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方反制措施出台 央視「玉淵譚天」:10句話解析什麼叫「奉陪到底」

博客文章

中方反制措施出台 央視「玉淵譚天」:10句話解析什麼叫「奉陪到底」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方反制措施出台 央視「玉淵譚天」:10句話解析什麼叫「奉陪到底」

2025年04月10日 10:41 最後更新:10:54

面對美國對華濫施關稅,中方強硬反制,4月9日晚宣布多項措施,包括由4月10日12時01分起,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的加徵關稅由34%提高至84%,再次起訴美方最新加徵關稅措施,並將12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將6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央視公眾號「玉淵譚天」發文指,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同日發了一份長達2.8萬字的白皮書,其中有10句話是重點,能解析什麼叫「奉陪到底」。

「玉淵譚天」指,如經貿關係中某一方在各方面都吃虧,這種關係本身就不可持續。

「玉淵譚天」指,如經貿關係中某一方在各方面都吃虧,這種關係本身就不可持續。

第一句:綜合考慮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本國企業在對方國家分支機構的本地銷售額三項因素,中美雙方經貿往來獲益大致平衡。

一直以來,美方都刻意強調巨額貿易逆差讓美國「吃虧」,實際上客觀認識與評估中美雙邊貿易是否平衡,需全面深入考察,不能只看貨物貿易差額。要跳脫美國一再強調的貨物貿易,從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本國企業在對方國家分支機構的本地銷售額三方面,來看中美之間經貿交往總體的、互得益的情況。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雲指, 中國人有「系統思維」,意思是把各個方面綜合起來看,而美國往往只看到對它最不利的一面,並將這種不利誇大,對有利的方面置之不理。

在經濟全球、國際化生產普遍存在的今天,雙邊經貿關係內涵早已超出貨物貿易範圍,服務貿易和本國企業在對方國家分支機構的本地銷售額(即雙向投資的本地銷售)也應納入。

據美國商務部數據,中國佔美國貨物貿易總逆差的比值已經連續6年下降,從2018年的47.5%降至2024年的24.6%,而2023年美國對華服務貿易順差為265.7億美元,美國在服務貿易方面佔顯著優勢,2022年美資企業在華銷售額高達4905.2億美元,遠高於中資企業在美786.4億美元的銷售額。

如果經貿關係中某一方在各方面都吃虧,這種關係本身就不可持續。中美經貿關係的持續發展足以證明,美國的做法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第二句:美國是中國服務貿易最大逆差來源地,逆差規模整體呈現擴大趨勢。

這是中美服務貿易關係的現況。目前,中國對服務需求明顯擴大。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01至2023年,中美服務貿易額由89.5億美元擴大至668.6億美元,成長了6倍;其中,美國對華服務貿易年度順差擴大11.5倍至265.7億美元,2019年更高達397億美元。據中方統計,2023年,美國是中國第二大服務貿易夥伴;據美方統計,中國是美國第五大服務出口目的地。

高凌雲指,如果美國未來持續一意孤行,中方不排除利用服務貿易的手段去進行反制,中方的反制工具其實非常多,當然,中方在追求反制效果最大化的同時,把對國內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第三句:美相關產品產能有限,對華出口能力不足。

中方明確指出,對華出口不夠,是美國自己的能力問題。2020年1月15日,中美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作為負責任大國,中方認真履行協議義務。但2024年3月29日,美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2024年外國貿易壁壘評估報告》,報告聲稱中國未充分履行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指責中方對美進口不足,試圖將貿易逆差歸咎中方。

但從過去事實來看,美相關產品產能有限,對華出口能力不足。2020年,美國波音公司飛機產量僅相當於2019年的40%左右,對中方的交付帶來較大影響。另美方部分產品在價格、安全等方面競爭力不強,影響中方企業市場化進口意願。2018年、2019年波音主力機型B737MAX接連發生墜機等嚴重事故,包括中國、美國在內的全球大部分國家均對此機型採取停飛措施,對飛機貿易造成了較大影響。

美方未落實協議技術轉移章的承諾。

美方未落實協議技術轉移章的承諾。

第四句:美方未落實協議技術轉移章承諾;未完全落實協議金融服務、匯率相關承諾。

中方明確提及了美方兩項沒落實的義務。其一,美方未落實在技術轉移上的承諾。協議規定:「對於收購、合資或其他投資交易,任何一方都不得要求或施壓對方個人向己方個人轉移技術」。但美國強制要求TikTok出售、剝離,干涉企業正常運營,威脅投資者技術安全和商業利益。美方違背市場經濟基本原則,不尊重並損害企業正當合法利益。

其二,美方未完全落實協議金融服務、匯率相關承諾。協議簽署後,美國商務部推出新規,將匯率低估納入反補貼調查,並在一些產品的反補貼案件中引入所謂「人民幣匯率低估」計畫。美方此舉既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也不符協議承諾。美方此行為實際上是試圖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

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認為,這是美方發起「金融戰」的手段,實際上,在美國國內的主流認知裡,中方並沒操縱過人民幣匯率,是負責任大國。但美國政府想要在金融層面遏制、霸凌中方,這只是美方施壓手段,打壓中方發展的武器。

第五句:美方對華出口管制、壓制制裁等不合理措施,對協議執行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自2020年以來,美方違反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精神,出台多項不合理的對華經貿限制措施,實施一系列不恰當對華出口管制措施,頻通過實體清單等對大量中方企業進行無理打壓制裁,嚴重破壞中美經貿合作氛圍,極大影響中方自美進口相關商品和服務。如美國2022年10月全面升級對華芯片、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當年中國自美進口的半導體和半導體製造設備的金額(以美元計價)分別下降了23%和17.9%。

張連起認為,此做法其實是在對中國進行極限施壓,透過打壓降低中國在先進製造業領域的競爭力,迫使中國只能跟著美國發展,歸根究底就是想抑制中國的創新發展。中方完全可以依照協議第7.4條第四款規定,書面通知美方並退出協議;也可根據第7.6條第一款規定,與美方啟動不可抗力條款磋商。但中方從維護中美關係和中美經貿關係大局、維護兩國企業和民眾切身利益角度出發,並未啟動相關行動,而是重信守諾,克服各種困難履行協議安排,充分展現了中方誠意。

中國兌現加入世貿時的承諾,做出廣泛而大幅度的降稅。

中國兌現加入世貿時的承諾,做出廣泛而大幅度的降稅。

第六句:20237月,隨著資訊科技協定擴圍產品完成第八步降稅,中國關稅總水準進一步下降至7.3%

這是中國對關稅和全球自由貿易的基本態度。中國加入世貿時,做出了廣泛而大幅度的降稅承諾。到2010年,中國貨物降稅承諾已全部履行完畢,關稅整體水準從2001年的15.3%降至9.8%。就世貿的束稅率而言,中國9.8%的關稅總水準已經非常接近已開發成員的平均約束稅率(9.4%)。2023年7月,隨著資訊科技協定擴圍產品完成第八步降稅,中國關稅總水準進一步下降至7.3%。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崔凡認為,此關稅水平已低於韓國等較發達國家的平均關稅水平,中國以全球第二大市場的地位,為全球商品提供廣闊的市場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資訊科技協定是世貿40個成員國1997年簽訂,主要涉及許多製造電子產品的中間品。本世紀初,中國製造基礎還沒成熟,面對外來產品競爭仍有較大壓力,但中國仍堅定地加入了這項協定,為中國生產的中間品融入全球價值鏈中扮演重要角色,反映中國不會因為外部的影響,而放棄自己正確的道路。

第七句:取消最惠國待遇嚴重破壞中美經貿關係和全球經貿秩序穩定。

2025年4月,美國白宮發布「美國第一」貿易政策報告執行摘要,表示已詳細評估國會關於取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的法案,並向總統提出建議。美國目前對中國加徵的關稅稅率已遠超最惠國待遇所規定的幅度,為什麼美國還要推動取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的法案?

崔凡分析指,美方現對全球加徵所謂「對等關稅」都基於一個前提,就是特朗普通過總統行政令宣布「國家緊急狀態」,這是需要美國國會定期進行審查,特朗普試圖通過取消對華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的法案,試圖把對華超高關稅,從需要國會定期審核,變成長期、永久有效的。但最近,美參議院就有多名共和黨議員表示支持一項旨在限制特朗普單方面徵收關稅權力的兩黨法案;共和黨議員唐·培根也在起草類似法案,眾議院至少有十幾名共和黨人考慮簽署此法案,這股趨勢,只會逐漸放大。

第八句:美方對小額包裹免稅的擔憂毫無必要。

美國對中國的小額包裹取消了免稅。崔凡指,這無疑是違反世貿的非歧視原則,且對美國海關造成了極大干擾。此前,價值800美元以下的貨物入境美國可享免關稅優惠。據美國海關數據,2023年約有6.41億件透過「最低限度」原則進入美國的包裹原產地是中國,取消小額包裹免稅,對美國而言根本是得不償失。

第九句:美國301關稅措施是典型的單邊主義做法;美方232調查違反多邊經貿規則;美方加徵所謂「對等關稅」損人害己。

美對華加徵關稅使用所謂301調查、232調查、及對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救濟措施的濫用,都是對世貿規則嚴重破壞。崔凡指,2017年中美經貿摩擦之前,美國一年的關稅收入為330億美元,現據特朗普的貿易和製造業高級顧問納瓦羅的說法,按現「新政」,美國政府每年將增約6000億美元關稅收入,10年內將增6萬億美元,且不說這誇張的說法,是否真能變成現實,要知道伴隨著更大代價。美股在所謂「對等關稅」宣布後的周四和周五連續兩個交易日暴跌,兩個交易日蒸發5.4萬億美元。

第十句:中美可以透過平等對話、互利合作解決經貿分歧。

中方在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取消所有對華單邊關稅措施、停止對華經貿打壓的同時,也給美方重申一句話:「與中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透過平等對話妥善解決分歧」。平等對話是大國間解決問題的基本態度,任何國家都不會為迎合或滿足其他國家不合理要求而放棄自身合理的發展利益,但這不妨礙雙方透過對話尋找可能的解決路徑。

中美作為兩個大國歷史上既有反法西斯、反恐、應對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等攜手應對挑戰的經歷,又在推動多邊貿易體制、促進亞太地區開放繁榮等方面開展過卓有成效的合作。現透過平等對話機制,中美雙方可清楚地表明各自關注問題的態度,澄清相關事實,解釋提出關注的原因,探討導致相關問題的因素,商量可能的解決方案;談判的大門,沒有關閉,但是絕不是以美國現在的這種方式。

最後,「玉淵譚天」指,中方不願打貿易戰,但也絕不會坐視中國人民的正當權益被損害和剝奪,如美方執意進一步升級經貿限制措施,中方有堅定的意志、豐富的手段,必將堅決反制,並奉陪到底。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中美貿易戰又升溫!白宮最新聲明指,由於中國採取報復行動,因此美國決定將中國進口美國的商品關稅從145%提高至245%,足足多了100%。但新華社公眾號「牛彈琴」隨即發文回應,指美國又搞了個小把戲,拿所謂245%數字嚇唬人,但仔細看,只是部分商品,面臨最高價245%的關稅,就是注射器和針頭。

白宮最新聲明指出,總統特朗普在「解放日」對所有國家徵收10%的關稅,並對與美國有最大貿易赤字的國家,分別徵收更高的報復性關稅。目前已有超過75個國家主動接洽美國討論新貿易協議,部分國家的更高關稅放暫緩90天,但因中國採取報復行動,故「中國目前面臨對美國進口產品徵收高達245%的關稅」。

特朗普的所謂「對等關稅」政策朝令夕改,大玩數字遊戲。

特朗普的所謂「對等關稅」政策朝令夕改,大玩數字遊戲。

消息一出,引起嘩然,認為美國又搞「數字遊戲」,且中方早已表明,如果美方繼續關稅數字遊戲,中方將不予理會。

「牛彈琴」發文指,美國以中國不屈服報復為由,宣稱對中國部分商品,最高徵收245%關稅,但仔細一看,認為這不過是美國人玩的小把戲,因只是部分商品,面臨最高價245%的關稅,就是注射器和針頭,其他的沒變,包括鋰離子電池173%、魷魚170%、羊毛衫169%、塑膠盤159%、電動車148%、玩具145%。

「牛彈琴」指,有朋友認為,對注射器、針頭收245%關稅,純粹玩玩數字遊戲,或想逼美國醫院買回美國產品,減少對中國製造的依賴。

中方早於前幾天已表明,即便美方繼續加徵再高關稅,已經沒有經濟意義,且將淪為世界經濟史上的笑話。在目前關稅水平下,美國輸華商品已無市場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繼續關稅數字遊戲,中方將不予理會。

「牛彈琴」又指,特朗普的所謂關稅政策「朝令夕改,一日三變」,有時還偷偷玩數字遊戲,前幾天加徵所謂對等關稅,幾天後又突然宣布暫停關稅90天,隨後又悄悄宣布電子產品豁免等,認為都是在開「國際玩笑」。

事實上,美國的所謂「對等關稅」政策,連日經歷了過山車般的大起大落,美國學者就踢爆,以進口電池為例,指出目前美國關稅政策之荒謬。在所謂「對等關稅」下,中國產電池直接出口到美國,需被徵收145%的關稅;中國產電池安裝在中國產筆記型電腦裡出口到美國,則面臨20%的關稅;中國產電池如果安裝在越南產筆記本電腦裡輸美則無需繳納關稅。

又如進口玩具徵收145%關稅,但美國每年進口近6億美元的兒童書籍,則成為為中國極少數被免徵新關稅的商品類別之一,現時美國有至少93%童書來自中國。

此外,當地時間4月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就是否需要對進口關鍵礦產加徵關稅啟動調查。《路透社》形容,這被廣泛視作徵征關稅的前奏,是特朗普政府與全球貿易夥伴爭端的一次重大升級,尤其劍指中國在全球關鍵礦產供應鏈的主導地位。

特朗普在命令中表示:「美國對進口的依賴以及我們供應鏈的脆弱性,增加了國家安全、國防準備、價格穩定、經濟繁榮和復原力面臨的風險。」

據白宮發布情況說明,這項命令要求美國商務部長根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的授權發起國家安全調查,以「評估這些材料的進口對美國安全與韌性的影響」。
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需要在270天內提交最終調查結果,若國務卿魯比奧認定相關進口威脅國家安全,而特朗普決定徵收關稅,有關關稅將取代原有的對等關稅。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