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揚州大數據集團、香港港專學院聯合主辦的大數據跨區域合作發展研討會,本月3日下午在揚州召開。
來自港專、港大、中大和內地部門、機構的學者專家和官員舉行大數據跨區域合作發展研討會。(相片由揚州大數據集團提供)
揚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鍇竑;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研究會理事長張景安;國務院參事、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石勇;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網絡空間安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港專網絡空間科技學院榮譽教授封化民;全國政協委員、港專學院校長陳卓禧,以及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包括港大、中大的 20 多位專家學者,與揚州市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大數據跨區域合作發展」為主題,探討港、揚兩地數據資源要素跨區域協同聯動、合作發展。
點擊看圖輯
來自港專、港大、中大和內地部門、機構的學者專家和官員舉行大數據跨區域合作發展研討會。(相片由揚州大數據集團提供)
大數據跨區域合作發展研討會在揚州召開。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網絡空間安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港專網絡空間科技學院榮譽教授封化民發言。
大數據跨區域合作發展研討會在揚州召開。揚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鍇竑(左),國務院參事、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石勇,分別發言。
大數據跨區域合作發展研討會在揚州召開。港專學院校長陳卓禧說,香港和揚州建立的通道,可以分別連接國際和內地。
揚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表陳鍇竑與內地、美國和香港的學者專家官員出席「2023 瘦西湖數字經濟論壇」。
「2023 瘦西湖數字經濟論壇」在揚州迎賓館舉行,全國政協委員、港專學院校長陳卓禧表示,香港和內地在數字經濟的合作大有可為。
「2023 瘦西湖數字經濟論壇」在揚州迎賓館舉行,港專與揚州科教集團和揚州大數據集團簽約,共建數字人才培養方向研究生院。
大數據跨區域合作發展研討會在揚州召開。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網絡空間安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港專網絡空間科技學院榮譽教授封化民發言。
陳鍇竑致辭時表示,大數據的跨區域互聯互通是大潮流、大趨勢,港、揚兩地開展大數據跨區域合作正當其時。他說,港、揚兩地謀劃佈局跨地域、跨領域、跨平台的數據互聯互通,是推動香港、揚州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更是兩地深化「數字中國」建設戰略的關鍵一招。
大數據跨區域合作發展研討會在揚州召開。揚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鍇竑(左),國務院參事、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石勇,分別發言。
石勇重點介紹了國家智能算力公共服務平台項目總體情況,並以「東數西算」的邏輯內涵為基礎,為港、揚兩地大數據跨區域合作發展構想了前景藍圖。
大數據跨區域合作發展研討會在揚州召開。港專學院校長陳卓禧說,香港和揚州建立的通道,可以分別連接國際和內地。
命題研討環節由港專學院校董、獅子山網絡空間安全實驗室首席總監郭琳科主持討論。封化民和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副系主任、港專網絡空間科技學院榮譽教授姚兆明,分別就「數據跨境流動中的合規問題研究及載體支持能力討論」和「數據跨境流動的學術與市場空間前景研究」兩大單元發言,並分別跟港專獅子山網絡空間安全實驗室主任易晨、副主任丁勇、研究員彭波、香港中文大學人工智能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萬能等學者專家,就港、揚兩地數據資源要素跨區域協同聯動、合作發展的策略、技術、未來圖景等事宜進行了對談,引起了與會者的熱烈回響。
揚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表陳鍇竑與內地、美國和香港的學者專家官員出席「2023 瘦西湖數字經濟論壇」。
另外,同日上午,由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揚州大數據研究院等單位主辦的「2023 瘦西湖數字經濟論壇」在揚州迎賓館舉行。
「2023 瘦西湖數字經濟論壇」在揚州迎賓館舉行,全國政協委員、港專學院校長陳卓禧表示,香港和內地在數字經濟的合作大有可為。
港專學院校長陳卓禧在致辭中表示,內地各級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圍繞數字基建、跨境數據協作、企業數碼轉型、人才發展等出台多項政策,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政府建設,香港和內地在數字經濟的合作大有可為。他希望通過與揚州在數字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促進揚港兩地數字人才教育資源共享和學術交流,共同推動數字人才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提升數字人才職業教育適應性,打造數字人才教育新高地,為揚港兩地數字經濟的發展持續賦能。
會上,港專學院副校長李慧慈、揚州科創教育投資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朱曉東,共同簽署了合作共建數字人才培養方向研究生院項目。
「2023 瘦西湖數字經濟論壇」在揚州迎賓館舉行,港專與揚州科教集團和揚州大數據集團簽約,共建數字人才培養方向研究生院。
港專於星期四(3月27日)舉辦「社會科學碩士講座系列」首場,配合9月即將正式開辦的兩項資歷架構第六級碩士課程「社會科學碩士(職涯輔導)」及「社會科學碩士(社會服務管理)」,為專業人才培育提供策略性視角。首場講座《開創未來:生涯規劃與職涯輔導》假港專賽馬會本科校園舉行,吸引教育界、社褔界及公眾人士參與。
港專學院啟動「社會科學碩士講座系列」,首場《開創未來:生涯規劃與職涯輔導》深入探討職涯規劃相關議題。左起:港專副校長李慧慈教授、香港輔導教師協會主席、迦密中學校長何玉芬博士、港專學院社會科學院院長、香港專業輔導協會會長崔日雄教授 。
新碩士課程培育專業骨幹 助力社會發展
香港對社會工作從業者的需求呈上升趨勢,職業前景蓬勃。除了社工之外,職涯輔導及社會服務管理亦是熱門。港專副校長李慧慈教授致歡迎辭時分享,港專獲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批准,開辦資歷架構第六級碩士課程,標誌著港專的重要里程碑。她強調:「期望透過這些課程,培養具備專業知識、領導才能及創新思維的骨幹人員,滿足香港由治及興的人才需求。」
港專副校長李慧慈教授指出,港專獲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批准,開辦資歷架構第六級碩士課程,標誌著港專的重要里程碑。
兩項社會科學碩士課程的開辦,是響應國家「深化產教融合、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具體實踐。兩項課程除獲香港資歷架構認證外,亦將透過粵港學分互認機制,為大灣區人才流動建立標準化橋樑。
首場講座聚焦職涯規劃 業界權威分享實踐經驗
首場講座邀請兩位業界權威人士深入探討職涯規劃相關議題。香港輔導教師協會主席、迦密中學校長何玉芬博士 以「中學生生涯規劃與輔導」為題,分析中學教育的實踐經驗及生涯教育的職業前景。何博士指出:「生涯規劃的重點是讓學生認同學習和工作的意義,產生正向價值」。她認為,可以運用多種方式將生涯規劃融入課程,並提倡讓學生參與實踐,從而加強人與人的聯繫,培養感同身受的同理心。「生涯規劃的教育工作者要用多樣及創新的方法,為同學創造豐富的實踐經歷,他們自然就會作出最適合自己的職業選擇。」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主席、迦密中學校長何玉芬博士 分享「中學生生涯規劃與輔導」。
港專學院社會科學院院長、香港專業輔導協會會長崔日雄教授 則以「職涯規劃中的輔導元素」為題進行分享。他指出,現時輔導界欠缺認證,無需修讀相關的輔導專業亦可自稱為「輔導員」。他期望讓修畢這個碩士課程的學生可向香港專業輔導協會(HKPCA)申請註冊成為認證輔導師,除具備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外,專業認受性也可大大提升。此外,崔教授分享職涯輔導的關鍵是要啟發學生了解自我,並了解工作世界,從而在兩者之間找到契合。他指出:「職涯輔導就是透過環境塑造,讓學生的興趣在工作中被逐漸建構出來,進而透過興趣更加了解自我,產生做好工作的動力。」他認為職涯輔導訓練的不僅是知識技能,更是背後的心理基礎,因此「能力感」比能力更為重要。
港專學院社會科學院院長、香港專業輔導協會會長崔日雄教授 分享「職涯規劃中的輔導元素」。
港專未來將持續拓展高等教育課程領域,並透過講座、研討會等平台,促進學界、業界與公眾對話,為香港及國家的繁榮穩定貢獻智慧,為大灣區教育發展儲備人才。
講座吸引教育界、社褔界及公眾人士參與,全場座無虛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