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終於變成世界新聞焦點,但不是因為政治,而是因為一宗意外。
本周二(3月23日)12時左右,一艘400米長的台灣長榮海運的超大型集裝箱船「長賜」輪(Ever Given),在國際航運大動脈——埃及的蘇伊士運河轉彎時不慎擱淺,整艘船「橫貫」在航道上。事故造成蘇伊士運河河道內雙向嚴重「塞車」,等候通行的船隻排起長龍。
「長賜」輪整艘船「橫貫」在航道上。
埃及政府正組織當地工人展開營救,小型拖船和陸地挖掘機花了一整天時間試圖把船頭卡住的地方挖開,但由於貨輪太大,目前仍無進展。
台灣「長賜」輪在蘇伊士運河轉彎時不慎擱淺。
截至週四凌晨,這條連接全球12%貨物貿易的交通要道持續處於封閉狀態,目前總共有接近200艘貨輪堵在運河兩頭。目前市場對於蘇伊士運河何時能夠解除封堵說法不一,快則幾小時,慢則可能要達一個月。
大量船隻等候通過據蘇伊士運河,造成大塞車。VesselFinder圖片
根據蘇伊士運河管理局的數據,2020年有近1.9萬艘船隻通過運河,平均每天51.5艘;如果蘇伊士運河未能及時疏通,世界航運價格可能會因此出現較大波動。石油分析機構Vortexa數據顯示,載有1300萬桶原油的10艘油輪可能會受到蘇伊士運河封堵的影響。
蘇伊士運河是全球石油運輸的三大重要咽喉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霍爾木茲海峽和曼德海峽。2015年全球每天有近5900萬桶石油通過海路運輸,佔全球總產量的61%,這三大運輸要道承載了其中90%以上運力。事件剌激油價大升,美國期油昨日大升6.1%,收61.29美元。
意外成因說法不一。有說是長賜輪機艙突然失電引起。而長榮海運在回應媒體問詢時表示,長賜輪從紅海北駛入蘇伊士運河時,在運河河口南端6海里處,疑似遭受瞬間強風吹襲,結果造成船身偏離航道,意外觸底擱淺。台「交通部」則對外表示,長賜輪昨日遭遇42節風速(約相當9級風)強烈風沙暴吹襲導致擱淺。
根據事故現場位於「長賜」輪正後方的另一艘貨輪「馬士基·丹佛」號(Maersk Denver)船上人員拍下的照片顯示,台灣「長賜」輪卡在河道中無法動彈,而岸邊有疑似小型挖土機在幫忙挖除土壤,試圖為「長賜」輪挖出一絲空間。
岸邊有疑似小型挖土機在幫忙挖土,試圖為「長賜」輪解困。
長榮海運方面還表示,正與蘇伊士運河管理局等相關單位研究方案,將盡快協助「長賜」輪脫離困境。台媒稱,目前,長榮方面已調集8艘拖船設法施救。
台媒的報道還援引船運行業業內人士的分析稱,由於造成蘇伊士運河堵塞,長榮海運後續可能還會被罰款。這位業內人士同時表示,不過依目前情況來看,「長賜」輪還沒有沈船,情況相對好處理。至於此次「尬停」事故對運價以及蘇伊士運河交通造成的影響,需要視「長賜」輪卡在運河的時間而定。
對於「長賜」輪堵死蘇伊士運河的事故,台灣島內部分民眾的反應堪稱「奇葩」,台灣媒體整理了台灣網民反應:「這回世界真的看見台灣了」。
「長賜」輪長達400米,最寬處達59米,重達22萬噸,最多可容納20388個20尺標準集裝箱(TEU),是世界最大的集裝箱船之一。該船於2018年打造完成,註冊地為巴拿馬,該船由台灣長榮海運以「定期租船」的方式承租,船員為船東公司派遣,該輪目前配置於遠東-歐洲航線。
而據公開資料顯示,蘇伊士運河水深24米,寬300餘米,相較而言,遭遇擱淺的「長賜」輪目前幾乎沒有移動的餘地。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日前,國際能源署發布了2024年度《世界能源展望》和《可再生能源報告》,認為全球能源市場正進入由中國引領的「電力時代」,中國正在帶動全球電動汽車發展崛起。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稱,當今世界幾乎所有的能源故事都是中國故事。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今年10月舉行的一場記者會上表示,全球的能源轉型不應只有中國故事,更要有各國團結合作的世界故事。
「每消費3度電中,就有1度電是綠電」
據央視新聞,今年8月,國家能源局發布《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公布了「綠電成績單」:2023年,中國風光發電量超過了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中國全社會每消費3度電中就有1度電是綠電。
綠電即「綠色電力」,是指通過可再生能源産生的電力,如風能、太陽能等。綠電的「綠色」屬性明顯,但劣勢也突出——「靠天吃飯」,受天氣、季節等影響較大,電力穩定性差。如何穩定輸出?
方法一,使用「充電寶」。
內蒙古風力資源豐富,風能資源可開發量居全國第一。
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的20萬千瓦風電基地,大功率風機矗立在遼闊的草原上,巨大的風機葉片,將草原的風源源不斷地轉化為清潔的電能。
風機葉片直徑在195米左右,在額定功率下,每轉一圈,大概能發出9.3度電。風機發出的電能,通過高壓輸電綫路併入電網,傳送到千家萬戶。
因為風電「看天吃飯」,為保障電力電量平衡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風電場配套建設了40兆瓦的儲能系統。儲能裝備就好像是「充電寶」一樣,將不穩定的風電,化零為整進行存儲,有效地提高了風電利用率,而且為電力系統運行提供調峰調頻能力,提高了電力系統整體的穩定性。
方法二,「水光互補」。
位於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的塔拉灘,一度是沙塵肆虐、寸草不生,如今却是青草茵茵、羊群遍野,這裏的羊還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光伏羊」。
這些變化要歸功於塔拉灘光伏發電園區的建立,這也是全球裝機規模最大的光伏發電園區。
走進園區,目之所及,一排排光伏發電板整齊排列,吸收著陽光,生産清潔電能。
但光伏發電同樣「看天吃飯」,比如遇到陰雨天氣,雲層遮擋住太陽,光伏電站發電能力會迅速下降。
解决方案就是:龍羊峽水電站「水光互補」,當太陽光照强時,用光伏發電,水電停用或少發;當天氣變化或夜晚時,可以通過電網調度系統自動調節水電發電,减少天氣變化對光伏電站發電的影響,從而獲得穩定可靠的電源。
一條330kV架空綫路,將塔拉灘的「光能」和龍羊峽的「水能」串聯起來。通過「水光互補」,極大地提高了水電站送出綫路的經濟效益。
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一年可發電14.94億千瓦時,對應到火力發電相當於一年節約標煤46.46萬噸,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22.66萬噸。現在青海清潔能源進行跨區外銷,江蘇、北京等15個省區市都用上了塔拉灘生産的清潔電能。
在向外輸送「綠電」的同時,光伏板還為塔拉灘帶來了「綠化」效果。以前塔拉灘是大片的荒漠化土地,光伏電站建成以後,蒸發量、風速、沙塵都大大降低,光伏板下植被日漸恢復。
光伏板下建起了「光伏牧場」,養起了「光伏羊」。光伏板下的青草成了羊飼料,羊則成了園區裏的「除草工」,避免了雜草長得過高影響光伏板發電。同時,「光伏羊」也成為提高當地群眾收入的一個重要渠道。
提前6年兌現承諾
在中國還有很多類似的綠色工程。當下,一批清潔能源重大工程正在全力推進。
東南沿海,一個200萬千瓦的灘塗光伏示範工程正在加緊建設。而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若羌100萬千瓦光熱光伏一體化項目建設全力推進。
截至今年9月底,中國風電、光伏裝機合計達到12.5億千瓦。2020年氣候雄心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宣布,到2030年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如今,這一目標已提前6年實現。
如今,中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潔電力供應體系,為各領域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夯實了基礎。
中國轉型,助力全球
幾個月前,國際能源署(IEA)在其發布的《2024年全球電動汽車展望》報告中預計,當前和未來,全球電動汽車需求將「持續强勁增長」,而中國電動汽車的出口,有助於推動全球實現能源轉型。
報告預計,今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將達到1700萬輛,其中中國的銷量就達到約900萬輛,這意味著今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近六成在中國市場。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崔凡認為,中國電動汽車的技術和競爭力目前在國際上都比較領先,電動汽車出口對於緩解氣候變暖和全球能源轉型都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産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增長29.9%。中國「新三樣」的産業在開放競爭中快速發展,形成了先進的綠色産能,為全球的能源轉型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依托持續的技術創新、完整的産業鏈供應鏈體系、充分的市場競爭、超大規模市場,實現了新能源産業快速發展,也推動了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成本大幅下降。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報告指出,過去十年間,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分別累計下降超過了60%和80%,其中很大一部分歸功於中國創新、中國製造、中國工程。
今年1月,國家能源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潘慧敏表示,目前,中國風電、光伏産品已經出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出口額分別超過334億美元和2453億美元。
中國是全球能源轉型的推動者、貢獻者。十年來,中國可再生能源年度新增裝機全球的占比均在40%以上。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從13.6%提高到18.5%,其中,中國的貢獻率為45.2%。
此外,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積極拓展綠色能源領域合作,一大批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為所在國提供了清潔、安全、可靠的能源供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