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父母爭吵是「最恐怖的電影」

博客文章

父母爭吵是「最恐怖的電影」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父母爭吵是「最恐怖的電影」

2018年01月30日 06:15

讀小三的Raymond,父母在他讀幼稚園時鬧離婚,兩夫婦初則口角,繼而動武,全部都在Raymond面前上演。後來雙方分開了,卻無人願意照顧兒子,輾輾轉轉,Raymond就交由外婆和舅舅照顧。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外婆對Raymond寵愛有加,但她說體力已大不如前,加上教育水平不高,實在擔心難以長期照顧外孫。Raymond的舅舅工作繁重,雖然時刻記掛外甥,但可做的也不多。

但最令外婆頭痛的是,Raymond的脾氣很差,經常為了一點小事就大發脾氣,把房間的圖書、玩具亂扔,有時更不肯收拾和道歉,要外婆替他「執手尾」。他在學校亦是「麻醉友」,常常與同學爭執、打架,而拒絕聽從老師指令,成績亦不見得好。

最令外婆傷心的一次,是舅舅放假帶外婆和Raymond去玩,結果Raymond在主題樂園「扭計」,外婆說不介意旁人說三道四,但最痛心Raymond說了一句︰「我都無人要架啦!」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外婆相信是Raymond目睹父母爭吵的情景,對他的心理產生壞影響。我同意外婆的說法,孩子學習的其中一個途徑是「觀察」,當他們見到父母「日嘈夜嘈」,就漸漸學習以同樣方式來解決問題,出口傷人、拳來拳往成為了家中便飯。

這些孩子缺乏家長溫暖,壓力水平亦較其他孩子高,有些孩子更會認為,父母的爭吵與離異是自己一手一腳造成,他們無辦法停止父母爭吵,從而產生內咎感,對心理健康傷害極大。

我並非說父母不能離婚,重點是雙方有否關愛子女,我見過一些夫婦分開後,關係仍然良好,分擔照顧子女的責任,我不敢說子女沒有受到父母離婚的影響,但起碼總比爸爸媽媽每天爭吵來得要好。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研究證明孩子看到父母吵架,壓力荷爾蒙會上升,較難調節情緒或轉移專注力,而這份壓力更會進一步影響學業成績。即使父母住在一起,如果家庭成員情緒不穩,孩子的成績還是比較差,因此離婚並非唯一預視成績的指標,相反父母吵架的次數和狀況,更能預測孩子的學業表現。

有人說,父母在孩子面前爭吵,是孩子一生中看過「最恐怖的電影」,這句話真的錯不了。




Jack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港大臨床醫學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教授葉柏強表示,疫後復常以來,整體虐兒個案數字一直大幅上升包括入院個案,當中涉及性侵個案亦增加。

港大臨床醫學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教授葉柏強(香港紅十字會網站圖片)

港大臨床醫學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教授葉柏強(香港紅十字會網站圖片)

葉柏強留意到近年社署有關虐兒數據庫中,超過三分一的個案涉及性侵,當中不少與互聯網有關。他說近年警務處聯同衞生及福利界合作推出一系列漫畫繪本,希望協助小朋友以至家長更多認識有關風險。

葉柏強提醒家長,科技發展下,兒童使用電子產品時間一定越來越多,趁子女年紀還小時應陪伴他們一起用電子產品,教導他們如何善用資源。他提醒家長亦應留意,子女玩網上互動遊戲會否認識了一些壞分子,令到他們不必要地面對性侵或受網上滋擾風險。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他亦建議兒童及青少年養成運動習慣,要有足夠休息及睡眠,課餘時不要過分使用電子產品;根據世衞建議,一般中小學生每日使用電子產品時間最好是兩小時內。

港大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不論本地或海外研究亦指出,若青少年使用互聯網時間越長,精神健康越差,認為或可透過適當規限,教導他們不要長時間上網。他又認為同時要為青少年提供更多選擇,引發他們的興趣,形容整個社會要集體面對。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