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美會談一開場就鬧僵 美國無遵守基本外交禮節 楊潔篪:我們把你們想得太好了!

博客文章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Â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美會談一開場就鬧僵 美國無遵守基本外交禮節 楊潔篪:我們把你們想得太好了!

      2021年03月19日 12:41 最後更新:14:39

      中美2+2戰略對話開局不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率領的中國代表團,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及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舉行高層2+2戰略對話。這是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以來,兩國高級別官員首次面對面會晤。

      中美戰略對話今日展開。AP圖片

      中美戰略對話今日展開。AP圖片

      首場對談結束後,中方代表團官員就中美高層戰略對話進行背景吹風。中方表示,中方帶著誠意應邀來到安克雷奇同美方進行戰略對話,並做好按雙方事先商定的程序和安排開展對話的準備。但美方在先致開場白時嚴重超時,並對中國內外政策無理攻擊指責,挑起爭端。這不是待客之道,也不符合外交禮儀,中方對此作出了嚴正回應。

      楊潔篪。AP圖片

      楊潔篪。AP圖片

      熟悉外交事務的人士指出,按照一般的外交慣例,這麼高層次的對話,其實雙方在有記者在場時發表的開場白,雙方的先遣人員都事先溝通好,通常都會較為客氣。今次很明顯美方沒有按照之前商定好的開場白,而是自行加料,夾雜了一部分批評中國的內容,包括指責中國在新疆、香港及台灣的行為,稱美方憂慮中國向美國的網絡攻擊以及向盟友的經濟威脅,威脅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穩定。

      因此,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在美方發言後,到他發言時亦直接反擊:「我們把你們想得太好了,以為你們會遵守基本的外交禮節。」楊潔篪說,「所以我們剛才必須闡明我們的立場,我現在講一句,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20年前,30年前你們就沒有地位講這個話,因為中國人是不吃這一套的。如果你們要跟我們好好地打交道,那我們就相互尊重打交道。合作對雙方有利。」

      面對美方不遵守外交禮儀夾雜的攻擊指責時,楊潔篪表示,美國利用軍事和經濟上的優勢向其他國家施壓,又濫用國家安全概念,威脅國際貿易,批評美國煽動一些國家攻擊中國。重申新疆、香港及台灣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方堅決反對美國干涉其內政。

      美方做了初一,中方就做十五,也在一些美國痛點發炮。

      楊潔篪指,美國在人權問題上可以做得更好,提到美國黑人遇害和因而引發的黑人運動,認為雙方都應該處理好自己事務,放棄冷戰思維及衝突。如果美方想要與中方解決問題,就應該用正確的方式來解決,強調扼制中國是沒有出路的。

      美國不行待客之道,中方嚴正回應。AP圖片

      美國不行待客之道,中方嚴正回應。AP圖片

      外長王毅表示,中方過去、現在、將來都絕不會接受美國的無端指責,同時我們要求美方徹底放棄干涉中國內政的霸道行徑。美國的這個老毛病要改一改了!

      王毅指,3月17日,美國在香港問題上再次升級對中國的所謂制裁。美方在中方即將動身赴美參加中美高層戰略對話前夕出台這一舉措,這不是正常的待客之道。如果美方想以此增強所謂對華優勢的話,那完全是打錯了算盤,恰恰暴露了內心的虛弱和無力。這種做法絲毫不會影響中方的正當立場,也絲毫不會動搖中國人民維護主權和尊嚴的堅定意志。

      中美在兩天內要進行3場會晤,原定每節3小時。雙方在第一場會晤已公然開火,相信住後的會談,不會缺少火藥味。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3月29日晚,三名女大學生駕駛小米電動車「Xiaomi SU7」在安徽一高速路段撞上護欄,隨後車輛爆燃,車上三人不幸罹難。此宗車禍事故迅即發酵,引起網上熱議。罹難者家屬發聲指事發時「車門自動鎖死,無法逃脫」;另家屬說法指,當時正開啟着智能輔助駕駛(下稱智駕)。小米4月1日晚回應了網絡上種種傳聞及質疑,隨後創辦人雷軍亦在社交平台發文稱「無論發生什麼,小米都不會迴避」。

      事故掀起網上大量傳聞,也引起駕駛人士對小米電動車「智駕」模式及遇意外後車門能否打開等種種狀況的關注。但在拆解前,先了解事故的來龍去脈。

      肇事的小米SU7已嚴重燒毀。網上圖片

      肇事的小米SU7已嚴重燒毀。網上圖片

      3月29日晚上約9時,武漢某高校學生羅某、同學李某與另一所學校朋友霍某,3名女生結伴出發前往安徽池州參加某崗位的事業編制考試。當晚10時多,一輛橄欖綠的小米SU7行駛在安徽銅陵德上高速,主駕為羅某、坐在副駕駛位為李某、後座則為霍某;10時27分,羅某以116公里時速啟動智駕;10時44分,經過樅陽至祁門路段時,車輛與水泥護欄發生碰撞並起火,羅某和李某當場死亡,霍某其後經搶救無效亦不治。

      據悉,三名女生年齡介乎21歲至23歲。肇事SU7的車主曾透露,3名女生曾2次在前往目的地的途中休息,而事發時的駕駛者、即其女友已有3年駕駛經驗,出事前SU7已開了1萬多公里。

      事發後肇事車輛起火。網上圖片

      事發後肇事車輛起火。網上圖片

      家屬指開啟「智駕」後出事

      負責駕駛的羅某的媽媽張潔在微博指,事故發生後,「家裡已經塌了,孩子的爺爺奶奶聽到了這個消息,現在也都進了醫院。」據她指,小米SU7為女兒的男友購買,而事故發生後小米客服亦第一時間聯絡男友。之後女兒的男友再聯絡張潔,而張潔認定女兒是開啟智駕時發生意外。

      張潔指,她曾與女兒駕駛SU7從深圳到武漢,在1000公里的路程中,女兒曾多次告訴她「智駕」很方便和安全,而當時她曾告誡女兒,不能盲目相信,認為目前技術仍不完善,「我說她以後一定會後悔;她還反駁我,說有各種(證明安全)的依據。」豈料,意外就發生了。

      據小米4月1日公布的事故數據顯示,涉事車輛事發前曾使用「智駕」,事故發生前1至3秒始進入「人駕」狀態。張潔認為,小米智駕對這宗事故有無法擺脫的責任,「當時的情況,誰能2秒鐘反應出這個事態來?2秒鐘之內誰能立馬切換呢?」

      目前3名罹難者家屬仍在安徽處理後事,有家屬表示,相關事故責任暫仍未能認定,希望小米汽車方面能「給個說法」。

      小米CEO雷軍在微博發文指「不會迴避」,以行動回應答大家的問題。

      小米CEO雷軍在微博發文指「不會迴避」,以行動回應答大家的問題。

      雷軍發文指「不會迴避」 將持續配合調查及跟進事件

      4月1日中午,小米發布了SU7事故的說明。同日晚上10時19分雷軍亦發文回應,指自己心情非常沉重,代表小米表達最深切哀悼,向三位死者的家人致以誠摯慰問。雷軍指,由於事故還在調查,小米一直沒接觸到事故車,故很多問題還沒辦法回答,但「等到此時,我覺得我不應該再等了,我必須站出來,代表小米承諾:無論發生什麼,小米都不會迴避,我們將持續配合警方調查,跟進事情處理的進展,並盡最大努力回應家屬和社會關心的問題」,又指小米會用行動回答大家的問題。雷軍回應後,事故罹難者母親在微博留言評論:「希望說到做到」。

      小米汽車亦回應了坊間的6大質疑,包括傳聞事故發生後,小米官方未曾聯絡家屬,小米指碰撞發生後已立即與車主取得聯繫,並了解到非車主本人正駕駛 ;3月30日專案小組已趕赴銅陵積極配合警方調查和取證等各項工作,並於31日晚依法向警方提交完成我們所掌握的車輛行駛數據及系統運行資訊。3月31日在警方指導下嘗試於4月1日下午與家屬會面。

      另小米又否認事故車輛已被拉回北京,指由於警方正調查中,故截至回應當日尚未接觸事故車輛。

      網上流出肇事車輛意外前的照片。微博圖片

      網上流出肇事車輛意外前的照片。微博圖片

      小米:事發路段因施工改道 車輛先「智駕」再「人駕」

      至於事故發生時,路況和車速狀況,據小米初步了解,事故發生前車輛處於NOA智慧輔助駕駛狀態,以116公里時速持續行駛,事發路段因施工修繕,用路障封閉了自車道、改道至逆向車道,車輛偵測出障礙物後發出提醒並開始減速,隨後駕駛員接管車輛進入「人駕」狀態,持續減速並操控車輛轉向,隨後車輛與隔離水泥樁發生碰撞,碰撞前系統最後可確認時速約為97公里。

      小米又澄清,事故車起火並非部分網傳的「自燃」,推測是猛烈撞擊水泥樁後,整車系統嚴重受損導致,但目前暫時無法進行進一步的深入分析。對事故後,駕駛人士最關注的是,車門能否打開?小米指,因尚未接觸事故車輛,無法分析事故時車門是否可以開啟,承認目前沒有準確的結論。

      另事故發生時,主動煞停系統(AEB)等是否觸發?小米指,事故發生後,NOA提示「注意障礙」後已啟動減速,約1秒後,駕駛員接管,NOA功能退出了。小米SU7 標準版有前向防碰撞輔助功能,包括碰撞預警(FCW) 和緊急煞車(AEB) 功能,作用對象為車輛、行人、二輪車,其中AEB功能工作速度在8至135km/h之間,此功能和業界配置的AEB功能類似,目前不回應錐桶、水馬、石頭、動物等障礙物。

      肇事小米SU7事後變成廢鐵。微博圖片

      肇事小米SU7事後變成廢鐵。微博圖片

      業內人士提醒三大要點

      有內媒引述汽車業內人士估計,事故中有兩個可能情況,一是車內人已被撞暈,很難用物理解鎖車門;二是車撞壞了,又或車速太快,車內線束被撞斷,導致無法傳輸車輛解鎖信號,以致車門被鎖死。不過,小米的最新回應指,車門是否能打開,目前尚無定論。

      至於事故中,最讓人關注的是「智駕」狀態下發生事故,責任誰屬?據內媒報道,沃達福數位汽車國際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翔表示,自2016年Tesla推出自動駕駛功能以來,國內外已發生多宗高速公路場景下的典型案例,責任誰屬存在一定複雜性。

      翻開小米SU7使用手冊,註明「智慧駕駛功能為輔助駕駛系統,駕駛需時時保持對車輛的控制」、「系統無法取代人類判斷,事故責任由駕駛承擔」。

      理論上,駕駛員只需及時接管,即可避免事故,但實際操作中存在兩個關鍵問題。第一,車輛控制系統已非完全人工操控,智慧型汽車的操作往往需經過預先控制器的運算後才執行指令;第二,技術還未完全成熟,軟件系統複雜度極高,有潛在風險,且資料來源於車企本身提供,但又是作為事故調查的主要依據。

      因此,業內人士警告,不要迷信「智駕」,目前國內的新能源車輛配備的智駕,仍屬輔助智能駕駛,沒有「完全智能」,且使用者一定要仔細閱讀使用守則後才駕駛;車內工具箱一定要準備好破窗工具,以備不時之需。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