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通關,2023年開門第一大事

博客文章

通關,2023年開門第一大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通關,2023年開門第一大事

2023年01月03日 14:36 最後更新:14:42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2022年過得很艱難,但我們還是走過來了;再難的寒冬已經熬過,2023年的希望種子,即將破土而出。

大家在元旦互致問候,還是繞不開新冠疫情這個話題。

因為阻隔了三年的深港口岸,將於一月八日重新開放,不再採取強制性隔離。

這是全國性對外開放政策,而最受惠的首當粵港兩地居民。

國家衛健委發出公告當晚,幾乎刷屏了所有手機,大家喜出望外之情,大大沖淡了人們對當前各地大面積感染帶來的憂慮和不安。

除了中央政府迅速調整防疫政策,香港政府也於近日宣佈一系列放寬措施,包括取消疫苗通行證、限聚令,不再界定密切接觸者。

入境安排方面,內地、澳門、臺灣及國際訪港旅客,只須在登機前二十四小時進行快測,或是四十八小時內進行核酸檢測,抵港後的強制核酸檢測安排,會改為自行快測,但非強制。

客觀而言,三年的“閉關”以及隔離政策,無論是市民的身心疲累,還是經濟的市場疲軟,代價已經很大。

對於兩地政府放寬防疫政策,市民當然是歡迎的。

若問大家,希望通關是半開門還是大開門?大家的回答肯定是必須開門,只有打開門,香港才能復活。

通關是香港新年開門第一件大事,好事要辦好,防止樂極生亂。

早在三個月前,行政長官宣佈調整入境香港的隔離政策,由“3+4”改為“0+3”;取消上機前必先取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取消未打針人登機限制等。

這一放寬政策走在全國之先,即時贏得掌聲四起,各界普遍歡迎。

但12月28日宣佈更加寬鬆的防疫政策,卻未能獲得更熱烈的掌聲,相反市民還有點忐忑不安。

深究原因,有幾方面需要準備預案。

第一,要把放寬檢疫政策的好處講清楚。

行政長官解釋,實行這些措施有多個考慮因素:
一是包括疫苗通行證自推出以來,第三針疫苗接種率已由二月底時的23%,增加至現時的83%,加上考慮到第五波疫情期間,有250萬人感染後康復,社會已建立廣泛及整體的防疫屏障。

二是香港有足夠及有效的抗疫藥物,包括資源運用、應對能力及負荷力,均較以往增強很多;

三是醫護人員在過去三年抗疫期間,已累積足夠應對疫情的豐富經驗,而醫管局已強化緊急應變系統及醫療系統;

四是市民應對新冠病情有更多認識,有更好的自我防禦能力,故未來防疫政府將聚焦於“防重症、防死亡”,以及保護高風險組別,包括“一老一幼”。

政府基於這些基本狀況作出決策,說明香港政府面對仍然高企的感染資料,並沒有“躺平”,相反抓重點而寬鬆其他,是現代化城市管理趨於成熟的表現。

第二,對通關要做到有序開放,以防不測。

市民苦候了近三年,終於在新春臨近前收到通關好消息,讓大家有望可以與分隔兩地親友團聚。

在正常年份,深港口岸每天都超過三十萬人次出入,封關三年預期回鄉人次數會爆發式增長。

即使各口岸全然打開,配套方面無論是人手、交通工具、指揮系統等,都將面臨巨大的壓力。

尤其是三年未動的旅遊巴士、輪船,能否安全行駛,也是一項重要考量。

若通關不設限額,隨時大量人流逼爆羅湖和落馬洲聯檢大樓,不但出現人潮,而等候時間過長,也招市民怨言,甚至增加疫情擴散的風險。

如何疏導人流,免生混亂是對政府管理的重大挑戰。

香港政府在過往管理回鄉高潮,都有一套成熟的經驗,但三年的變化可能出現許多難以預料的問題。

我認為,不必追求一下子全面恢復到疫前新春期間口岸人流,相反有必要與內地商討如何錯峰過關,把市民回鄉、企業回流等,按不同類型人士的緊急程度、優先次序作出安排,避免給海關和入境處帶來人流壓力。

第三,不排除出現大批人來港買藥、打針,要做好相關的分流工作。

內地當前疫情出現海嘯式爆發,已經有不少人準備利用假期來港避疫,順道接種在內地無法接種的mRNA疫苗,以及購買退燒感冒藥,可謂一石三鳥。

“復星健康”眼見商機,順勢宣佈將開通網上平臺,供內地人登記赴港接種複必泰二價疫苗,預約成功者可在兩地通關後來港自費打針。

與內地龐大的市場和人口相比,香港僅相當於內地的三線城市規模,經不起大流量的採購衝擊。

況且醫療資源並非是一盤生意,更多的是對本地居民的生活和生命保障。

政府要吸取前幾年“買奶粉”的教訓,儘早通過多管道講清楚,非香港居民如果在公立醫院就診,不能享受和本地人一樣的公費醫療,以免全面通關後,大量人士因不知情而湧入醫療機構,從而引起不必要的兩地居民磨擦。

第四,要與外國通關做好銜接安排。

外國也像香港般渴望能早日與內地恢復通關,但面對內地疫情海嘯般爆發,印度、義大利、日本等國要求中方包括香港旅客入境時做核酸檢測或隔離,已經造成不少旅客滯留在當地。

港府應針對國外政出多變的新形勢,制定相應的後援方案,以讓市民外出安全和安心。

習主席在元旦致詞中說,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們戰勝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每個人都不容易。

目前,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仍是吃勁的時候,大家都在堅忍不拔努力,曙光就在前頭。

大家再加把勁,堅持就是勝利,團結就是勝利。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受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的全球貿易戰影響,週一香港股市恒指暴瀉3021點(13.2%),創歷來最大單日點數跌幅,失守兩萬。

收市後財政司長陳茂波率相關局長和機構主管會見記者,重申香港會繼續按照“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保持自由港地位,不管資金、人才、貨物和資訊都可自由進出香港,這是保持香港經濟穩定和競爭優勢的重要基石,政府支持自由貿易的決心和承諾決不動搖。

這一舉動,是給予投資者信心,對於穩定市場十分及時。

香港是高度依賴貿易的小型開放經濟體,而且美國對中國實施34%額外關稅,另加20%“芬太尼關稅”適用於香港,許多人擔心香港會否被邊緣化?

這種擔心絕非杞人憂天,我認為目前首要穩住陣腳,採取相應措施是可以轉危為機。

第一,香港勝在“背靠祖國”,有內地龐大的經濟腹地支持。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有能力與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繼續貿易往來,尤其是中國早年開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與全球南方國家共同發展,並得到他們的積極回應。

美國自恃是世界第一消費大國而濫征關稅,若全球各國不分彼此,加強合作,不以美國的貿易規則為準則,當美國越搞封閉,或者就是我們的機遇。

正如《經濟學人》最新一期封面以《美國如何讓中國再次偉大》為題,嘲諷特朗普犯下現代史上最深刻、最有害、最不必要的經濟錯誤,同時給予中國天賜良機,重塑亞洲地緣政治及全球貿易關係。

《經濟學人》建議,各國政府應該致力增加彼此之間的貿易往來,特別是服務業,美國僅占全球最終進口需求的百分之十五,無法主導全球貿易。

據智庫組織Global Trade Alert計算,即使美國完全停止進口,按照目前趨勢,其一百個交易夥伴也能在短短五年內收復所有出口損失。

可以預見,美國“貿易戰”不會實現特朗普的企圖。

第二,中國是以實力來應對這場“貿易戰”。

這場“貿易戰”不是這兩天才打起來,而是斷斷續續打了若干年,對美國以“貿易”武器化,中央早已成竹於胸,第一時間即公告對美國實行多項反制措施:

中國在世貿組織就美國對華產品加征 “對等關稅” 措施提起訴訟,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取消單邊關稅措施。

同時,守住國家經濟的基本盤,在股市下跌時中央匯金午後在A股市場宣佈再次增持指數基金,表明未來將繼續買,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國務院國資委全公開表示,全力支持推動中央企業及其控股上市公司增持回購力度,以維護全體股東權益和市場信心,彰顯央企責任擔當。

據彭博報導,中央連日開會討論加快推出經濟刺激措施,包括消費、生育補助、出口補貼,以及討論成立股市穩定基金。

內地經濟穩,香港就一定不會亂。

第三,不對美國發起的“貿易戰”抱任何幻想。

我相信,中美間的貿易談判會斷斷續續談下去,但在一定時期內,不會有好的結果。

從周邊國家的遭遇,談判是否有作用呢?

如越南中央總書記蘇林第一時間與特朗普通電話,雖然特朗普事後稱富有成效,越南願意把對美貨的關稅降至零,但美國決意要越南貿赤消失,即使零關稅也不足以滿足美國的需求,結果仍然要懲罰。

歐盟涉及27個國家,區內對美國有最大貿易盈餘的德國,提出歐盟應採取反脅迫工具,利用關稅以外的措施反制,包括針對美國科技的服務業,但義大利和西班牙反對激烈反制。

在4月9日死線前,歐盟都難有統一的對美立場。

而特朗普表明不會撤回對任何國家的最高關稅率,除非該國能消除兩國貿易不平衡。

可見,這場“貿易戰”是非打不可,今天對美國還有幻想,實在是天真。

第四,香港可利用自由港優勢倒逼開拓新市場。

香港作為國際貿易樞紐,短期內亦難免會受到一定影響,但香港市場向來是包容、多元、靈活而一再創出奇跡,特別是自由貿易港有《基本法》提供保障,不管資金、人才、貨物、資訊,在香港都可以自由進出,只要政府保持自由港地位,不設關稅的香港,在全球各國互築貿易壁壘的情況之下,益顯鶴立雞群的獨特性。

加上港股韌性強、流動性大、有買有賣,而且買賣差價很窄,承接力非常強,對外資有很強的吸引力。

與此同時,港府宣佈透過BUD專項基金,支援香港企業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和拓展新市場,強化東南亞、中東以至非洲等全球南方新興市場的貿易推廣工作,通過資助計畫支援企業加快數碼轉型,把握電商機遇。

繼續透過出口信用保險局,加強為從事貿易的企業,提供出口信用保險的支援。

金管局會繼續積極協調銀行幫助中小企應付資金周轉的需要。

這些都是很實在的應對措施,而且對於任何資產若想躲開全球貿易戰的“關稅打擊”,零關稅的香港反而是避險的最佳選擇。

正如武俠名家金庸所言: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