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省百色市突發新一輪疫情,新增37宗確診個案,今日(7日)凌晨即啟動全民居家隔離。
廣西百色突發疫情。
國家衞健委今天早上通報,內地過去一日新增確診病例79宗,其中本土個案45宗,主要是廣西的37宗,均在百色市。昨日,百色市通報,第一輪核酸檢測累計完成採樣207,506人,初篩陽性98人,今天上午已經開始對德保縣進行第二輪次的區域核酸檢測。
點擊看圖輯
百色本輪疫情第一宗個案是從深圳市寶安區石岩街道返鄉人員。
流調信息顯示,首宗個案涉及場所多、接觸人員範圍廣。
當地凌晨通告全民居家隔離,全域「不進不出」。
今日凌晨,廣西百色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發布通告,從2月7日0時起,對全市採取全員居家隔離管控措施。居家隔離期間,學校和各類培訓機構全部停課、公共交通停運。除保供應的超市、農貿市場、醫院、藥店外,其他經營場所一律停業。餐飲行業盡量提供外賣配送服務。保障防疫、醫療服務、城市運行、值班執勤、保供人員、外賣配送員、志願者等人員持特定通行證在全市通行。
百色本輪疫情第一宗個案是從深圳市寶安區石岩街道返鄉人員。
百色本輪疫情第一宗個案是從深圳市寶安區石岩街道返鄉人員,該陽性人員於1月25日在外省接受核酸檢測呈陰性後於26日自駕返回百色德保縣的老家過年,目前已轉至定點救治醫院隔離治療。
流調信息顯示,首宗個案涉及場所多、接觸人員範圍廣。
流調信息顯示,該陽性人員活動軌跡有返鄉沿途停靠高速公路服務區、住宿賓館、聚餐等,呈現「涉及場所多、接觸人員範圍廣」的特點。
目前廣西百色兩縣區出現同一傳染源病例,已有10個縣區出現與廣東疫情相關的陽性感染者或密切接觸者。
百色戰略地位突出。Google地圖截圖
據公開信息,百色市位於廣西西部,地處滇黔桂三省(區)交界,南與越南接壤,是廣西面積最大的地級市。百色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水庫移民區,是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戰略地位突出。
深圳確診病例走勢圖。
之前發生疫情的深圳,於1月26日零時起實現全域低風險並「摘星」(行程卡後帶星號表示途經或到訪的城市存在中風險或高風險地區)。
數日之後的1月31日,深圳再發現另一波疫情,深圳市寶安區石岩街道某公司牙模設計員、一名45歲的女性,被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輕型),深圳再次「戴星」,但此輪疫情和上一輪的病毒基因不同,固屬新一輪疫情。截至2月6日,深圳在該輪疫情中,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3例。目前,深圳該輪疫情溯源工作正在進行中。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當地時間3月31日凌晨,湯加群島發生7級以上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在湯加群島地震不久後,廣東茂名高州亦發生3.0級地震。緬甸、湯加群島的地震與廣東的地震有無關聯?地球是否進入了地震活躍期?
湯加群島發生強震。
緬甸本港時間3月28日發生7.7級地震,是今年以來的最大地震,截至30日,死亡人數逾1600人,3400多人受傷,百多人失蹤。泰國、越南均有強烈震感,中國雲南瑞麗等多地也有明顯震感。
緬甸大地震造成嚴重傷亡。AP圖片
而湯加群島在本港時間30日晚上8時18分發生的地震,根據中國地震台網測定,強度達到7.3級,當局最初發布海嘯警報,但隨後解除。其後美國地質調查局地震信息網將震級修正為7.0級。
湯加群島位於南太平洋西部、國際日期變更線西側。據悉,湯加全國約有10萬人,首都努庫阿洛法人口相對集中,約2.4萬人。目前暫無此次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報告。
廣東茂名發生3.0級地震,當地居民震感明顯。
就在湯加群島地震發生後不久,中國有三地亦相繼發生地震。根據中國地震台網,3月30日晚上8時24分,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市發生3.7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3月30日晚上8時46分,廣東茂名高州市發生3.0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3月31日5時44分,西藏拉薩市當雄縣發生3.8級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
廣東多地有明顯震感,有居民全家奪門而出緊急避險,大批網民熱議稱,「房子搖晃了幾下」、「還以為是自己頭暈」、「感覺好像有人在搖我椅子」。
廣東省地震局分析研判認為,原震區近幾日發生5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不過,今次地震與最近的緬甸地震、湯加地震是否有直接關聯性?
廣東地震台台長王力偉表示,從這兩次地震發生的區域看,緬甸地震發生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的交匯區域,湯加地震發生在環太平洋地震帶的西帶,而茂名高州地震發生在東南沿海地震帶,這些地震間的距離較遠,而且處在不同地震帶上,它們之間沒有直接關聯性。
王力偉介紹,此次發生在茂名高州的3.0級地震屬於構造地震,是由於地球內部構造運動引起的地震。具體來看,是地殼應力積累到一定程度,超過地殼岩石的破裂極限後,岩石突然發生破裂或滑動釋放能量而產生的天然地震。
今年以來,全球多地發生地震,據統計,短短3個月,6級及以上地震就接近20次,除了緬甸、湯加,還包括日南桑威奇群島1月1日發生6.2級地震、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1月7日發生6.8級地震、洪都拉斯以北2月9日7.6級地震等。
這是否意味著地球進入了地震活躍期?對此,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長、二級研究員高孟潭表示「這種擔憂沒有必要。」
高孟潭介紹,近100年來,我們可以完整觀測全球大地震數據。全球平均每年發生7級以上地震約12-14次,8級以上地震約1-2次。每年大地震發生次數都有一定變化,但只是圍繞平均值的小的波動。近年來的地震數據表明,大地震的活動頻度都是如此。
將2025年1月1日至今與去年同期全球地震數據對比,可發現今年地震的頻率明顯低於2024年同期。在這一時期,地球不僅沒有進入所謂的「震動模式」,反而是顯得更加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