝利雅的「第三條路」已經改為單程路,與中國不同領域背道而馳。

即將當英國首相的工黨黨魁施紀賢主張英國在貿易和科技上擺脫對中國依賴,

組閣之後可望接任外交大臣的拉米日前表示,工黨將「全面審視」英國所有政府部門的英中關係,以「確立對中政策的方向和進程」。總言之,工黨上下身不由己,也沒有準備重建另一個中英黃金十年,有人稱「英國自己都上過美國人的功能表了」,你對她有什麼期望?

中英關係不如既往,中英經濟關係亦然,始於奧巴馬任內,經過特朗普、拜登的年代,美國已經確定與中國硬脫鉤的路線,而中國亦同樣全力啟動全新以一帶一路為牽引的全球化2.0。香港不必指望英美的什麼人馬當選主政,從而把「緩和」的預望拔高,也不需用傳統智慧「穩住」所謂的國際投資信心。

一句話,香港要轉過頭來看中國未來路向,全球化2.0不再以太平洋、大西洋的美西方海權為主導,而是放眼向歐亞洲大陸一體化的陸權時代,香港是一帶一路其中一個起點,大灣區向西接連南下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的東南亞圈,而成渝雙城則連雲南、貴州、四川把產業經緬甸輻射到孟加拉灣,經印度而至中亞再通中亞,匯合而成可至非洲大陸。

香港未來的國際觀今非昔比,我們要去的是與發展中國家一起實現「去殖民化」,英國大選與我們何有哉?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