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周瑜真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史實到底如何?

歷史長河

周瑜真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史實到底如何?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周瑜真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史實到底如何?

2021年12月30日 15:30 最後更新:16:35

《三國演義》這部明清小說,被形容「偉大」甚不誇張,因為它的影響力家喻戶曉:曹操的白臉陰險、劉備敦厚知人、還有周瑜與諸葛亮間的鬥才鬥智......

小說畢竟會將歷史藝術化處理,人物情節描述也會為切合小說發展適當加了味精。小說結終比正史更具影響力,令後世多誤以《演義》為藍本來評價歷史人物,周瑜就是一個其中的特例。在《演義》通行前,文人學士對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表現評價很高,北宋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就是著名例子。當《演義》普及,周瑜對手正是被神化的諸葛亮,瑜亮較量,周瑜被貼上器量狹小的標籤,後來更死於嫉妒:「既生瑜,何生亮!」,讓一代名將蒙冤。

影視中的周瑜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周瑜 (網上圖片)

據記載,周瑜儒雅風流、氣度軒昂,很有大將風度。周瑜非常顧全大局,氣量寬宏。他贏得老將程普的敬重就是例證。劉宋時期的史學家裴松之《三國志注》引用西晉虞溥《江表傳》記載,程普為江東老將,不甘心為周瑜副手,「數陵侮瑜」,周瑜以大局為重,不與計較,態度謙恭溫和,程普後來真心折服:「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程普形容與周瑜交往,如同品飲甘醇的美酒,不自覺被感染陶醉。此事後來亦發展成成語「如飲醇醪」,形容一個人心胸寬廣氣量宏大,很值得交往。

影視中的諸葛亮(左) 與周瑜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諸葛亮(左) 與周瑜 (網上圖片)

史實上的周瑜死於210年,時年僅36。作為一個政治及軍事家來說,真的很年輕。史書上說是生病,那甚麼病?不得而知。《演義》說他被孔明氣死,當不必信以為真。不過周瑜之死,與諸葛亮或許有些瓜葛。

瑜亮兩人各為其主,政治謀略水火不容。諸葛亮輔佐劉備成帝業的「隆中路線」地盤以荊州及益州為基礎;至於東吳路線則是「竟長江所極而據守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即奪取荊州、益州,劃江與曹操抗衡。

赤壁戰後,周瑜與曹仁爭奪荊州南郡,打了一年多,周瑜雖取得勝利但費了很大力氣,左肋還受了箭傷。孫權拜他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屯駐江陵。劉備在江南,在原荊州州牧劉表之子劉琦死後自稱荊州牧,駐屯在公安。臥床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周瑜心上可有心病。

影視中的周瑜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周瑜 (網上圖片)

《三國志·周瑜傳》載,公元210年,劉備入吳,周瑜反對借出荊州,並向吳主孫權獻計軟禁劉備,分割關、張,目的顯然要消滅劉備集團。但孫權出於當時形勢而不用,還答應把荊州南郡借給劉備。

要周瑜讓出地盤,周瑜生氣可想而知。周瑜不向劉備交割南郡,反向孫權建議出兵伐西川,《周瑜傳》載,周瑜建議趁曹操吃了赤壁大敗之機:「乞與奮威(孫瑜)俱進取蜀,得蜀而并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東吳進西川需出動大軍,必需謹慎,而孫瑜是孫權的堂弟,一直與周瑜並肩作戰,這也許也打消孫權疑慮,這次孫權同意讓周瑜帶領大軍西行。劉備知悉,發出警告,派兵阻攔,周瑜未敢輕進,駐屯巴丘。但周瑜這時也就死在這裡。

影視中的周瑜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周瑜 (網上圖片)

赤壁戰後,周瑜一直帶著箭傷在前線戰鬥,既要防曹,又要西征;面前有劉備擋道,周瑜的計劃是難以實現,所以憂勞成疾死在巴丘,也不誇張。周瑜死後,孫權極為悲哀。他說:「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後來孫權稱帝,撫今追昔,還念念不忘指:「孤非周公瑾,不帝矣!」由此可見周瑜對孫吳政權的貢獻。

往下看更多文章

魏延慘被羅貫中老屈「腦後有反骨」

2024年11月08日 10:00

相信大家有讀過史實虛構三七之比的《三國演義》,在小說的薰陶之下,後世都對蜀漢大將魏延的印象,除了有勇有謀,武略了得外,便是當諸葛亮死後,有意造反,最後給馬岱從後斬殺。

影視中的魏延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魏延 (網上圖片)

其實魏延在《三國演義》甫出場不久,羅貫中已埋下了「反骨」的伏筆。當時魏延為救黃忠,殺了長沙太守韓玄,開城迎接關羽軍隊。但當他拜見劉備時,諸葛亮在旁喝令要斬魏延,並解釋:「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日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

諸葛亮一死,眾將爭權。魏延的死,對蜀國的戰力有一定影響。(網上圖片)

諸葛亮一死,眾將爭權。魏延的死,對蜀國的戰力有一定影響。(網上圖片)

但回到正史呢?都未有提到魏延有意造反,反而是他和楊儀二人兵權之爭。《三國志·魏延傳》大約這樣寫,當時諸葛亮於北伐期間,於五丈原病危,並與司史楊儀、司馬費褘、護軍姜維商討退兵一事,最後決定由魏延斷後,並補充,若魏延不從,大隊也要自行撤軍。

三國志魏延傳(節錄)

三國志魏延傳(節錄)

魏延素與楊儀不和,當諸葛亮死後,真的不願為楊儀斷後撤軍,自己帶隊率先撤走,這還不止,更放火燒橋阻撓楊儀撤軍。雙方更派人向劉禪互告對方一狀,說對方想造反。

楊儀 (網上圖片)

楊儀 (網上圖片)

由於魏延最初是以部曲(私兵)身份跟隨劉備入蜀,地位低微,但其後累有戰功,獲得劉備大力重用,提拔為鎮遠將軍,任漢中太守。正因為他升官太快,不少人都對他很妒忌。這次告御狀,宮中的人都偏信了楊儀,於是蔣琬帶兵鎮壓魏延。不過,蔣琬的大軍都未到達,楊儀已經在途中剷除了魏延,更誅連其三族。

可憐的魏延,一生立下不少戰功,為蜀國出了不少汗馬功勞,到了最後因為爭權而身死,還遭小說家冠以造反之名,令後世都誤會了他。不過,據《三國志》載,即使當時宮中人懷疑魏延,但後主劉禪沒有否定過他,在他死後降旨曰:「仍念前功,賜棺槨葬之。」劉禪似乎也很「心水清」。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