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履新三個多月的外交部長秦剛,今天(7日)上午首次亮相全國兩會外長記者會,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長期以來,外長記者會都是兩會期間最受國內外關注的發布會之一,也是國際社會了解中國外交政策、對外關係的主要窗口。同時外長記者會也是每年兩會人氣最高的記者會之一,以記者多、時間長、回答問題多著稱。
據統計,今天的記者會持續近兩小時,秦剛在現場回答了14個問題,包含俄烏衝突、中美關係等多個熱點內容。
以下是秦剛回答記者提問全文:
秦剛:各位記者朋友,上午好,很高興同大家見面。當今世界正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將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下面,我願回答大家的提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記者:現在隨著防疫政策的調整和優化,國內外對於今年的中國外交都充滿了期待。我們也想請問您,您能否為我們介紹一下今年的中國外交,特別是元首外交有怎樣的重點和亮點?此外,作為新任外長,對於今後一個時期的中國外交,您有著怎樣的期待和展望?謝謝。
秦剛: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黨的二十大對中國外交規劃了頂層設計,明確了使命任務,作出了戰略部署。當前,國內新冠疫情形勢好轉,中外交往有序恢復,中國外交已經按下「加速鍵」,吹響「集結號」。
我們將以元首外交為引領,特別是全力辦好首次「中國+中亞五國」元首峰會和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兩大主場外交,不斷展現中國外交的獨特風範。
我們將以維護核心利益為使命,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堅決反對冷戰思維、陣營對抗和遏制打壓,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我們將以夥伴關係為依托,促進大國協調和良性互動,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中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廣,新朋友越來越多,老朋友越來越鐵。
我們將以開放發展為目標,服務國內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反對「脫鉤斷鏈」,反對單邊制裁,維護開放包容的世界經濟,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
我們將以多邊主義為路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進國際關係民主化,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貢獻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我們將以外交為民為理念,始終將海外中國同胞的冷暖安危放在心頭,將外交為民的責任擔在肩上,加強對海外中國公民和機構的服務和保護,使中外交往更安全、便捷。
當今世界並不太平,動蕩與變革交織,團結與分裂碰撞,機遇與挑戰並存。新征程上的中國外交,是充滿光榮夢想的遠征,是穿越驚濤駭浪的遠航。惟其艱巨,更顯榮光。
我們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踐行習近平外交思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迎難而上,勇於擔當,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書寫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篇章。謝謝。
埃及《魯茲尤素福》雜誌記者:我去年曾有機會來華採訪二十大,在報告原文中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概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了解到很多人都跟我有類似的想法。我們認為中國式現代化給世界各國的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道路。因此,可以給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一些啟迪。作為中國外交部長,您對中國式現代化對世界的意義有什麼看法?
秦剛:的確如你所說,中國式現代化已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個熱詞。一個擁有十四億多人口的國家整體邁入現代化,這將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具有巨大的世界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也給世界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重要的啟示,我想至少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獨立自主。中國式現代化之所以行得通,就是因為它立足中國大地,植根中國文化,契合中國實際。中國的成功發展充分證明,各國完全有權利也有能力選擇自己的道路,將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二是人民至上。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讓人民不僅物質上富足,而且精神上富有。服務少數國家、少數人不是現代化,富者越富、窮者越窮不是現代化,精神空虛、失德失序也不是現代化,各國人民都應有平等發展、追求幸福的權利。
三是和平發展。中國式現代化一不靠戰爭,二不靠殖民,三不靠掠奪,我們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是一條有別於西式現代化的嶄新道路。
四是開放包容。人類的現代化不應孤芳自賞,而應百花齊放,尊重各國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彼此交流互鑒,精彩綻放,美美與共。
五是團結奮鬥。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充分證明,一盤散沙沒有希望,團結奮鬥才有力量,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張藍圖繪到底。如果像有的國家那樣政黨紛爭,只說不做,朝令夕改,再好的藍圖也只是畫餅充飢、空中樓閣。
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是世界和平、正義、進步力量的壯大。我們希望也相信,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走上現代化道路,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夢想成為現實。謝謝。
俄羅斯塔斯社記者:您好。中俄關係是世界關注的焦點,您如何看待兩國關係發展走向?俄中關係能否為國與國關係提供新的範式?中國國家主席是否將於兩會後訪問俄羅斯?未來俄中雙邊貿易中是否有可能放棄使用美元或歐元?謝謝。
秦剛:你提到大國關係範式,這是觀察中俄關係一個很好的視角。大國交往,是搞封閉排他的集團政治,還是坦坦蕩蕩的君子之交?中俄成功走出了一條大國戰略互信、鄰裡友好的相處之道,樹立了新型國際關係的典範。
有的國家習慣用冷戰結盟的濾鏡看中俄關係,看到的不過是自己的倒影。中俄關係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基礎上,既不對世界上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也不受任何第三方的干擾和挑撥。
中俄攜手,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就有了動力,全球戰略平衡與穩定就有了保障。世界越是動蕩不安,中俄關係越應穩步向前。
元首交往是中俄關係的指南針和定盤星。我們相信,在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必將在更高水平上不斷前行。
至於你提到中俄貿易中用什麼貨幣?答案很簡單,什麼貨幣好用、安全又信得過,就用什麼貨幣。國際貨幣不應成為單邊制裁的殺手锏,更不應成為霸凌脅迫的代名詞。
人民日報記者:這幾年大家對國際形勢的普遍感受就是一個「亂」字,國際社會普遍期盼共護和平、共謀發展的良策。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歡迎。中方在加強和完善全球治理方面打算發揮什麼樣的作用?還將採取怎樣的舉措?
秦剛:當今世界變亂交織。世界怎麼了?我們該怎麼辦?人類再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習近平主席從世界、歷史和人類的高度指明了全球治理的人間正道。
新時代十年,習近平主席相繼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倡議和主張,包括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全人類共同價值、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等,這些理念的核心,就是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人類命運與共,國際社會要團結合作。
團結合作可以戰勝新冠疫情,可以應對氣候變化,可以化解和平赤字、安全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邁向全球治理的道路並不平坦。中國古人講:「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古人還講「道私者亂,道法者治」。
古人的智慧告訴我們,全球治理要守法,要遵循《聯合國憲章》所體現的國際法精神;要秉持公平公理,反對霸權私利;要堅持同舟共濟,不搞分裂對抗。
發展中國家佔世界人口總數的80%以上,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0%。發展中國家的人民有過上更好日子的權利,發展中國家在世界事務中應該享有更大的代表性和發言權。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中國將始終堅持胸懷天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進程,為世界和平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秦部長,您曾寫到:「一個健康穩定的中美關係攸關兩國人民和我們星球的前途命運。」鑒於雙方在各種問題上的利益分歧不斷擴大,還有可能發展健康穩定的中美關係嗎?或者,您打算如何使之成為可能?除了中國的核心利益,您是否也考慮過美國的核心利益?
秦剛:前段時間中美關係發生了無人飛艇事件。這完全是一起因不可抗力導致的偶發意外事件,事實和性質都很清楚,連美方也認為不構成現實威脅。然而,美方卻違反國際法精神和國際慣例,有罪推斷,過度反應,濫用武力,借題發揮,製造了一場本可以避免的外交危機。
從偶然中可以看到必然,那就是美國對華認知和定位出現了嚴重偏差,把中國當成最主要對手和最大地緣政治挑戰。第一粒紐扣扣錯了,導致美國對華政策完全脫離了理性健康的正軌。
美方聲稱要「競贏」中國但不尋求衝突。但實際上,美方的所謂「競爭」,就是全方位遏制打壓,就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美方口口聲聲說要遵守規則,但如同兩位運動員在奧運田徑場上賽跑,一方不是想著如何跑出自己的最好成績,而總是要去絆倒對方,甚至想讓對方參加殘奧會,這不是公平競爭,而是惡意對抗,犯規了!
美方所謂要給中美關係「加裝護欄」「不衝突」,實際上就是要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但這辦不到!
如果美方不踩剎車,繼續沿著錯誤道路狂飆下去,再多的護欄也擋不住脫軌翻車,必然陷入衝突對抗。誰來承擔其災難性的後果?!這樣的競爭,就是以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乃至人類前途命運為賭注的豪賭,中方當然堅決反對。
美國有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豪情,也要有容得下別國發展的雅量。遏制打壓不會讓美國變得偉大,更阻擋不了中國邁向復興的步伐。
習近平主席指出,中美能否處理好彼此關係,攸關世界前途命運。中美關係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選擇題,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題。我也注意到,美國國內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對當前中美關係深感憂慮,他們紛紛呼籲美方奉行理性務實的對華政策。
美國人民和中國人民一樣,熱情、友善、淳樸,都追求幸福生活、美好世界。我在美國工作的時候,洛杉磯長灘港碼頭工人告訴我,全家老小的生計依靠同中國的貨運貿易,美中兩國要共同繁榮。艾奧瓦州的農民告訴我,世界上還有許多飢餓的人,我要多種糧食。大學校長們告訴我,科技進步要靠國際交流,科技脫鉤是雙輸、多輸。明尼蘇達州英華學院的小學生獲得「漢語橋」世界小學生中文秀冠軍,她用流利的漢語告訴我,她學漢語,是因為喜歡中國。每當我想起他們,我就想,決定中美關係的,應該是兩國的共同利益、共同責任和兩國人民的友誼,而不是美國的國內政治和歇斯底裡的新麥卡錫主義。
中方將始終按照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致力於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我們也希望美國政府認真傾聽兩國人民的聲音,消除「威脅膨脹」的戰略焦慮,摒棄零和博弈的冷戰思維,拒絕「政治正確」的無端綁架,兌現承諾,與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探索出既有利於兩國、又造福世界的中美正確相處之道。
鳳凰衛視記者: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一些智庫和官員持續炒作中美在台海發生衝突,一些人士甚至預測衝突的時間就在2027年或者2025年。還有媒體爆料稱,美國已經制定了「摧毀台灣」的計劃。請問您如何看待當前台海局勢?您認為中美在台海發生衝突的風險有多大?謝謝。
秦剛:我知道今天肯定要問到台灣問題,特別帶來一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我首先引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裡的兩句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任何外國都無權干涉。最近美國高官聲稱台灣問題不是中國內政,對此我們堅決反對並保持高度警惕。
對於兩岸來說,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作為骨肉同胞,我們將繼續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同時,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中國《反分裂國家法》對此規定得很明確。如果出現了違反該法的情況,我們必須依憲依法行事。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和強大能力。
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跨越的紅線。台灣問題之所以產生,美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之所以同美國談台灣問題,是要求美方不要干涉中國內政。
中國人民有權問:為什麼美方在烏克蘭問題上大談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卻在中國的台灣問題上不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為什麼一邊要求中國不向俄羅斯提供武器,一邊卻長期違反「八·一七」公報向台灣售武?為什麼一邊口口聲聲說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一邊卻暗地裡制定了所謂「摧毀台灣」的計劃?
「台獨」分裂與台海和平穩定水火不容。台海和平穩定的真實威脅是「台獨」分裂勢力,定海神針是一個中國原則,真正的護欄是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台灣問題處理不好,中美關係地動山搖。
如果美方真的希望台海風平浪靜,就應該停止「以台制華」,回歸一個中國原則的本源本義,恪守對中國作出的政治承諾,明確反對和制止「台獨」。
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俄烏衝突至今已經持續了一年多時間,近來一些美西方輿論把矛頭對准中國,要求中國不要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性援助,渲染「中國特殊責任論」,甚至認為只有中國可以結束這場戰爭。請問您對此怎麼看?謝謝。
秦剛:烏克蘭危機本是一場可以避免的悲劇,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教訓慘痛,值得各方深刻反思。
烏克蘭危機有著復雜的歷史經緯和現實原因,本質是歐洲安全治理矛盾的大爆發。
我們始終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獨立自主作出判斷。在和平和戰爭之間,選擇和平;在對話和制裁之間,選擇對話;在降溫和拱火之間,選擇降溫。
中國既不是危機的制造者,又不是危機的當事方,也沒有向衝突的任何一方提供武器。憑什麼向中國甩鍋推責,甚至制裁、威脅?我們絕不接受!
前幾天,我們發布了《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提出尊重各國主權、摒棄冷戰思維、停火止戰、啟動和談等12條主張,核心就是勸和促談。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勸和促談的努力一再遭到破壞,似乎有只「看不見的手」推動衝突延宕升級,試圖以烏克蘭危機來服務某種地緣政治圖謀。
當前,烏克蘭危機到了緊要關頭,要麼停火止戰,恢復和平,走上政治解決的軌道,要麼火上澆油,擴大危機,拖入失控的深淵。衝突、制裁、施壓解決不了問題,現在需要的是冷靜、理智、對話,和談進程應盡快開啟,各方合理安全關切都應得到尊重,從而找到實現歐洲長治久安之策。
巴通社記者:今年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近年來,美國、歐盟也出台了一些全球基建計劃,如「重建更美好世界」。您認為這些倡議和計劃之間有競爭關係嗎?有人質疑「一帶一路」可能導致「債務陷阱」,您怎麼看?
秦剛:「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發起、各方共建、世界共享的優質公共產品,優在高標准、可持續、惠民生,因為優質實用,所以廣受歡迎,迄今已吸引了世界上超過3/4的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參與其中。
倡議已經提出十年了,從當初的藍圖變成今天的實景,化作了各國發展的實效,百姓民生的實惠。十年鋪就了共同發展的康莊大道,留下了一個個「國家地標」「民生工程」「合作豐碑」。
10年裡,倡議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為沿線國家創造42萬個工作崗位,讓將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中老鐵路讓老撾從「陸鎖國」變成「陸聯國」。斯裡蘭卡普特拉姆電站點亮了萬家燈火。蒙內鐵路拉動了當地經濟增長超過2個百分點。「魯班工坊」幫助20多個國家的年輕人掌握了職業技能。中歐班列迄今已開行6萬5千列,是聯通亞歐的鋼鐵駝隊,是運送防疫物資的健康快車。
今年,中國將以主辦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契機,與有關各方一道,推動「一帶一路」取得更豐碩的成果。
「一帶一路」是務實開放的倡議,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在合作中我們有商有量,在交往時我們重情重義。對於其他國家的倡議,只要不以意識形態劃線,我們都歡迎;只要不夾帶地緣政治的私貨,我們都樂見其成。
所謂債務陷阱,這頂「帽子」無論如何不能扣到中國頭上。據統計,在發展中國家主權債務中,多邊金融機構和商業債權人佔比超過八成,這才是發展中國家債務壓力的最大來源。特別是去年以來,美國以前所未有的幅度急速加息,各國資金紛紛外流,使有關國家的債務問題雪上加霜。
中國一直致力為相關國家紓困解難,在二十國集團緩債倡議中貢獻最大。中方將繼續以建設性態度參與國際債務問題的解決,同時我們也呼籲其他各方共同行動、公平分擔。大家坐下來商量,辦法總會比問題多。
日本廣播協會記者: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45周年,去年11月中日領導人會晤時,岸田文雄首相表示雙方領導人應該就雙邊關係發展保持緊密溝通。目前,在政治、經濟、安全保障等領域雙方各自立場仍存在鮮明分歧,雙方外長仍未實現面對面會談。請問,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打算構建怎樣的中日關係?
秦剛:中日一衣帶水,構建新時代中日關係,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言而有信。45年前,兩國締結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首次以法律形式確認了中日關係發展的原則和方向。這個條約,連同中日間其他三個政治文件,構成了中日關係的政治根基,尤其是「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的重要政治共識,應該嚴格遵守,說了就要做到。
第二,要以史為鑒。日本軍國主義曾給中華民族造成深重傷害,至今依然隱隱作痛。中國人民不會忘記,日方也不應忘記。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著重犯。中方始終以善意對待日本,希望睦鄰友好。但如果日方有些人不是以鄰為伴,而是以鄰為壑,甚至參與遏制中國的新冷戰,那麼兩國之間就是舊傷未愈,又添新痛。
第三,要維護秩序。現在一些日方領導人也在大談所謂的秩序,那今天我們就要掰扯掰扯,這個秩序是什麼。今天的國際秩序建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基礎之上,是3500萬中國軍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一切挑戰戰後國際秩序和國際正義的歷史修正主義,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中明確規定反對霸權主義,條約精神在當下具有現實意義。
第四,要互利共贏。中日優勢互補、互有需要。我們應堅持市場原則和自由開放精神,加強合作,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動力和活力。
最後,我還要說一件事情。日本政府決定將福島核污染水排入大海。這不是日本一家的私事,而是關係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大事。我們敦促日方以負責任的方式處理好這一問題。
新華社記者:美國聲稱要「塑造中國周邊戰略環境」,一個重要抓手就是「印太戰略」。一些地區國家受到很大壓力。近期有媒體評論認為,隨著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加,地區國家「安全上依靠美國,經濟上依靠中國」,越來越難以持續。請問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秦剛:美國的「印太戰略」標榜自由開放,實際上拉幫結伙,搞各種封閉排他的小圈子;號稱維護地區安全,實際上挑起對抗,策劃「亞太版北約」;宣揚促進地區繁榮,實際上要「脫鉤斷鏈」,破壞地區一體化進程。
美國公開聲稱要「塑造中國的周邊戰略環境」,這恰恰暴露了「印太戰略」圍堵中國的真實目的,其最終結果只會導致衝擊以東盟為中心開放包容的地區合作架構,損害地區國家的整體和長遠利益,注定走不遠、行不通。
我注意到最近不少地區國家領導人表示,東盟不能成為任何外部勢力的代理人,不能陷入大國博弈的漩渦。亞洲應該成為合作共贏的舞台,而不是地緣博弈的棋盤。任何冷戰絕不容在亞洲重演,烏克蘭式的危機絕不容在亞洲復制。
至於說安全上、經濟上要靠誰?我的看法是,還是要同舟共濟,患難與共,共謀安全,共促發展,共築更加緊密的周邊命運共同體。
有人擔心中國經濟前景,我認為大可不必。近期,一些國際機構紛紛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我們自己的預期也是在5%左右,這將遠遠高於其他主要經濟體。過去一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增長8%,引資規模居全球前列。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和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即將舉行,今年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也將舉辦,就我了解,前來參會的各國企業家爭先恐後。
最近,我和多位地區國家的外長交流,大家期待最大的就是發展,談論最多的就是合作。我相信,中國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必將給各國特別是地區國家提供新的機遇。
澎湃新聞記者:去年底,習近平主席出席首屆中阿峰會、中海峰會並對沙特進行國事訪問。今年2月,中方又接待了伊朗總統萊希訪華,顯然中國對中東地區的重視在上升。請問未來中國的中東政策重點是什麼?謝謝。
秦剛:中國和中東國家關係悠久,是好朋友、好夥伴。
在去年底召開的首屆中阿峰會上,中阿雙方一致同意全力構建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有力地促進了中國同阿拉伯國家的友好合作。
上個月,伊朗總統萊希成功訪華,雙方一致同意深化發展中伊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推動雙邊關係邁上新台階。
中國支持中東國家戰略自主,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中東國家內政。中國將繼續主持公道,支持中東國家通過對話協商推動熱點問題政治解決。中國完全尊重中東國家主人翁地位,不會去填補所謂「真空」,也不搞排他小圈子。我們願做中東安全穩定的促進者、發展繁榮的合作者、團結自強的推動者。
海峽時報記者:一些觀察者認為,您被任命為外交部長是中國正採取一種更加柔和的外交方式的體現,是拋棄被稱為「戰狼外交」的獨斷的國際關係風格的信號。中國真的拋棄了以往被視為強硬的標簽嗎?
秦剛:你提的這個問題很有意思。記得我剛到美國任大使時,美國的媒體驚呼,「中國戰狼」來了。現在我回來當外長,又不給我這個稱號了,我還真若有所失。其實,所謂「戰狼外交」就是一個話語陷阱,制造這個話語陷阱的人,要麼不懂中國和中國外交,要麼無視事實,別有用心。
兩千多年前,孔夫子就說過,「以德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中國外交有足夠的厚道與善意,但當豺狼擋道、惡狼來襲,中國的外交官必須「與狼共舞」,保家衛國。
法新社記者:鑒於過去幾個月中美關係緊張,中方是否計劃加強與歐盟的政治和商貿關係?
秦剛:中歐是兩大文明、兩大市場、兩大力量。中歐開展交往完全是基於彼此戰略利益獨立作出的選擇。中歐關係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於第三方。
不管形勢如何發展,中方始終視歐盟為全面戰略夥伴,支持歐洲一體化。我們希望歐洲經歷了烏克蘭戰火的磨難,痛定思痛,真正實現戰略自主、長治久安。
我們願同歐方一道,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堅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克服各種干擾和困難,不斷深化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確定性和正能量。
中國日報記者:最近我們報社開展了「你的關注外長來答」的徵集活動,有很多青年人很關注中國的國際形像和中國國際話語權問題。請問您認為我們應當如何向國際社會展現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在提升中國話語權上,我們青年人應該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秦剛:首先感謝中國日報開設了這樣一個平台,能夠拉近民眾,特別是青年人與中國外交的距離,也感謝廣大青年朋友對外交工作的關注支持。我認為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我對中國青年有這樣的情懷和眼界感到欣慰。中國人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習近平總書記說過,青年代表希望,青年創造明天,青年要在參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中展現青春活力。
當今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們比以往更容易「上熱搜」、被圍觀,但我們手中的麥克風還不夠多,音量還不夠響,舞台上還有不少「麥霸」,關於中國的噪音、雜音還不少。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當代中國青年義不容辭。
青年要自信,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中國的現代化發展成就賦予我們自信的底氣。希望青年在實踐鍛造中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平視這個世界,與世界平等地對話,拿出中國青年的視角,發出中國青年的聲音,展示中國青年的風采。
青年要進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青年奮勇爭先,頑強拼搏。如果說西方現代化是人類現代化的序曲,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進步才是人類現代化的交響,中國青年奮鬥逐夢則是這部交響曲中最跳動、最美妙的音符。
青年要開放,要胸懷天下,走出去博采眾長,交流互鑒,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自己的話語解說中國,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華文化。
歡迎更多青年朋友投身中國外交,在風雲際會的時代譜寫壯麗的青春之歌!
最後我再說幾句,明天是國際勞動婦女節,我在這裡向參加兩會的女代表、女委員、女記者和女同胞們致以節日的問候!祝大家節日快樂,萬事順意!謝謝!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