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禁聚令下 三人相約一起行街已犯例 回家探親私人地方不受規管

博客文章

禁聚令下 三人相約一起行街已犯例 回家探親私人地方不受規管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禁聚令下 三人相約一起行街已犯例 回家探親私人地方不受規管

2020年07月27日 17:23 最後更新:18:27

新型肺炎疫情嚴峻,政府宣布進一步收緊防疫措施,4項新措施包括: 食肆全日禁止堂食、按「限聚令」在公眾地方群組聚集人數將由4人收緊至2人、不論在室內或室外的公眾地方都要戴口罩、體育處所及泳池須暫時關閉。

在新禁令下,公眾有一些疑問:

問: 「限聚令」人數由4人收緊至2人,回家探爸爸媽媽,聚集超過兩人可以嗎?

答: 「限聚令」針對「公眾地方」,私人地方不限,所以回家和爸媽在私人地方吃飯,沒有問題。

據政府解釋禁聚令網頁,羅列「減少聚集新規定的常見問題」時,講到甚麼是「公眾地方」?私人物業是否不會被界定為公眾地方?

政府指「公眾地方是指公眾人士可以不時進入的地方;如果某私人物業,容許公眾人士可不時進入,例如戲院、商鋪、食肆,該私人物業就會符合公眾地方的定義,規例中有關羣組聚集的規定亦會適用。相反,如果活動組織者已採取充分措施,在有關場所/地方實施有效的出入控制,防止公眾人士不時進入,有關場所/地方則不會被界定為公眾地方。」

家中不會「容許公眾人士可不時進入」,所以不是公眾地方。

據政府解釋禁聚令網頁,一同居住的家人一起外出,可獲豁免。

據政府解釋禁聚令網頁,一同居住的家人一起外出,可獲豁免。

問: 在最新「限聚令」下,三人一同行街犯例嗎? 一家四口出外購物會犯規嗎?

答: 在新例下超過兩人一起外出會觸犯「限聚令」,即三人相約一起行街會犯例。但同住的家人一起外出可獲豁免。

據政府解釋禁聚令網頁,「如果同行者是一同居住,他們的聚集均獲豁免。」

政府官員開記者會解釋新規定詳情。

政府官員開記者會解釋新規定詳情。

問: 在新例下不論在室內或室外的公眾地方都要戴口罩,在戶外除口罩食煙可以嗎?

食物及衞生局常任秘書長陳松青表示,吸煙不在新例豁免範圍內,呼籲市民趁機會戒煙,避免在公眾地方吸煙。

由於禁煙區範圍已包括辦公室等工作地方、室內公眾地方(例如私人大廈電梯大堂、後樓梯)及食肆,吸煙者只能在戶外抽煙或回家去抽。如今在室外必要戴口罩,食煙無得豁免,往後只有回家才可脫口罩吸煙。

問: 在街上脫口罩飲水、食藥犯法嗎?

答: 食物及衞生局常任秘書長陳松青表示,如有合理辯解亦不受新例所限,包括飲食、食藥、因身體或精神上殘疾而不能戴口罩等。另外此規例不適用於未滿2歲的人士。

所以在戶外脫口罩飲水、食藥甚至食飯,皆不犯法。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第七屆區議員年度工作報告公布之後,新一屆區議會的表現備受關注。民青局局長麥美娟星期二(4月8日)晚出post,不點名回應外界「唯數字論」,數字當然有其價值,讓公眾能客觀了解議員的部分工作,但絕非衡量服務的唯一標準,區議員更要用實際表現爭取更多市民的認同。

早前有傳媒報道統計區議員工作報告相關數據後批評,區議員開會發言表現參差,有個別區議員開會「齋坐」冇發言。麥美娟4月7日解畫指,區議員在開會前都會做好功課,了解議程,知道針對什麼議題發言,但有可能在開會時較遲舉手,意見已被其他人發表,再重複發言已沒有意思,她認為要善用會議時間,非為發言而發言。

麥美娟4月8日在社交媒體發文,以自己擔任26年區議員的經驗作出回應,指自己見過勤勉盡責者深耕社區,也目睹過敷衍了事的躺平現象,甚至有每三個月僅現身一次會議的議員,卻能穩坐整個任期。佢話,相比之下,新一屆區議會的表現可說是前所未有。

帖文提及,有人關心區議員開會發言次數或是處理個案/查詢的數目差異等,佢擔任議員多年,見識過「拉布」八個、十個小時的會議,也聽過無數「為講而講」的發言。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會議的成效,是有沒有就議題充分反映到地區意見,而不是簡單的時長次數。

麥美娟續指,瞭解到區情不同,如人口密度不同,自然會出現個案的數目差異,單純講求數字難顯真章。正如處理一宗複雜的鄰舍糾紛所需精力,可能十倍於一般諮詢,凝結的心血遠超統計表呈現的數值。

她舉例,今年和區議員及關愛隊探訪的兩個家庭,家中成員因嚴重意外重傷或不幸逝世,家庭頓失經濟支柱,陷入困境。當時正是區議員們透過地區網絡聯絡到他們,比所有部門、慈善機構都要快,並馬上協助他們向不同社區基金或善團申請援助金,為他們解決燃眉之急,及後也作為橋樑聯繫社會不同的有心人向他們提供援助並持續跟進。「數字上,這只是兩個個案,但其意義絕非冰冷數據能夠反映。」

麥美娟坦言,數字當然有其價值,讓公眾能客觀了解議員的部分工作,但絕非衡量服務的唯一標準,區議員更要用實際表現爭取更多市民的認同。

她分享早前到東區與區議員及關愛隊探訪長者家庭的一個細節:在聊天中發現長者家中牆上貼有一張微微發黃的紙,寫有緊急聯絡人的資料,赫然寫著的並非子女的聯絡,卻是當區區議員的名字和電話。「這8位數電話號碼的背後,是議員用誠心服務換來的信任,我想這才是區議員最有意義的『數字』」。

麥美娟重申,新一屆區議員們都盡責履職,達成了區議會主席指派他們的任務和各項目標。新一屆區議會有「四個第一次」,「第一次」引入履職監察制度,確保區議員盡責履職;「第一次」全體區議員出席率不低於80%,出席率更為歷屆之最;「第一次」全體區議員上任3個月內成立辦事處,每週開放時間不少於40小時,包括至少4小時的非辦公時間;及「第一次」全體區議員每年提交工作報告,系統化向社會彙報區議員的工作。每個「第一次」都是要回應市民對新時代區議員的期望,希望區議員能履職盡責,多接觸市民,協助政府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報」,更好為市民排憂解難。

高人認為麥局長曾經擔任區議員20多年,親身經歷了,反對派如何騎挾區議會拉步,拖垮政府施政,令香港整個社會發展舉步維艱,更能感受到做實事的重要,「唯數字論」只是形式主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