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專學院(港專)積極聯繫專業伙伴,發展運動教育,為有志向運動事業方向發展的學生提供機會及成就自己的運動路。
港專學院 x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 x SPORTS EXPO 聯合舉辦「一『童』奧遊- 奧林匹克主義嘉年華」。
隨着政府致力提倡「體育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專業化及產業化」,現時若要投身體育事業,除了要有運動技能外,專業的體育學歷更為重要,就連早前大學聯招(JUPAS)首輪改選顯示,有院校的健康與體育運動科學課程競爭激烈,平均約40多人爭一個學額。
為了響應政府推動運動「五化」發展,不再局限於傳統的運動教學上,港專去年與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港協暨奧委會)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香港體育事業產業化及專業化的發展,增加滿足運動員和教練需要的進修機會及各項支持,以及推廣奧林匹克主義教育。
在教學上,港協暨奧委會將全力支持港專的運動管理課程發展,透過不同的針對性課程,為學生在生涯規劃、升學就業等方面給予支持,同時亦為課程注入更豐富而專業的奧運元素。例如,港協暨奧委會早前曾為學生舉辦奧林匹克主義及運動禁藥講座,邀請中國香港運動禁藥管制機構有限公司向學生介紹運動禁藥和藥檢程序,這些活動成功擴闊學生的眼界,助他們能更全面發展,走得更遠。
港專獲港協暨奧委會支持,於港專馬鞍山賽馬會本科校園成立「香港奧林匹克研習中心」,是現時被納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全球奧林匹克研究中心名冊的唯一香港高等院校。
另外,港專今年初更獲港協暨奧委會支持,於港專馬鞍山賽馬會本科校園成立「香港奧林匹克研習中心」,是現時被納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全球奧林匹克研究中心名冊的唯一香港高等院校。中心內提供一系列與奧運及體育相關的書籍、期刊及雜誌,並會不定期舉辦展覽及活動,提升師生對奧林匹克精神的認識及促進學生對體育行業的了解。
港專提供由文憑至學士學位的運動專業課程,內容涵蓋不同範疇,如運動科學理論、運動計劃執行及管理技巧、國際賽事籌備、運動宣傳推廣工作等,為學生提供多元方向發展,助他們將來投身運動產業,例如於公營或私營機構擔任運動訓練、體適能及體育活動管理,以至體育推廣公司及體育傳媒等工作。
自小對體育大感興趣的麥可欣,是港專運動管理及訓練(榮譽)社會科學學士學生。受到是退休小學教師的爸爸薰陶,可欣立志成為一位體育老師,去年在參加港專的入學面試時遇上香港蹼泳紀錄保持者及前蹼泳港隊運動員藍汶軒老師,從此就展開了她的「蹼泳」之旅。
麥可欣除了在「2023香港CMAS盃蹼泳賽」中勇奪8面金牌外,更於「2022香港蹼泳錦標賽」中的2 x 2 x 50米短池水面單蹼接力刷新香港紀錄,成績卓越。
「我面試時同藍Sir表示有興趣學蹼泳,因為我想代表香港出賽,而蹼泳發展空間較大,可以有更多機會發揮。」因為一次的毛遂自薦,藍汶軒老師就成為了可欣的啓蒙老師,及後更跟隨他參加蹼泳港隊的訓練。經過一番訓練後,可欣除了在「2023香港CMAS盃蹼泳賽」中勇奪8面金牌外,更於「2022香港蹼泳錦標賽」中的2 x 2 x 50米短池水面單蹼接力刷新香港紀錄,成績卓越。
港專於星期四(3月27日)舉辦「社會科學碩士講座系列」首場,配合9月即將正式開辦的兩項資歷架構第六級碩士課程「社會科學碩士(職涯輔導)」及「社會科學碩士(社會服務管理)」,為專業人才培育提供策略性視角。首場講座《開創未來:生涯規劃與職涯輔導》假港專賽馬會本科校園舉行,吸引教育界、社褔界及公眾人士參與。
港專學院啟動「社會科學碩士講座系列」,首場《開創未來:生涯規劃與職涯輔導》深入探討職涯規劃相關議題。左起:港專副校長李慧慈教授、香港輔導教師協會主席、迦密中學校長何玉芬博士、港專學院社會科學院院長、香港專業輔導協會會長崔日雄教授 。
新碩士課程培育專業骨幹 助力社會發展
香港對社會工作從業者的需求呈上升趨勢,職業前景蓬勃。除了社工之外,職涯輔導及社會服務管理亦是熱門。港專副校長李慧慈教授致歡迎辭時分享,港專獲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批准,開辦資歷架構第六級碩士課程,標誌著港專的重要里程碑。她強調:「期望透過這些課程,培養具備專業知識、領導才能及創新思維的骨幹人員,滿足香港由治及興的人才需求。」
港專副校長李慧慈教授指出,港專獲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批准,開辦資歷架構第六級碩士課程,標誌著港專的重要里程碑。
兩項社會科學碩士課程的開辦,是響應國家「深化產教融合、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具體實踐。兩項課程除獲香港資歷架構認證外,亦將透過粵港學分互認機制,為大灣區人才流動建立標準化橋樑。
首場講座聚焦職涯規劃 業界權威分享實踐經驗
首場講座邀請兩位業界權威人士深入探討職涯規劃相關議題。香港輔導教師協會主席、迦密中學校長何玉芬博士 以「中學生生涯規劃與輔導」為題,分析中學教育的實踐經驗及生涯教育的職業前景。何博士指出:「生涯規劃的重點是讓學生認同學習和工作的意義,產生正向價值」。她認為,可以運用多種方式將生涯規劃融入課程,並提倡讓學生參與實踐,從而加強人與人的聯繫,培養感同身受的同理心。「生涯規劃的教育工作者要用多樣及創新的方法,為同學創造豐富的實踐經歷,他們自然就會作出最適合自己的職業選擇。」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主席、迦密中學校長何玉芬博士 分享「中學生生涯規劃與輔導」。
港專學院社會科學院院長、香港專業輔導協會會長崔日雄教授 則以「職涯規劃中的輔導元素」為題進行分享。他指出,現時輔導界欠缺認證,無需修讀相關的輔導專業亦可自稱為「輔導員」。他期望讓修畢這個碩士課程的學生可向香港專業輔導協會(HKPCA)申請註冊成為認證輔導師,除具備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外,專業認受性也可大大提升。此外,崔教授分享職涯輔導的關鍵是要啟發學生了解自我,並了解工作世界,從而在兩者之間找到契合。他指出:「職涯輔導就是透過環境塑造,讓學生的興趣在工作中被逐漸建構出來,進而透過興趣更加了解自我,產生做好工作的動力。」他認為職涯輔導訓練的不僅是知識技能,更是背後的心理基礎,因此「能力感」比能力更為重要。
港專學院社會科學院院長、香港專業輔導協會會長崔日雄教授 分享「職涯規劃中的輔導元素」。
港專未來將持續拓展高等教育課程領域,並透過講座、研討會等平台,促進學界、業界與公眾對話,為香港及國家的繁榮穩定貢獻智慧,為大灣區教育發展儲備人才。
講座吸引教育界、社褔界及公眾人士參與,全場座無虛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