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拼經濟不搞大水漫灌

博客文章

拼經濟不搞大水漫灌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拼經濟不搞大水漫灌

2023年03月06日 18:45

全國人大會議3月5日早上在北京開幕,我在現場旁聽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其任內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本來不長,只有32頁,他唸起來時也會跳走一些具體內容,所以用了一小時多一點就唸完,比較高效。

可以總結出幾個重點:

1. 增長目標符合預期。

政府工作報告把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5%左右,這和早前內地經濟學者透露出來的數字相若。由於去年內地GDP 受疫情影響只有3%,基數較低,今年雖然歐美經濟放緩令出口承壓極大,但5%增長應該不難達到,內部指標可能會再衝高一些。內地過去5年年均GDP增長有5.2%,今年疫後反彈,應該可以達到平均數以上。

另外GDP數字也和通脹估計有關。政府工作報告估計內地今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比去年的2%,高了1個百分點,相信是預計疫後消費大增,會增力內部通脹壓力。由於GDP是以經濟名義增長率減去通脹率的淨額,通脹較高意味著GDP較低。但去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增加到121萬億元人民幣,增加5%已等如6.1萬億人民幣,即8470億美元。單計這個增量已超過世界第20大經濟體沙特的GDP 總量8137億美元,等如一年產一個沙特的經濟體量。由於可見,中國如此巨大經濟體量,要做到5%的經濟增長,已是難能可貴。

2. 適當力度放水催谷。

在環球經濟減速的壓力下,中國如何催谷經濟是外界關注焦點,其中一個重要指標是赤字率,即中央政府預算中財政赤字規模佔經濟總量即GDP的的比重。政府工作報告指今年內地財政赤字率擬按佔GDP 3%來安排,比上一年的2.8%,增加0.2個百分點。政府增加財赤,意味著有更多開支,可以支持經濟、改善民生。但財政赤字率過高,就會影響財政可持續性,中國一般將赤字率3%作為一個心理關口。在2020年疫情前,國家赤字率未超過3%。2020年為應對疫情衝擊,赤字率首次衝上3.7%的歷史高位,2021年降到3.2%,2022年進一步降至2.8%,今年略增0.2%,重回3%以內,顯示政府加力提效支撐經濟。但中央吸收2008年放水4萬億造成經濟過熱的經驗,如今講明不會用「大水漫灌,透支未來」的方式放水。

3. 國防預算適度擴張。

政府工作報告表示要深入貫徹習近平主席強軍思想,「邊鬥爭、邊備戰、邊建設」,全面加強練兵備戰,創新軍事戰略指導,大抓實戰化軍事訓練,統籌抓好各方向各領域軍事鬥爭。

加強建軍,無財不行。近年國際局勢巨變,美、台、日等軍費都以雙位數上漲,中國軍費亦適度上漲。

據國家財政部今年向全國人大遞交的今年財政預算中,「國防支出為15537億元人民幣,增長7.2%」。

中國的國防預算過去3年增長分別是6.6%、6.8%和7.1%,今年的7.2%是4年以來增幅最高數字。但相比美、日等國仍算溫和。以美國為例,美國今年的國防預算將達到8580億美元,比對上一年預算增加11.7%,若將中國今年軍費換算成美元是2175億美元,只是美國的25%,但中國經濟總量近美國70%,可見美國軍費不成比例地大。

可以這樣總結政府工作報告,國家今年全力拼經濟,也有一定程度放水催谷經濟,將赤字率提高到3%,就是政府谷經濟的重要訊號,但不是大印銀紙,大水漫灌,另外習近平主席到人大江蘇團時強調,要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創科興國,是未來的重大方向。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揭特朗普縮沙之謎

 

美國現政府決策之飄忽,令全世界無所適從。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周三突然宣布收窄關稅戰的範圍,除了中國之外,對其他所有國家暫停徵收所謂「對等關稅」90日。美國精英媒體說,特朗普一聲暫停,等於認了一半輸。問題是以特朗普如此好勝的性格,為什麼會認輸呢?

彭博社星期四發表一篇文章,揭開特朗普逆轉「對等關稅」決定背後的內幕,標題為《債市混亂、交易瘋狂、再加上戴蒙--特朗普關稅扭轉的內幕》。文章指,特朗普的所謂「對等關稅」於周三午夜剛生效,特朗普就關注金融市場的表現,當時美國的長債價格急速下跌,收益率飆升,10年期美國國債債息在短時間內急速爬升,升近4. 5厘的水平,創下2001年以來最大的3日之內漲幅,顯示債價正在崩盤。

彭博指,特朗普面臨最糟糕的局面,是那些因為選民對通脹不滿而將他送入白宮,如今那些選民卻面臨著物價和借貸成本皆升的雙重壓力。特朗普承認,「人們開始有點不安」。他在決定對大多數國家暫停90日大幅加稅之後,在白宮南草坪會見幾名賽車手時承認,「這決定很大程度上是由金融市場混亂所致,我覺得人們有點過火了,他們有點吵鬧,有點害怕」。

全球最大銀行摩根大通的首席執行官戴蒙的評論,也都引起特朗普的關注。戴蒙在電視機前發表評論,首先由讚賞特朗普的貿易政策開始,說特朗普得出全球貿易不公的結論完全合理,但戴蒙也同時鼓勵外交政策制定者「要保持冷靜,嘗試協商一些貿易協議。戴蒙警告說「市場不總是正確的,但有時是正確的」。

顯然戴蒙從恭維特朗普的貿易政策開始,然後提出警告,特朗普就找到一個接受意見的下台階,決定暫緩對絕大多數國家90日實施「對等關稅」,只是徵收10%的所謂「基準稅率」。

當香港的投資者擔心特朗普對中國的驚人加稅,會摧毀內地和香港股市的時候,其實真正的風險在於美國的金融市場。美國的股債雙殺,已經令到很多人極度恐慌,因為通常美股下跌的時候,美債作為避險資產就會上升,但這次是美股和美債同步下跌,證明市場開始對美國資產失去信任,拋售一切美國資產。

近日3年期的美國國債拍賣慘淡收場,當時財政部發售58億美元債券,認購的冷淡情況令人詫異,美債作為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的地位正在崩潰。華爾街投資大佬Peter Schiff 在X平台發出警告,說債券市場正在崩盤,10年債息快速上升到超過4.5厘的水平,30年債息超過5厘,如果明天不緊急宣布減息和大規模的量化寬鬆,就可能會出現1987年式的股市崩盤。雖然一日之後,聯儲局並沒有減息亦沒有量寬,股市並未崩盤,但在特朗普宣布暫停加稅,美股大幅反彈一日後,亦急速回落。

美債的危機是在於有大量的對沖基金,是用巨額的槓桿去做美國國債現貨和國債期貨之間的價差交易,由於價差往往很微小,對沖基金的槓桿率達到本金的50到100倍,而這種價差交易涉及一萬億美元的巨大持倉量。如果美國國債價格急速波動,這些價差交易就可能因為追收按金而爆倉,這是一個潛在的大炸彈。

簡而言之,這場由特朗普觸發的金融危機,正在慢慢發酵當中,最危險的並不是中國金融市場,而是美國的債市和股市,大家都不知道全世界對美元資產失去信心會發生什麼事,最怕就是美國崩盤會拖累全球市場。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