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特朗普「瘋狂出遊」博影相 住院醫生怒斥:不負責任程度令人震驚!

博客文章

特朗普「瘋狂出遊」博影相 住院醫生怒斥:不負責任程度令人震驚!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特朗普「瘋狂出遊」博影相 住院醫生怒斥:不負責任程度令人震驚!

2020年10月06日 11:35 最後更新:14:32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週一(10月5日)下午18點30分出院。

特朗普事先在推文中預告說,「我將於今天下午18時30分離開沃爾特·里德醫療中心。感覺真的很好,別害怕新冠病毒,不要讓它主宰你的生活。在特朗普政府的領導下,我們研發許多很好的藥物並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我比20年前感覺還要好」。

白宮醫生蕭恩·康利領導的醫療團隊在沃爾特·里德軍方醫療中心召開發佈會。

白宮醫生蕭恩·康利領導的醫療團隊在沃爾特·里德軍方醫療中心召開發佈會。

究竟特朗普是否康復?昨日下午,由白宮醫生蕭恩·康利(Sean Conley)領導的醫療團隊在沃爾特·里德軍方醫療中心召開發佈會,通報了特朗普最新狀況。康利說,總統的自身評估和臨床狀況支持他返回白宮。「雖然他可能還沒有完全康復,但我和團隊都同意他所有的評估結果,最重要的是,他的臨床狀況支持他回家,在那裡他將得到全天候世界一流的醫療照顧。」

康利説到「總統的自身評估」的講法惹人關注,即是特朗普自己評估可以出院,而醫療團隊只是同意他的說法。

至於在特朗普出院前白宮會採取哪些預防措施,康利說:「我們與傳染病專家合作,就如何在白宮確保總統和他周圍人的安全提出了一些建議。」

特朗普顯然趕住出院,證明自己無事,怕長期住院會影響選情。但他這個染疫病人到處走,已經危及身邊人員的健康。

特朗普在出院之前,已經曾經乘坐專車短暫離開沃爾特·里德醫療中心,在車內向醫院外的支持者揮手致意。

特朗普的「瘋狂出遊」。

特朗普的「瘋狂出遊」。

此舉招致一些批評。外界相信特朗普這樣坐車出遊,其實只為向支持者揮手,讓電視台拍攝一下,令人及早相信他身體很好。但醫療界指為「瘋狂出遊」。

沃爾特·里德醫療中心的醫生詹姆斯·菲利普斯發推文斥責特朗普。

沃爾特·里德醫療中心的醫生詹姆斯·菲利普斯發推文斥責特朗普。

特朗普就醫的沃爾特·里德醫療中心的醫生詹姆斯·菲利普斯就斥責特朗普「不負責任的程度令人震驚」。他表示,該行為可能會危及到陪同特朗普乘車的特勤組成員的生命。

菲利普斯當天在推特上發文,對特朗普乘車外出並被拍下照片一事進行了猛烈抨擊。他寫道:「在剛才那個完全沒有必要進行的總統乘車的活動中,車內的每一個人都需要被隔離14天。他們可能會生病。他們可能會死。這都是因為這部政治劇目。這是在特朗普的指揮下冒著生命危險上演的戲劇。這種行為簡直是瘋了。」

「那輛總統SUV不僅能防彈,而且為了不受生化襲擊,是完全密封的。但新冠病毒在醫療措施內部傳播的風險,與它在其外部傳播的風險是一樣高的。這種不負責任的程度令人震驚。我覺得特勤局是在被迫出場。」 菲利普斯繼續寫道。

CNN介紹稱,菲利普斯在沃爾特·里德醫療中心擔任主治醫生已近3年,他也是被華盛頓大學醫院董事會認證的急救醫學醫生和助理教授。

護送特朗普的特勤組成員只有低度防護。

護送特朗普的特勤組成員只有低度防護。

對於特朗普乘車外出一事,也有記者質疑稱,特朗普此舉可能會將身邊人置於危險之中。對此,白宮發言人賈德·迪爾(Judd Deere)當天則回應說,車輛及相關人員已採取了「適當的預防措施」,以保護總統及其所有支持者。特朗普的競選顧問賈森·米勒在CNN的節目中也表示,特朗普「以一種安全的方式乘車打招呼」。

特朗普現已返回白宮,其周邊工作人員是否有適當保護,以免受到感染,的確令人十分懷疑。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緬甸發生大地震,意外掀起中美軟實力競爭討論。中國航天技術、人道外交協同推進,積極參與救災;反觀美國,「黃金72小時」已過,救援隊未見影,美軍更質疑中國衛星圖像精準定位救援,會暴露美方在緬甸的一舉一動。

2023年3月28日,緬甸中部發生7.9級強震,至今逾2000人喪生,數千人受傷,造成大規模破壞,災情遍及泰國、中國雲南等。地震發生後,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和迅速回應,尤其參與救援行動,而中國成為首批抵達緬甸的國際救援隊,在地震發生後18小時內抵災區,並在3月31日成功救出6名倖存者,中方還承諾提供價值1400萬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又派出約400名專家和醫護人員進行救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更調度14顆衛星觀測災區,透過衛星影像精準定位重災區,協助救出倖存者。

中國成為首批抵達緬甸的國際救援隊,並在3月31日成功救出6名倖存者。

中國成為首批抵達緬甸的國際救援隊,並在3月31日成功救出6名倖存者。

相對而言,美國的反應卻顯得遲緩。美國駐緬甸大使館於30日宣布將提供200萬美元援助,惟這一數額與中國的承諾相比,顯得微不足道。

《華盛頓郵報》31日報道指,地震發生3天後,美國救援隊尚未抵達緬甸,反映出特朗普顛覆了美國過去在救災中的角色。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31日報道稱,目前還不清楚美國救援隊何時抵達緬甸。截至31日下午,地震「黃金72小時」已經過去。

有前官員和國際援助機構負責人指,這一延遲主要是由於特朗普政府在削減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預算和人員方面的決策。

美國駐緬甸大使館一名官員對《華盛頓郵報》表示,一個由3名USAID工作人員組成的代表團計劃在未來幾天內抵達緬甸,但目前不打算部署一支災難援助響應小組(DART)。

USAID經費削減和裁員,美國在緬甸的發展項目幾乎全數被取消,許多項目本來可用於震後的救援和恢復工作。

USAID經費削減和裁員,美國在緬甸的發展項目幾乎全數被取消,許多項目本來可用於震後的救援和恢復工作。

美國的援助政策在這次災難中暴露出來。特朗普在其第二次任期內表明,要關閉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並已削減對外援助的經費。據一名USAID官員稱,兩年前,土耳其和敘利亞發生7.8級地震後,美國在一天之內就派出了一支災難援助響應小組,隨後迅速部署了兩支城市救援隊,但目前政策改變,使這種能力受限制。

因為USAID的經費削減和人員被裁減,美國在緬甸的發展項目幾乎全數被取消,今年2月,美國削減了緬甸40個發展項目中的39個,其中許多項目本來可用於震後的救援和恢復工作。同時,USAID緬甸特派團的15名官員中,有14人在2月被無限期停職。地震發生後,美國政府已忙著召回其中幾名官員。

前USAID官員Chris Milligan直言,美國因關閉政府的應急響應部門而無法及時反應,讓其他國家,如中國,在這種災難中走到了最前線,也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美國在國際救援中的空缺。
緬甸的國家管理委員會在4月1日報導中指,截至當天,地震已造成2056人死亡,數千人需人道援助,這使得國際社會對人道救援的需求比以往更為迫切。隨著中國的救援隊增援,來自印度、馬來西亞、俄羅斯及其他國家的救援團隊也相繼抵達緬甸,形成了一個多國參與的救援網絡。

緬甸地震受災前後的衛星影像圖對比。

緬甸地震受災前後的衛星影像圖對比。

中方調度14顆衛星為救援提供精準影像 引起美軍方關注

另一方面,中方緊急調度14顆衛星,不僅幫助緬甸取得災後有效數據,亦更精準識別建築倒塌、道路損毀等災情,為救援部署提供關鍵依據。而最關鍵是,衛星資料亦能為物資運輸規劃路線,提供適當的臨時安置點選址。

惟有外媒指,中方調度衛星的動作,引起了美國軍方的特別注意,因美方「完全沒想到中方在衛星領域已經強大到這個程度了」,讓五角大樓感不安。

因中方調動14顆衛星緊急變軌,短時間內完成對災區的全覆蓋掃描,即時傳回精準影像,這種快速反應能力,說明中方衛星已具備靈活機動和協同作戰潛力

緬甸作為連接印度洋和中國西南部的樞紐,其戰略價值不可取代。有分析指,美國一直以來都試圖透過所謂的「民主改造」和軍事滲透,將緬甸納入其印太戰略體系,形成對中國的包圍。

但當下中方的衛星變軌技術,不僅能用於救災,也可應用於軍事偵察,能精準捕捉關鍵設施動態。美方擔憂的是此類技術若用於軍事領域,將削弱其「先敵發現、先敵行動」的全球監控優勢,進而影響航母打擊群和戰略轟炸機的部署效率。美方在緬甸的一舉一動,也都將被中方收入眼下。

簡單來講,中方衛星變軌援助緬甸地震,既是對美國太空技術優勢的挑戰,也是體現了國際責任擔當。而美國在緬甸問題上的「小動作」本質是其地緣政治工具化的延續,但因行動力不足與戰略短視,反被中方的高效與務實反襯出劣勢。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