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層對話後,美國將到歐洲開北約會議,中國就邀請俄羅斯外長訪華,各自拉群對抗的味道極濃。
據外交部官網消息,外交部長王毅邀請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將於3月22日至23日到中國訪問。
在美國強力打壓俄羅斯和中國的時候,中方邀請俄羅斯外長訪華引發外界廣泛關注。
拜登政府上台不到兩個月,就通過慕尼黑安全峰會、七國峰會、美日澳印四方會談、美日和美韓「2+2」會談等重大場合和重要會議,向國際社會理清並闡釋了美國的外交戰略與政策,即本屆美國政府將團結和帶領盟國一起,同時把俄、中兩國列為對手。
美國在涉疆、涉港、涉南海等問題上對中國動作多多。在安克雷奇舉行的中美高層戰略會談前夕,美國對此前實施旅行限制的14名中方官員增加施加金融制裁,由指示美國金融機構對中國官員制裁,附加指示「外國金融機構」都要制裁。聲稱是「報復」中方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企圖把這次高層會談變成美國訓話的不平等會議。
結果中美高層戰略會談以吵架收場。
對俄羅斯,華盛頓更加霸道輕慢。
拜登在上台之前,就揚言將俄羅斯視為美國最大的敵人,上台後更是不出所料。短短幾個月時間,美國就在俄歐合作、俄烏邊境、俄日島爭、敘利亞、納瓦內利等問題上連出殺招,並結合多種制裁手段,令俄羅斯面臨空前強大的國內外壓力。
3月17日,美國總統拜登在接受美媒ABC的採訪時,把普京稱為「殺手」。俄國當天召回駐美國大使,以討論俄美關係前景。俄國家杜馬主席維亞切斯拉夫•沃洛金公開表態,攻擊普京總統就是攻擊俄羅斯。從拜登的態度看,美國完全沒有把俄羅斯放在眼裡。
中方此時邀請俄羅斯外長訪華,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回應中表示,雙方將就雙邊關係及近期高層交往對表,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問題交換意見。相信此訪將進一步鞏固中俄關係高水平發展的良好勢頭,密切雙方在國際事務中的戰略協作。
在敏感時刻邀請俄外長訪華,展示了中俄雙方的團結。其實,美國高層頻繁參加各種峰會、舉行各種會議,就是要通過這樣的形式造一個聲勢,在國際社會營造一種實力強大、勝券在握的氛圍。
美國做初一,中國做十五。中俄展示雙方的密切協作,同樣也是向外界展示決心與實力,爭取支持。
表面上看,美國在對待中俄兩國時表現得非常強勢,實際上有口難言。
按常理說,中國和俄羅斯都是國際舞台上舉足輕重的大國,美國把兩國逼到一條船上是兵家大忌。在前任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政府就有意緩和與俄羅斯的關係,集中全力對付中國,甚至是離間中俄兩國,拉攏俄羅斯一起對付中國,但最終因俄羅斯內部巨大反對聲沒能實現。
為什麼呢?美國害怕中國的強勢崛起,更害怕俄羅斯與歐盟走近。如果說中國的崛起對美國構成了威脅,那歐洲的大團結將完全能取代美國的霸權。想一想,一個融合了俄羅斯的歐洲將沒有短板,軍事、金融、文化、政治、能源等等無一不強,簡直是完美的霸權替代者。
這就是美國的戰略家寧可同時對付中俄,也決不放過俄羅斯的原因。
在中美會談中國面斥美國後,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19日在臉書上寫道:「讓我們回到我最喜歡的事情上——當美國人刻意羞辱同伴時,我們知道,如何讓美國人‘坐下來’。今天楊潔篪向世界表明,中國人也知道。」
美國最怕中俄形成軍事同盟。
俄中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專家理事會俄方主席、漢學家塔夫羅夫斯基日前就發表了一篇文章,評論中俄外長會晤。他認為中俄關係已經超乎尋常,兩國實際上已經是同盟關係,特別是在軍事方面,這次中俄外長討論的《俄中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會有新內容,暗示中俄締結軍事同盟可能將被寫進條款。
今年是《俄中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週年,這些年來中俄一直圍繞著該條約發展合作,兩國已經成為了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儘管還未締結軍事同盟,但是中俄的默契程度已經與盟友沒有兩樣,中俄在各個領域的合作也越來越深入,例如兩國已經在邊境建立了糧食終端,這被看做中俄在糧食領域結盟的標誌,而目的就是為了避免被美國卡喉嚨。
除此之外中俄近年來也開展了不少聯合軍事演習,因此俄羅斯專家所述符合事實,中俄關係確實已經可以比肩同盟關係,以往最讓人關注的是中國的不結盟立場,不過中國外長王毅之前已經說過中俄合作沒有止境、沒有禁區、沒有上限,俄媒認為中國或已經承認了中俄結盟的可能性,以後中國的不結盟立場不再適用於中俄關係。
美國的極限施壓無疑發揮了催化劑的作用,鞏固了中俄兩國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逼迫中俄擁抱得更緊,正把兩國推向軍事同盟。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