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官民攜手 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博客文章

官民攜手   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官民攜手 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2022年07月02日 07:00

今天是7 月2 日,香港正式踏入回歸第26年,近日開始有人討論「一國兩制」是否已踏入倒數,走向「一國一制」,今天想談談這話題。

全國人大常委兼港區人大代表譚耀宗,接受訪問時被問及「一國兩制」50年不變,是否代表「一國兩制」有時限? 他說,如果「一國兩制」行之有效,對國家及對香港好,市民支持,便不需要改,關鍵是令「一國兩制」重回正軌,行穩至遠。

到底一國兩制是否只餘25年,還是可以繼續走下去,我覺得最重要是得到中央對香港的足夠信任,若要一國兩制持續下去,新一屆政府固然有大量工作要做,香港市民也要積極配合,走一條對香港長遠有利的路。

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近日都談及香港發展,梁愛詩回答有關重啟政改問題時,講及本港剛回復秩序,社會仍存在分裂,新一屆政府上場,最重要是團結各界,解決迫切民生問題,應先讓市民有幸福感。經過2019年反修例風波,國安法頒佈,局面平靜下來,但這星期的拆毁及塗污國旗區旗事件,反映內部撕裂仍然嚴重,如張炳良先生所講,「解結」並非一時三刻的事,人心回歸牽涉問題多。期望本屆政府,先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一步步重建市民對特區政府的信任。

談及民生問題,一般馬上想到房屋,我反而想講講有關經濟多元化,創造更多機會給年青人,因為這關乎往後幾十年的發展,目前香港經濟在吃老本,轉型乏力,人心鬱悶,部份年青人持躺平心態,近年一直提及融入大灣區,不少人覺得,融入大灣區,就是人走到大灣區,然而,香港實際上就是大灣區內的一個城市,香港先要自己有能耐、有本事,才可以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商討配合發展,互惠互利。

以創新科技來說,一直以來的說法是深圳發展優於香港,這是事實的一部份,但並非全部,實際上香港大有發展創新科技的條件,香港的基礎研究水平並不低,例如醫療科技、金融科技,問題是停留在大學層次,科研成果無法落地形成產業鏈,無法製造高收入的就業機會,也就窒礙了創新 。

相反,深圳以實用為主,或是參照香港的基礎研究,或是不斷試驗,卻成功創造了創新科技產業鏈,以往十多年的想法,是香港專注基礎研究,製造和應用在深圳進行,結果深圳創科產業鏈發展蓬勃,香港卻愈來愈空洞化,只餘下尖端的科研職位,無法形成產業鏈,這對年青人的出路和就業並沒有幫助。而另一方面,深圳已開始計劃自行在大學進行基礎研究,可能不久將來便不再需要香港的基礎研究。

新一屆政府應努力,廣納賢能,致力推動創科產業鏈,令創科不再侷限在大學和園區。

除了創科,文化藝術也有發展空間,事實上,香港是全球重要藝術品市場,所以鞏固金融,創造新的經濟動力,政府責無旁貸,雖然任務十分艱巨。畢竟,留在香港就業的人,遠比上大灣區的多,也不是人人適合創業,提供較具質素的就業機會給留在港的人,對於重建年青人希望十分重要。

另外,房屋供應和樓價高企仍是頭等大事,房屋問題解決,消滅劏房,年青人容易置業,若能成功,肯定振奮人心,解決一半社會問題,我也相信本屆政府在這方面不會怠慢。

作為普通市民,特別是年青人,要考慮怎樣做,才是對自己最好,事實是「一國兩制」是香港唯一選項,既有「一國」之利,也有「兩制」之便,我們既在香港土生土長,就要盡力令這地方變好,「攬炒」,凡事對著幹,不會令生活變好。政策好,自己也要掌握和努力,把自己的「不幸」歸咎政治、「社會的錯」,於事無補。

盼望香港官民合作,攜手再上新征途

盼望香港官民合作,攜手再上新征途

期望未來香港官民合作,建立良好互動,也令中央放心,讓一國兩制真的「行穩致遠」。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劉興華




太平人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譚耀宗

往下看更多文章

1974 -- 歷史與創新

2024年12月21日 07:00

1974年是廉政公署重要的一年,當年2月15日廉署正式成立,是獨立運作的政府部門,執行《防止賄賂條例》,首任廉政專員是具英國空軍背景的姫達爵士。

廉署成立前的六、七十年代,香港貪污盛行,市民百般無奈,有冤無路訴,社會敗壞,充滿著不公義。

當年貪污歪風有其獨特歷史背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二次大戰後的嬰兒潮,本港人口急劇膨脹,市民對公共資源和服務需求大。加上政府監管寬鬆,導致壞分子有機可乘,其中警察及公共服務機構的貪污尤其嚴重。

廉署成立初期,嚴厲懲治警隊和各類貪污。調查過程嚴格保密,且鼓勵市民舉報。廉署專責搜證和調查,是否作出起訴則由律政司負責。調查權和起訴權分屬不同部門,權力不致過份集中,另一方面公義也得以彰顯。

廉署初期聘請英國調查員,面談時,他們會禮貌地問被調查對象是否要飲咖啡。「廉署請飲咖啡」這句話就不脛而走,廉署調查工作和咖啡文化也有著密切關係。

1974至今,轉瞬間廉署已踏入50周年。經過多年堅實工作,廉署反貪倡廉的形象已經深入民心。然而也要與時並進,公眾教育宣傳需要更進一步,有所創新。

由於反貪和咖啡的「歷史淵源」,今年11月廉署在北角總部大樓地下大堂,創辦「1974」咖啡廳,經招標交由保良局以非牟利方式營運。開幕禮當日,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等出席慶祝。

廉署咖啡廳位於北角,為非牟利機構。(圖片來源:廉署宣傳短片截圖)

廉署咖啡廳位於北角,為非牟利機構。(圖片來源:廉署宣傳短片截圖)

廉署咖啡廳網頁宣傳圖片中,有宣傳口號,英文是“We brew integrity” , 旁邊對應的中文有“焙”、“誠”兩字。寓意廉署反貪倡廉工作任重而道遠,為社會樹立誠信清廉的標竿。

「1974」咖啡廳經營加入“一帶一路”元素,咖啡豆來自祖國雲南、非洲埃塞俄比亞和越南三地,按照各地咖啡豆香味特色,分別將咖啡命名為“清廉”、“保密”和“「誠」果”,代表著廉署一向持守的調查守則和重要價值觀。

咖啡廳內設有展覽區,展示廉署調查工作的歷史物品,包括記錄被起訴人士身份資料所用的相機和套取指紋工具、90年代使用的監聽設備、及面談時的三角枱會面室實景模型,讓參觀者了解廉署工作。

「1974」是廉署成立年分,是本港重要里程碑,香港由貪污進入廉潔的分水嶺,大時代的歷史分界。「1974」也是廉署咖啡廳的名字,是反貪宣傳教育工作的創新方式,是廉署新的一頁。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蕭楚基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