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我看普京訪華之行

博客文章

我看普京訪華之行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我看普京訪華之行

2024年05月20日 13:49 最後更新:14:56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18日發表講話時,引用了俄羅斯政治學家德米特裏·特雷寧(Dmitry Trenin)的一篇文章,文章中寫道:“至少在一代人的時間裏,歐洲與我們的關係與合作夥伴無關。”

如果用這句話來看普京上週旋風式訪華,印证了中國與俄羅斯的肩並肩、背靠背的關係,是美西方國家推動的。

本月初普京宣誓就任俄羅斯聯邦第八屆總統,也宣布本屆總統任期內的首訪國家為中國。

5月16到17號,普京第19次以總統身份訪華,除了外長拉夫羅夫,俄方此行還來了六位副總理,以及財長、央行行長、銀行與石油公司CEO等。

兩日的訪華之行也是亮點頻頻,不僅僅在國際關係層面帶來新的突破,同時對於香港特區乃至全國對外經貿的發展也意義重大。

一、從小範圍增互信、到大範圍促合作、再到一對一謀和平

普京訪華首日在北京度過,最先舉行的是一場小範圍會談。

普京在會談中提到,此次訪華是他就任新一屆俄羅斯總統後的外出首訪。去年3月,中國國家元首也在連任後不久即對俄進行國事訪問。

兩國元首互相首訪,已經形成了中俄兩國新的友好傳統。

此前普京就職總統的「首訪國」,四次選擇了原獨聯體國家,一次選擇了奧地利。這從側面顯示出,當下的俄羅斯對加強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重視程度。

兩國元首隨後主持了大範圍會談,聽取了兩國政府間各合作委員會匯報投資、能源、經貿、東北-遠東、人文、國際等領域工作情況,實打實地交流合作進展。

會後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並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在兩國建交75周年之際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並共同見證簽署經貿、自然保護等領域十餘份雙邊合作文件。表明了中俄雙方繼續深化和拓展合作的決心。

16號晚間,兩國元首更是在中南海茶敘,交流關於全球眾多議題的看法,中方重申全球安全倡議,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支持適時召開俄烏雙方認可、各方平等參與、公平討論所有方案的國際和會。

二、出席中俄博覽會,哈爾濱承載了兩國商貿合作新突破

17日凌晨,普京總統離開北京抵達黑龍江哈爾濱。

在他過去的18次訪華中,曾到訪西安秦始皇兵馬俑、河南嵩山少林寺,在杭州、青島參加國際會議、也曾體驗搭高鐵去往天津。

此次到訪的黑龍江省,是中國對俄經貿合作的最重要省份,不僅同俄羅斯東部五個州區接壤,擁有2981公裡邊境線,還留有寶貴的歷史文化記憶,與俄羅斯各領域合作基礎最成熟。

訪問行程中最重要的一項活動,是出席第八屆中國-俄羅斯博覽會和第四屆俄中地方合作論壇開幕式。

普京在開幕式致辭時表示,俄羅斯支持中方在俄境內進行本地化生產,並願意為投資者提供優惠、幫助和支持。還強調兩國間運輸物流通道的蓬勃發展,並承諾將繼續縮短俄中邊境貨物和車輛的檢查時間等。

隨著經俄羅斯聯接歐洲的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加緊謀劃,黑龍江必將在中國對外開放、對俄經貿合作中發揮著更加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必將帶動中國東北部的開放和發展。

三、香港也可以把握中俄經貿新機會

儘管西方對俄羅斯實施了前所未有的制裁,但俄羅斯經濟仍表現出韌性,2023年GDP增長3.5%。俄羅斯自給自足的工業、製造業和農業潛力,加上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經濟穩健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去年中俄貿易額達到2000億美元,超過了早前設定的目標。

同期,香港與俄羅斯的貿易額增加至58億美元。

俄羅斯已經成為香港在中東歐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及進出口市場。在投資方面,香港是俄羅斯投資者在亞洲第四大最受歡迎的目的地,和俄羅斯在亞洲的第六大投資來源地。

本屆中俄博覽會期間,將舉辦100余場產品首發、新品推介、首秀直播,預計將有200余個項目在近20個專場簽約儀式上集中簽約。

將重點聚焦特色商品、人文藝術、青年交流、綠色食品等方面展示中俄兩國商貿合作成果。

中俄互動日漸頻密,香港不應停留於看客的角色。

社會各界要儘快行動起來,憑藉自身在跨境電商、文化旅遊、新消費新零售等領域的發展基礎,積極探索和把握包括中俄博覽會在內的國際經貿新機會。

有理由相信,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俄羅斯與香港的經貿聯繫還會進一步深化。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香港施政的“改變”與“改革”

2024年10月21日 15:35 最後更新:15:43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上周,李家超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篇幅較長,既有推動這個城市面向國際的宏偉構想,也有對劏房設定8平方米的最低標準。

其中有不少新亮點,包括:打造香港成國際黃金交易市場、國際醫療創新樞紐,建立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設海運港口發展局推動高增值海運,設百億基金推動創科產業等。

大家最期望“改革”,都想從中尋找各自想像的“改革”藍圖。

我仔細閱讀了全文,的確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想法,但不少仍屬於“改變”的措施。

無論如何,“變”總比不變要進步。

“改革”一詞,對於內地人耳熟能詳;對於凡事講法的香港,的確需要仔細斟詳。

日前,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對“變”的說法,有更具體的表述,即“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換言之,要改革,先厘清有哪些需要改,要精准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要評估,改革會帶來哪些影響,以科學、穩步、有序地推進;要擔當,面對當前存在的阻力,主動地推動社會踏上改革之路。

改革是為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香港面臨經濟轉型,創科必定扮演著重要角色。

施政報告在創科方向著墨不少,已宣佈以100億元設立“創科產業引導基金”,以公幣引導市場資金投資指定策略新興及未來產業。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長孫東指,相關政策屬“重大思路變化”。

或許這也是政府決心“改革”的一個標誌,目的是吸引更多社會資本與政府一同投資“具戰略意義的策略發展產業”,期望透過母基金未來5至10年內“彙聚過千億元資金”,投入香港創科產業。

香港的幾所大學在世界排名較前,科研力量雄厚,但長期擱置於金字塔中,未有釋放這股科研能量轉化為先進產業,面對香港未來5至10年的經濟轉型關鍵期,政府將“資金”用於在未來的產業發展上,發揮“打通最後一公里”的關鍵作用十分重要。

當然,政府反復強調,這只是一隻母基金,創科過程不能單靠政府投入,未來會按不同產業板塊設若幹個子基金,並要吸引市場上的專業投資經紀人參與子基金運作,再透過他們運作及籌措資金,包括投資具體項目,將“杠杆效應”進一步放大。

設立“引導基金”,內地、新加坡、美國及瑞士等地已有先例。

據政府掌握,截至去年內地共有2086個政府引導基金,初期引導資金規模為12.19億元人民幣,政府樂觀預計可“撬動”數十倍市場資金。

若這一案例在香港複製成功,將可為創科注入新動力。

搞創科,資金固然重要,但人才是成功的關鍵。

施政報告稱,要讓頂尖人才來港,關鍵在香港要提供舞臺讓他們充分發揮。

相關局長表示,政府正建立生命健康研發院,各校正準備計畫書,其中重要指標為是否吸引到世界頂尖人才。

創科局亦將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建議設“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畫”,冀助大學在全球招收最好的人才。
這份決心,是令人鼓舞的。

資金、人才想通了,下一步就是創科平台。

特首李家超用了不少篇幅,就如何規劃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加快深圳河兩岸兩個科技園區的協同發展提出不少落實措施。

按照港深兩地政府的規劃,未來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占地87.7公頃,分兩期發展,將專注發展六大產業,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慧與資料科學、新能源、新材料、微電子及機械人。

香港實施“一國兩制”,與深圳必然有差異,這種差異對於兩個園區內的公司及研究機構會構成何種約束及障礙,特區政府與內地正商討創新邊境管理方式。

據聞,或會採取“白名單制”,容許兩個科技園區的特定工作人員經登記後,即可透過人面識別或電子卡等方式,自由進出兩個科技園區。

除了人員流動,也將與內地加快採取措施拆牆鬆綁,促進物資、資金及資訊過河流通。如何儘快可以起動,仍需要兩地政府加把勁。

李家超和他的管治團隊對振興經濟、推動創科、改善民生的決心及努力,尤其是今年施政報告提出在金融科技和航空樞紐展現的規劃等,市民是肯定的。

在治理層面,政府又成立若干跨部門工作小組,雖有點架床疊屋的官僚做法,可能因為改革之路不易行,需要集中力量處理複雜的社會問題,但效率如何?政府需要不斷檢討。

不可否認,施政報告除了立志要加快香港以創科帶動經濟轉型的決心,我們也看到政府著眼解決長期困擾市民的住房問題,兼顧了各方利益和需求,四平八穩。

下一步,需要的是政府精准佈局,確保提出的措施可行、可見成效、可惠及市民福祉。

這才是從“改變”到“改革”,再由“改革”轉化為社會進步的“改變”之目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