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近年積極推動香港體育界發展,「劍神」張家朗及「女飛魚」何詩蓓等本港運動員多次揚威海外,勇奪獎牌為港爭光,吸引不少年青人有意加入運動行列。港專學院(港專)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運動課程,讓有志投身體育界的同學,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
現就讀港專學院運動管理及訓練(榮譽)社會科學學士的羅卓琳,從小就很喜歡運動,尤其是跑步,不過卻因在中學田徑比賽時受了傷,影響了她的運動發展。幸好,當時卓琳的中學老師建議她報讀港專的運動高中應用學習課程,從而了解更多相關的知識。「港專的課程講求理論與實踐,除了學習不同的理論外,亦提供實習機會,當年我讀高級文憑的時候,曾經在一家運動雜誌社實習,透過與不同人接觸,大大提升了我的溝通技巧,同時亦讓我可以將學到的知識實踐到現實工作中」。
除了課程內容充實外,卓琳指出在課餘時間亦有很多不同活動助她發揮所長。「當年最難忘是學生發展部及學部職員鼓勵我創辦籃球學會,將一班喜歡打籃球的同學連繫一起,享受團體帶來的成就感之餘,亦可以改善自己的溝通技巧和領導能力等。」
修讀運動課程的同學,固然可以好像卓琳一樣,由文憑課程一條龍直升學士學位,但即使不是修讀運動專業的同學,同樣可透過港專多元的運動活動發掘潛能。
香港直立板冠軍選手伍英麟(Alan),當年在港專修讀毅進文憑課程,卻在一次學校活動因緣際遇接觸到直立板這項運動,喚醒了他對運動的濃厚興趣,之後更成為一位直立板運動員,代表香港到歐洲參加世界賽。
Alan回想當初中學畢業時,計劃報考消防員,所以報讀了港專的毅進文憑(紀律部隊)課程。原本以為要放棄運動向職場發展的他,卻因為一次學校舉辦的活動認識到直立板,讓他可以繼續發展他喜歡的運動生涯:「知道直立板這項運動,是因為當時老師介紹,並贊助我們嘗試玩直立板,怎知一試便愛上這項運動,慢慢發展成為直立板運動員及教練。」。
香港體育界近年的成績有目共睹,同樣是運動員出身的港專體適能、教練及運動管理高級文憑的課程主任及學士課程講師藍汶軒坦言,「運動業界其實很闊,並不是如外界所想,只限於在康文署轄下的體育場所擔任管理工作,或從事教練等工作;運動業界其實泛指所有與運動相關的行業。」
藍sir認為港專的課程有助學生發展潛能,為香港體育界發展作出貢獻:「我們的課程包括很多不同的元素,涵蓋範疇廣闊,有管理學、運動教練學和法律相關知識等。對有志投身教育工作者、教練、管理人員及運動業界的同學來說,課堂知識都會增加他們的實際經驗」。
此外,藍sir指出港專的運動課程更有兩大優勢,讓同學可以學以致用,對將來就業有很大幫助,「第一,課程以中文為主,輔以英文解說,幫助同學能更貼地在香港市場實踐學到的教練知識。第二、一條龍的課程設計,由文憑、高級文憑至學士學位,幫助不同程度的學生,找到自己的升學出路,對他們投身社會有很大幫助。」
有興趣了解更多的同學,可以瀏覽有關課程的網站:https://bit.ly/3a7TFR4,獲取更多課程資訊。
港專一條龍運動課程:
-運動管理及訓練(榮譽)社會科學學士
-體適能、教練及運動管理高級文憑
-體適能及運動文憑
港專於星期四(3月27日)舉辦「社會科學碩士講座系列」首場,配合9月即將正式開辦的兩項資歷架構第六級碩士課程「社會科學碩士(職涯輔導)」及「社會科學碩士(社會服務管理)」,為專業人才培育提供策略性視角。首場講座《開創未來:生涯規劃與職涯輔導》假港專賽馬會本科校園舉行,吸引教育界、社褔界及公眾人士參與。
港專學院啟動「社會科學碩士講座系列」,首場《開創未來:生涯規劃與職涯輔導》深入探討職涯規劃相關議題。左起:港專副校長李慧慈教授、香港輔導教師協會主席、迦密中學校長何玉芬博士、港專學院社會科學院院長、香港專業輔導協會會長崔日雄教授 。
新碩士課程培育專業骨幹 助力社會發展
香港對社會工作從業者的需求呈上升趨勢,職業前景蓬勃。除了社工之外,職涯輔導及社會服務管理亦是熱門。港專副校長李慧慈教授致歡迎辭時分享,港專獲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批准,開辦資歷架構第六級碩士課程,標誌著港專的重要里程碑。她強調:「期望透過這些課程,培養具備專業知識、領導才能及創新思維的骨幹人員,滿足香港由治及興的人才需求。」
港專副校長李慧慈教授指出,港專獲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批准,開辦資歷架構第六級碩士課程,標誌著港專的重要里程碑。
兩項社會科學碩士課程的開辦,是響應國家「深化產教融合、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具體實踐。兩項課程除獲香港資歷架構認證外,亦將透過粵港學分互認機制,為大灣區人才流動建立標準化橋樑。
首場講座聚焦職涯規劃 業界權威分享實踐經驗
首場講座邀請兩位業界權威人士深入探討職涯規劃相關議題。香港輔導教師協會主席、迦密中學校長何玉芬博士 以「中學生生涯規劃與輔導」為題,分析中學教育的實踐經驗及生涯教育的職業前景。何博士指出:「生涯規劃的重點是讓學生認同學習和工作的意義,產生正向價值」。她認為,可以運用多種方式將生涯規劃融入課程,並提倡讓學生參與實踐,從而加強人與人的聯繫,培養感同身受的同理心。「生涯規劃的教育工作者要用多樣及創新的方法,為同學創造豐富的實踐經歷,他們自然就會作出最適合自己的職業選擇。」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主席、迦密中學校長何玉芬博士 分享「中學生生涯規劃與輔導」。
港專學院社會科學院院長、香港專業輔導協會會長崔日雄教授 則以「職涯規劃中的輔導元素」為題進行分享。他指出,現時輔導界欠缺認證,無需修讀相關的輔導專業亦可自稱為「輔導員」。他期望讓修畢這個碩士課程的學生可向香港專業輔導協會(HKPCA)申請註冊成為認證輔導師,除具備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外,專業認受性也可大大提升。此外,崔教授分享職涯輔導的關鍵是要啟發學生了解自我,並了解工作世界,從而在兩者之間找到契合。他指出:「職涯輔導就是透過環境塑造,讓學生的興趣在工作中被逐漸建構出來,進而透過興趣更加了解自我,產生做好工作的動力。」他認為職涯輔導訓練的不僅是知識技能,更是背後的心理基礎,因此「能力感」比能力更為重要。
港專學院社會科學院院長、香港專業輔導協會會長崔日雄教授 分享「職涯規劃中的輔導元素」。
港專未來將持續拓展高等教育課程領域,並透過講座、研討會等平台,促進學界、業界與公眾對話,為香港及國家的繁榮穩定貢獻智慧,為大灣區教育發展儲備人才。
講座吸引教育界、社褔界及公眾人士參與,全場座無虛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