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官民攜手 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博客文章

官民攜手   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官民攜手 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2022年07月02日 07:00

今天是7 月2 日,香港正式踏入回歸第26年,近日開始有人討論「一國兩制」是否已踏入倒數,走向「一國一制」,今天想談談這話題。

全國人大常委兼港區人大代表譚耀宗,接受訪問時被問及「一國兩制」50年不變,是否代表「一國兩制」有時限? 他說,如果「一國兩制」行之有效,對國家及對香港好,市民支持,便不需要改,關鍵是令「一國兩制」重回正軌,行穩至遠。

到底一國兩制是否只餘25年,還是可以繼續走下去,我覺得最重要是得到中央對香港的足夠信任,若要一國兩制持續下去,新一屆政府固然有大量工作要做,香港市民也要積極配合,走一條對香港長遠有利的路。

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近日都談及香港發展,梁愛詩回答有關重啟政改問題時,講及本港剛回復秩序,社會仍存在分裂,新一屆政府上場,最重要是團結各界,解決迫切民生問題,應先讓市民有幸福感。經過2019年反修例風波,國安法頒佈,局面平靜下來,但這星期的拆毁及塗污國旗區旗事件,反映內部撕裂仍然嚴重,如張炳良先生所講,「解結」並非一時三刻的事,人心回歸牽涉問題多。期望本屆政府,先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一步步重建市民對特區政府的信任。

談及民生問題,一般馬上想到房屋,我反而想講講有關經濟多元化,創造更多機會給年青人,因為這關乎往後幾十年的發展,目前香港經濟在吃老本,轉型乏力,人心鬱悶,部份年青人持躺平心態,近年一直提及融入大灣區,不少人覺得,融入大灣區,就是人走到大灣區,然而,香港實際上就是大灣區內的一個城市,香港先要自己有能耐、有本事,才可以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商討配合發展,互惠互利。

以創新科技來說,一直以來的說法是深圳發展優於香港,這是事實的一部份,但並非全部,實際上香港大有發展創新科技的條件,香港的基礎研究水平並不低,例如醫療科技、金融科技,問題是停留在大學層次,科研成果無法落地形成產業鏈,無法製造高收入的就業機會,也就窒礙了創新 。

相反,深圳以實用為主,或是參照香港的基礎研究,或是不斷試驗,卻成功創造了創新科技產業鏈,以往十多年的想法,是香港專注基礎研究,製造和應用在深圳進行,結果深圳創科產業鏈發展蓬勃,香港卻愈來愈空洞化,只餘下尖端的科研職位,無法形成產業鏈,這對年青人的出路和就業並沒有幫助。而另一方面,深圳已開始計劃自行在大學進行基礎研究,可能不久將來便不再需要香港的基礎研究。

新一屆政府應努力,廣納賢能,致力推動創科產業鏈,令創科不再侷限在大學和園區。

除了創科,文化藝術也有發展空間,事實上,香港是全球重要藝術品市場,所以鞏固金融,創造新的經濟動力,政府責無旁貸,雖然任務十分艱巨。畢竟,留在香港就業的人,遠比上大灣區的多,也不是人人適合創業,提供較具質素的就業機會給留在港的人,對於重建年青人希望十分重要。

另外,房屋供應和樓價高企仍是頭等大事,房屋問題解決,消滅劏房,年青人容易置業,若能成功,肯定振奮人心,解決一半社會問題,我也相信本屆政府在這方面不會怠慢。

作為普通市民,特別是年青人,要考慮怎樣做,才是對自己最好,事實是「一國兩制」是香港唯一選項,既有「一國」之利,也有「兩制」之便,我們既在香港土生土長,就要盡力令這地方變好,「攬炒」,凡事對著幹,不會令生活變好。政策好,自己也要掌握和努力,把自己的「不幸」歸咎政治、「社會的錯」,於事無補。

盼望香港官民合作,攜手再上新征途

盼望香港官民合作,攜手再上新征途

期望未來香港官民合作,建立良好互動,也令中央放心,讓一國兩制真的「行穩致遠」。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劉興華




太平人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譚耀宗

往下看更多文章

AI應用大勢所趨 金融業界宜跨出第一步

2024年11月16日 07:00

特區政府最近發表金融市場負責任應用人工智能(AI)政策宣言,除了推動業界使用人工智能,同樣強調的是風險管控,我認為這是持平和負責任的政策取向。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在金融科技周發表金融市場負責任應用AI政策宣言。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在金融科技周發表金融市場負責任應用AI政策宣言。

各行各業均在探討使用人工智能,金融業更是率先使用的行業,據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透露,香港金融機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使用率達38%,遠高於全球平均26%水平,證明香港在金融科技的發展一點都不落後。

人工智能確能幫助企業減省成本,解決請人難的問題,不少公司包括銀行的客服中心,已是人工智能處理,也可以協助制定更適合客戶的個人化產品,設計最適合客戶的投資組合。此外,人工智能可協助確保合規,例如員工與客戶互動過程中,無論是文字還是語音,若出現有合規問題的內容,人工智能統可立刻察覺並干預,確保過程合規 ; 在風險管理方面,透過歷史及行為模式評估客戶信用,可以減少壞帳出現。

不過,人工智能畢竟是新興事物,現時的人工智能系統仍有疏漏之處,最常見是所產生的結果非根據真實資料,或真資料夾雜假資料,或人工智能模型整合時出現問題,形成所謂「幻覺」,如港府所講,有個案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製作逼真的偽影片及圖像,誘導投資者向欺詐計劃投資; 此外數據私隱、網絡安全也是問題,如何避免系統被入侵,保障客戶私隱和知識產權,這些問題現時都未解決,所以金融業界廣泛採用人工智能,相信仍要一段時間。

大型金融機構如銀行,開始在不同範疇採用人工智能,包括在客戶開拓、客源維繫及背後的風險管理等方面 ; 一些中型證券發展人工智能,利用人工智能結合分析員報告,預測個別股份向,對小型金融機構來說,要額外投資在這方面,確實是一項挑戰,特別現時市況欠佳,對投入額外人手和成本發展人工智能不免卻步,不過人工智能屬大勢所趨,證券界也要跟上潮流,本港大學設計了人工智能模型,供金融機構免費使用,特區政府鼓勵業界包括中小型金融機構、會計師行試用。

特區政府期望業界多試用該系統,一方面讓業界有機會接觸及學習使用人工智能,另一方面透過實踐,讓政府和業界了解有甚麼可能的問題和風險會出現,有助制訂合適政策,包括監管和扶助發展方面 ; 此外人工智能系統也要累積足夠數據,才能產生更精準的結果。

業界也要踏出第一步,使用大學免費提供的系統,掌握人工智能的應用,才可與時並進,而我們也要清晰,人工智能不是要取代人類,人在決策過程中保留控制權,防止人工智能作錯誤、不當結論或決定,盼望業界以開放的態度,迎接新時代的來臨。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李細燕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