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政制返回原點 洗牌再來

博客文章

政制返回原點  洗牌再來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政制返回原點 洗牌再來

2021年03月30日 19:50 最後更新:20:59

全國人大常委會拍板,香港未來政制揭盅。一如所料,在阿爺眼中這場政權之爭,中央要取得未來政制的壓倒性控制權,重新打造一個行政主導的政體,可以話回到原點了。

一.   選委會是政制焦點。未來的選委會除了選舉產生特首外,還選出40席(44.4%)立法會議員和掌握所有立法會議員的提名權。選委會如此重要,阿爺自然要牢牢掌控。

先更新一下大家的記憶。上屆2016年,在有1200席的選委會中,反對派取得326席。再推前一屆,在2012年,中央屬意梁振英勝出,當時還有285票主要來自商界的票投了唐英年。326票加285票是611票,理論上超過一半的600票。若兩種勢力合流,阿爺要企埋一邊。阿爺在2016年末,就因為這個考慮,含淚放棄梁振英。

未來的選委會,由1200人增至1500人,有3個大變: 1. 新增第5界別,可以叫「愛國界別」。此界別的300人,來自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全國性團體代表。你看見這麼多「全國」的稱號,也可以假定這300人絕大部份是「堅定愛國者」了。

2. 第2界別專業界大洗牌。過去泛民席位絕大部份來自第2界別,未來此界別由直接選舉產生的席位差不多全部減半,方法是抽走各組別一半席位予專業內的法定團體或諮詢組織等人士出任。有些組別更是合併完再抽走一半。例如教育以前分教育界和高教界兩個分組,各有30席,共60席由泛民全取。未來合併成一個教育界得30席,更有超過一半由界內指定人士出任,換言之泛民全取也只是14席。

3. 人大、政協可以散落各界別佔位。全國人大和政協本屬第5界別,但他們也可以選擇去自己專業組別做選委,就會佔去該組別名額。試想如教育界政協轉去第2界別的教育界登記,教育界可選舉的席位就會減少。這是一個靈活的調節筏,可進一步微調各界別可供選舉的議席。

結論是未來的選委會,和阿爺志同道合者估計佔75%,離得遠的只佔25%,即不多於375席,當中泛民只有100多席,和阿爺貎合神離的商界略減至200多席,炒一碟就得這麼多了。可以想像,地產財團在選委會中的勢力大減,也不能再利用自己加泛民選票作槓桿,操控特首的人選。

二.   立法會飛不出五指山。在過70席的立法會中,反對派想衝擊過半數的35席以上的席位。

未來立法會增至90席,最後敲定用「432」方式,即選舉委員會將產生40個議席、功能組別佔30席,而地區直選則佔20席。

直選由35席變成20席,採10個區每區兩席計,很可是泛民、建制各佔一半,只得10席,對泛民已經很傷。

但最厲害的是選委會掌握立法會議員的提名權。所有參加立法會的參選人,無論直選、功能組別或選委會選舉,都同樣要從選委會5個界別各取最至少2張提名票。這是最辣的要求,試問一個泛民候選人,是否這麼容易取得選委會第5界別「愛國界別」的2張提名票?要記著這是公開的提名票。我覺得若無阿爺首肯,泛民候選人要取選委第5組別1張提名票也很難。

結論是未來的立法會,和阿爺志同道合者,同樣地估計佔75%,離得遠的只佔25%,即是22.5人,這已包括泛民和比較叛逆的商界了。

我聽一個高人講,「阿爺不發火,有人當他是 Hello Kitty」。這的確是很好的寫照。

阿爺讓香港搞了24年選舉,卻搞出一場要推翻他的政變,搞出在街上放火燒人的暴民政治,搞出到外國叫人制裁自己國家的賣國醜劇。阿爺只能返回原點,洗牌再來,讓香港停止顛覆,停止內耗。

我對新政制有一大期望,並不是期望它很快可以再邁向普選,而是希望它能解決香港沉積已久的經濟民生問題,讓香港人可以有真正的幸福感。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揭特朗普縮沙之謎

 

美國現政府決策之飄忽,令全世界無所適從。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周三突然宣布收窄關稅戰的範圍,除了中國之外,對其他所有國家暫停徵收所謂「對等關稅」90日。美國精英媒體說,特朗普一聲暫停,等於認了一半輸。問題是以特朗普如此好勝的性格,為什麼會認輸呢?

彭博社星期四發表一篇文章,揭開特朗普逆轉「對等關稅」決定背後的內幕,標題為《債市混亂、交易瘋狂、再加上戴蒙--特朗普關稅扭轉的內幕》。文章指,特朗普的所謂「對等關稅」於周三午夜剛生效,特朗普就關注金融市場的表現,當時美國的長債價格急速下跌,收益率飆升,10年期美國國債債息在短時間內急速爬升,升近4. 5厘的水平,創下2001年以來最大的3日之內漲幅,顯示債價正在崩盤。

彭博指,特朗普面臨最糟糕的局面,是那些因為選民對通脹不滿而將他送入白宮,如今那些選民卻面臨著物價和借貸成本皆升的雙重壓力。特朗普承認,「人們開始有點不安」。他在決定對大多數國家暫停90日大幅加稅之後,在白宮南草坪會見幾名賽車手時承認,「這決定很大程度上是由金融市場混亂所致,我覺得人們有點過火了,他們有點吵鬧,有點害怕」。

全球最大銀行摩根大通的首席執行官戴蒙的評論,也都引起特朗普的關注。戴蒙在電視機前發表評論,首先由讚賞特朗普的貿易政策開始,說特朗普得出全球貿易不公的結論完全合理,但戴蒙也同時鼓勵外交政策制定者「要保持冷靜,嘗試協商一些貿易協議。戴蒙警告說「市場不總是正確的,但有時是正確的」。

顯然戴蒙從恭維特朗普的貿易政策開始,然後提出警告,特朗普就找到一個接受意見的下台階,決定暫緩對絕大多數國家90日實施「對等關稅」,只是徵收10%的所謂「基準稅率」。

當香港的投資者擔心特朗普對中國的驚人加稅,會摧毀內地和香港股市的時候,其實真正的風險在於美國的金融市場。美國的股債雙殺,已經令到很多人極度恐慌,因為通常美股下跌的時候,美債作為避險資產就會上升,但這次是美股和美債同步下跌,證明市場開始對美國資產失去信任,拋售一切美國資產。

近日3年期的美國國債拍賣慘淡收場,當時財政部發售58億美元債券,認購的冷淡情況令人詫異,美債作為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的地位正在崩潰。華爾街投資大佬Peter Schiff 在X平台發出警告,說債券市場正在崩盤,10年債息快速上升到超過4.5厘的水平,30年債息超過5厘,如果明天不緊急宣布減息和大規模的量化寬鬆,就可能會出現1987年式的股市崩盤。雖然一日之後,聯儲局並沒有減息亦沒有量寬,股市並未崩盤,但在特朗普宣布暫停加稅,美股大幅反彈一日後,亦急速回落。

美債的危機是在於有大量的對沖基金,是用巨額的槓桿去做美國國債現貨和國債期貨之間的價差交易,由於價差往往很微小,對沖基金的槓桿率達到本金的50到100倍,而這種價差交易涉及一萬億美元的巨大持倉量。如果美國國債價格急速波動,這些價差交易就可能因為追收按金而爆倉,這是一個潛在的大炸彈。

簡而言之,這場由特朗普觸發的金融危機,正在慢慢發酵當中,最危險的並不是中國金融市場,而是美國的債市和股市,大家都不知道全世界對美元資產失去信心會發生什麼事,最怕就是美國崩盤會拖累全球市場。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