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講到美中兩國作為世界第一及第二大國,陷入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之中,恐怕最後注定一戰,除非如哈佛大學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主任阿利森(Graham Allison)所言,美國學會接受中國強大,否則戰爭難免。
昨日亦講到有學者認為習主席「敢於亮劍」,是導致中美惡化的主因。我認為這種觀點完全代入了美國的思維(特別是前特朗普時代)。猶記得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之際,民主黨的奧巴馬上台,曾邀請中國召開G2會議(兩大工業國),習主席婉拒參加。如果中國好大喜功,早就自命為G2了。
中國種種的策略,被美國說成侵略性,其實是防衛性的,從搞一帶一路要突破美國海路的能源封鎖,到南海造島要突破美國在「第一島鏈」的包圍,中國要防衛「修昔底德陷阱」的敗局。既然美國不會容忍一個是其經濟總量六成或以上的國家,認為這些國家會對她構成威脅,中國便不能排除戰爭,不能排除被美國碾壓的敗局。
1991年蘇聯解體時,莫斯科市委書記葉利欽(右1)走上街頭。後來他當上俄羅斯第一任總統,但未來阻擋俄羅斯的敗局。
觀乎世界歷史,特別是二戰之後的歷史,中美爆發衝突,只能有三種結局:
一、 蘇聯或利比亞式解體。蘇聯最後一個領導人戈巴卓夫,是西方主義信徒,推動改革,最後更主動解散蘇聯。這種被對方的意識形態感召的自毀行為,結果證明對自己國家是一場災難。解體後的蘇聯,不但完全失去了對東歐國家的控制,自己的國土亦四分五裂。蘇聯由世界兩強之一,變成俄羅斯之後,急跌到世界排名第11。
蘇聯式自毁還不算是最悲慘的,更悲慘的是利比亞的斬首模式。利比亞狂人領袖卡達菲過去曾與美國激烈對抗,到2003年美軍入侵伊拉克,推翻薩達姆政權之後,卡達菲和美國講和,承諾放棄研發大殺傷力武器,銷毀全部化武和核武原料。怎料其後突然爆發所謂的「阿拉伯之春」的亂局,美國180度變臉,把原來的盟友卡達菲變成擊殺的對象,卡達菲最後被叛軍捕獲,橫死街頭。早前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北韓領袖金正恩談判,金正恩著力要防止的,就是出現「卡達菲模式」,怕與美國談判成功之後,被美國斬首。與美國惡鬥的時候不死,向美國傾斜才是死亡之吻。
利比亞強人卡達菲,最後橫死街頭。
二、舉手投降,這是日本模式。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經濟成長到美國的六成,很多方面都開始超越美國。當時美國與日本也發生近似與中國的貿易糾紛,美國開始抵制日本貨,狙擊東芝。1985年,日本被逼簽署《廣場協議》,日圓大幅升值,令日本這個以出口為主的國家的繁榮,戛然而止。日本在二戰之後不能全面建構自己的軍事力量,所謂的軍隊也只是「自衛隊」,軍事完全處於美國的保護傘之下,根本無力與美國對抗。美國要日本跪低,日本只能乖乖照做。日本雖然未至於亡國,但經濟低迷了30年,而且看來永遠也無法真正復甦。
三、迎擊美國,走自主的路。事實上,中國很早便選擇了這條路,方方面面都朝向這個目標部署。上世紀60年代中國研發原子彈,當時中國外交部長陳毅說: 「不管中國有多窮,我當了褲子也要造核子!」為此金庸在《明報》發表社論《要褲子,不要核子》,大力批評中國一窮二白還要造原子彈。
我年青時也很贊同金庸觀點,認為吃飯比較緊要,花那麼多錢搞原子彈,十分無謂。但長大了之後才明白,即使是窮國,如果沒有保障自己的武力,隨時會有滅頂之災。像中國入世之後,經濟快速發展,就像一個錦衣夜行的胖子,如果不帶槍在身,定要被人生劏。
我過去不明白中國為什麼不斷地要發展軍力,到如今中美擦槍走火開戰,已變成即時危險的時候,才知道中國發展軍力的必要。即使你不想亮劍,別人也會亮劍。如果你連劍也沒有,只能徒呼奈何,任人宰割。
中國已立定決心要走第三條路,當明知「修昔底德陷阱」不能避免,惟有把自己武裝到牙齒,讓對手明白,一旦開戰,對手也要付出沉重的代價。中文的「武」字很有意義,止戈為武。
大國博弈,如果不站到國家的位置去思考問題,永遠不會得到正確答案,只會拾美國之牙慧,人云亦云。
盧永雄
沒有人能想像得到美國堂堂一個大國,推出重大政策可以如此兒戲。
三天之前在星期一的時候,白宮經濟顧問哈塞特接受訪問時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正考慮對中國以外的所有國家,暫停徵收90天的關稅,美股聞訊馬上大升。但其後白宮澄清所謂特朗普考慮暫停90天關稅是「假新聞」,美股應聲急跌。股市受美國官員南轅北轍言論影響,大起大落,已令人覺得十分兒戲。
不過兩天之後,這宗「假新聞」成真。特朗普在中國宣布反加美國商品關稅至84%時,再宣布增加中國商品關稅到125%,但其他所有國家如不反制,加所謂「對等關稅」先暫停90天,只加基本的10%。特朗普在宣布之前,還自己先在社交媒體發帖預告叫人入市買股,之後才宣布暫停對其他國家大加關稅,美股聞訊大升,納指最後升超過12%。相信特朗普背後有很多內幕交易者,在特朗普不斷發帖將市場舞高弄低時,斬獲巨利。美國如今已經變成一個完全不講規則的西部國家。
首先分析特朗普的策略,是對世界分而治之。特朗普面對強手中國反加美國84%關稅,唯有硬撐,再將對華關稅增加到125%,否則他馬上輸了。其實大家加關稅加到這個境地,再加都意思不大,因為大部分貿易將會停止,而不停止的那部分,就是完全找不到替代渠道的產品,捱高關稅都硬要買,對關稅毫不敏感。所以中美兩國互加關稅到這樣高水平,已經到了一個飽和點。美國對不採取報復措施的國家,暫停加所謂「對等關稅」90天,但這個並不是什麼很大的恩惠,因為在90天之內都要先增加10%關稅的「基本稅率」。
內地自媒體「江寧知府」引用魯迅的文章,認為特朗普是在做預期管理,這的確是很好的形容。魯迅在《無聲的中國》中有一個著名的小故事,他說「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比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要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這也是特朗普的基本招數,先來一個極限施壓,為自己製造籌碼,然後跟每個國家各自談判,退一小步,爭取美國最大的利益。
如今很多國家都可能會覺得,10%基本關稅另加一些特定領域加稅,都勉強可以接受,其實他們的屋子早已經被美國開了天窗了,這就是特朗普所謂「交易的藝術」。特朗普近日在演講中大言不慚,說很多國家等著來跟美國談,他叫那些國家「來吻我的屁股」(Kiss my ass),大家就有商量了。一個大國總統,可以如此侮辱全球所有國家,都可以說成功樹立了一個暴君的形象了。
至於中國,當然不會吻特朗普的屁股,而是一腳踢在特朗普的屁股上。中美貿易戰就如一場真正的戰爭一樣,開打之後第一階段,雙方快速集結部隊,進行雷霆萬軍的攻勢,各自搶奪陣地,激烈駁火。但過了第一個階段之後,基本戰局會初步穩定下來,戰爭由1.0轉向2.0階段,這就是一個僵持的階段,這也是一場消耗戰。
對中國而言,佔中國貿易14.6%的輸美貿易,會大幅下降。另一方面,由於中國反徵美國關稅,靠美國入口零部件或者必需品的企業或者個人,都要蒙受反徵關稅的負擔。在這場血拼當中,大家就要一起捱了。當然,國家估計很快就會推出大量的刺激經濟措施,支撐經濟,減低痛苦。但是戰爭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大家要有心理準備,中國的準備,會做得比美國好。
反觀美國,雖然對絕大部分的國家,只加10%的關稅,未來這些國家只能夠硬食美國的加稅,產品繼續輸美。原先估計全面徵稅後美國的平均關稅會升到20%,美國一年可以收到7000億美元的新增稅款,現在先加10%的關稅,都等於每年收到3500億美元的稅款。這3500億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相信主要由美國的入口商和消費者來承受。
另外,來自中國的產品差不多會完全斷供,也會造成美國物價進一步飆升,所以即使其他國家的貨品加稅之後可以仍然輸入,但是中國貨斷供都會推升物價,上升的幅度可能比實質加稅還要高,因為搶購和通脹預期,會大大推高物價。此外,由於美國聲言要大幅增加中國船隻的泊岸費,很多船公司開始不肯報價將美國貨運出口,美國的出口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在這場特朗普製造的大混亂當中,美國人的痛感,相信會比中國人高,唯一愉快的就是那些跟隨特朗普指揮棒去炒股的內幕交易者。我們都要預備,未來是一個平衡宇宙,中美這場貿易戰,不會很快就打完,在陣地戰中互相消耗,大家都要為長期作戰做好準備。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