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算你狠! 中美會談只是小兒科 白宮速記員爆料 普京狠狠地羞辱拜登的故事

博客文章

算你狠! 中美會談只是小兒科 白宮速記員爆料  普京狠狠地羞辱拜登的故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算你狠! 中美會談只是小兒科 白宮速記員爆料 普京狠狠地羞辱拜登的故事

2021年03月21日 10:02 最後更新:10:09

本週大事連連。中美會談中國外交官狠批美國。拜登又說普京是「殺手」,惹來普京祝他「身體健康」。外交場上的激烈鬥爭,觸發煤體翻出更有趣的故事。

有個10年前歷史故事,也是由普京和拜登當主角。美國媒體《國家脈動》獨家報道,奧巴馬當美國總統時代的白宮速記員麥考密克(Mike McCormick)透露,拜登在2011年與普京在莫斯科見面,普京對拜登進行了「儀式性」的羞辱。

下面是麥考密克講的故事:

我在《喬拜登未獲授權》(Joe Biden Unauthorized)一書中,記錄了拜登與普京唯一的會面中發生的事情。我可以證明,關於這件事的章節標題《在莫斯科被打了一巴掌》是真實的事實。

2011年3月拜登當美國副總統時,到莫斯科和普京會面。AP圖片

2011年3月拜登當美國副總統時,到莫斯科和普京會面。AP圖片

作為拜登的白宮速記員,我就站在普京身後5英呎遠,拜登坐在普京對面的一張優雅的會議桌前,距離我大約12英呎。

會議開始大約10分鐘後,拜登試圖用一句可怕的話開場,講解他在美俄談判中幾十年來的角色,「我已經在這種場合呆了很長時間了。我第一次來的時候......」

2011年這場和普京的會談,對拜登來說是痛苦的回憶。AP圖片

2011年這場和普京的會談,對拜登來說是痛苦的回憶。AP圖片

拜登說了大約一句話後,他的咪高峰就被關掉了,電視錄像的燈光也被關了,俄國工作人員嚴厲的聲音命令在場的媒體離開,媒體確實離開了,攝像機從三腳架上彈出,設備啪嗒一聲關上,手提燈從可伸縮的桿子上嘩啦啦地掉下來。沒有人說話,也沒有人敢逗留。

這就是普京克格勃的無情,普京已經拔掉了插頭,做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普京直接搶走了拜登的聽眾,讓拜登說不出話來。普京用一個無形的開關,讓拜登閉嘴了。

在桌子對面,我可以看到美國副總統拜登,在昏暗的房間里,看起來就像船底的一條精疲力竭的魚,沒有抗議,沒有抱怨,他被羞辱了,卻只能啞忍。

普京或他的團隊很可能一早策劃了這一切,他們很清楚地知道要用什麼誘餌,很清楚地知道拜登會如何上當,然後當他咬上餌的時候,他們就把無奈的拜登捲了進去。

俄羅斯總統和他的代表團冷靜而冷漠地坐在那裡,俄羅斯最有權勢的人對拜登既不懼怕也不尊重。

後來在閉門會議中,拜登在稱贊普京的華麗辦公室之後,戲謔地將其歸結為俄羅斯越來越接受的資本主義,他看著普京的眼睛說了一句話,「我不認為你有靈魂」。普京馬上用英語回答說: 「很好,那我們就有共識了。」和普京鬥咀,拜登的反應也太慢。

普京和他的隨從對副總統拜登進行的,幾乎是儀式性的羞辱。事實上在拜登的副總統任期中,拜登在世界舞台上很少受到尊重,拜登現在得到的尊重就更少了。

自從我目睹的那一刻起,拜登和他的幕僚們,後來在華盛頓的記者團的幫助下,一直都在把故事從實際發生的過程中,反轉了180度。

只有在2017年出版的《答應我,爸爸》(Promise Me, Dad)一書中,拜登才將那次會面描述為「有爭議」的。至少他終於坦白了我在現場所看到的一切,雖然他花了6年之久。

《國家脈動》寫道,在拜登講出「普京是殺手」的言論之後,普京將他的駐美大使從華盛頓撤出了,普京在告訴拜登政權:「我們不需要你,我們也不害怕你。」

特朗普政府一邊和俄羅斯搞外交,一邊制裁俄羅斯的做法,被媒體斥責為特普試圖避免與俄羅斯發生衝突。現在,當年被普京打了一巴掌的拜登上台了,他一定是要報仇的。拜登在俄羅斯問題上的新姿態,似乎是在引誘美國進入一個外交政策的歧途,但卻放過了中國。但是主流媒體卻是對拜登趨之若鶩。

看完這個白宮前速記員的描述,拜登還是挺無能的,不是一個強有力的對手。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緬甸發生大地震,意外掀起中美軟實力競爭討論。中國航天技術、人道外交協同推進,積極參與救災;反觀美國,「黃金72小時」已過,救援隊未見影,美軍更質疑中國衛星圖像精準定位救援,會暴露美方在緬甸的一舉一動。

2023年3月28日,緬甸中部發生7.9級強震,至今逾2000人喪生,數千人受傷,造成大規模破壞,災情遍及泰國、中國雲南等。地震發生後,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和迅速回應,尤其參與救援行動,而中國成為首批抵達緬甸的國際救援隊,在地震發生後18小時內抵災區,並在3月31日成功救出6名倖存者,中方還承諾提供價值1400萬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又派出約400名專家和醫護人員進行救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更調度14顆衛星觀測災區,透過衛星影像精準定位重災區,協助救出倖存者。

中國成為首批抵達緬甸的國際救援隊,並在3月31日成功救出6名倖存者。

中國成為首批抵達緬甸的國際救援隊,並在3月31日成功救出6名倖存者。

相對而言,美國的反應卻顯得遲緩。美國駐緬甸大使館於30日宣布將提供200萬美元援助,惟這一數額與中國的承諾相比,顯得微不足道。

《華盛頓郵報》31日報道指,地震發生3天後,美國救援隊尚未抵達緬甸,反映出特朗普顛覆了美國過去在救災中的角色。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31日報道稱,目前還不清楚美國救援隊何時抵達緬甸。截至31日下午,地震「黃金72小時」已經過去。

有前官員和國際援助機構負責人指,這一延遲主要是由於特朗普政府在削減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預算和人員方面的決策。

美國駐緬甸大使館一名官員對《華盛頓郵報》表示,一個由3名USAID工作人員組成的代表團計劃在未來幾天內抵達緬甸,但目前不打算部署一支災難援助響應小組(DART)。

USAID經費削減和裁員,美國在緬甸的發展項目幾乎全數被取消,許多項目本來可用於震後的救援和恢復工作。

USAID經費削減和裁員,美國在緬甸的發展項目幾乎全數被取消,許多項目本來可用於震後的救援和恢復工作。

美國的援助政策在這次災難中暴露出來。特朗普在其第二次任期內表明,要關閉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並已削減對外援助的經費。據一名USAID官員稱,兩年前,土耳其和敘利亞發生7.8級地震後,美國在一天之內就派出了一支災難援助響應小組,隨後迅速部署了兩支城市救援隊,但目前政策改變,使這種能力受限制。

因為USAID的經費削減和人員被裁減,美國在緬甸的發展項目幾乎全數被取消,今年2月,美國削減了緬甸40個發展項目中的39個,其中許多項目本來可用於震後的救援和恢復工作。同時,USAID緬甸特派團的15名官員中,有14人在2月被無限期停職。地震發生後,美國政府已忙著召回其中幾名官員。

前USAID官員Chris Milligan直言,美國因關閉政府的應急響應部門而無法及時反應,讓其他國家,如中國,在這種災難中走到了最前線,也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美國在國際救援中的空缺。
緬甸的國家管理委員會在4月1日報導中指,截至當天,地震已造成2056人死亡,數千人需人道援助,這使得國際社會對人道救援的需求比以往更為迫切。隨著中國的救援隊增援,來自印度、馬來西亞、俄羅斯及其他國家的救援團隊也相繼抵達緬甸,形成了一個多國參與的救援網絡。

緬甸地震受災前後的衛星影像圖對比。

緬甸地震受災前後的衛星影像圖對比。

中方調度14顆衛星為救援提供精準影像 引起美軍方關注

另一方面,中方緊急調度14顆衛星,不僅幫助緬甸取得災後有效數據,亦更精準識別建築倒塌、道路損毀等災情,為救援部署提供關鍵依據。而最關鍵是,衛星資料亦能為物資運輸規劃路線,提供適當的臨時安置點選址。

惟有外媒指,中方調度衛星的動作,引起了美國軍方的特別注意,因美方「完全沒想到中方在衛星領域已經強大到這個程度了」,讓五角大樓感不安。

因中方調動14顆衛星緊急變軌,短時間內完成對災區的全覆蓋掃描,即時傳回精準影像,這種快速反應能力,說明中方衛星已具備靈活機動和協同作戰潛力

緬甸作為連接印度洋和中國西南部的樞紐,其戰略價值不可取代。有分析指,美國一直以來都試圖透過所謂的「民主改造」和軍事滲透,將緬甸納入其印太戰略體系,形成對中國的包圍。

但當下中方的衛星變軌技術,不僅能用於救災,也可應用於軍事偵察,能精準捕捉關鍵設施動態。美方擔憂的是此類技術若用於軍事領域,將削弱其「先敵發現、先敵行動」的全球監控優勢,進而影響航母打擊群和戰略轟炸機的部署效率。美方在緬甸的一舉一動,也都將被中方收入眼下。

簡單來講,中方衛星變軌援助緬甸地震,既是對美國太空技術優勢的挑戰,也是體現了國際責任擔當。而美國在緬甸問題上的「小動作」本質是其地緣政治工具化的延續,但因行動力不足與戰略短視,反被中方的高效與務實反襯出劣勢。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