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會談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舉行,第一場對話就爆出濃郁的火藥味。
一般外交談判,開場初段都會邀請傳媒出席,雙方代表講講開場白。我年青時當記者的時候,經常採訪這類場合,一般都「無料到」居多。偶而有一些官員吟詩講古,作些暗示,記者已經覺得是大豐收。想不到中美會談頭一場的開頭白,兩國居然大吵架,可說十分罕見。
要知道,有記者在場的發言稿,雙方先頭部隊事前協商時,都會事先讓對方過目,讓大家都知道自己會講些什麼。但今次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玩出位,脫稿話會在這次會晤期間討論中國惹起關注的行為,包括在香港、新疆、台灣等地區的行為,及對美國盟友的經濟脅逼云云。
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見到阿布林肯不按外交禮節,脫稿發炮,十分憤怒,發言時直白地說:「我們把你們想得太好了,我們認為你們會遵守基本的外交禮節。我們必需要闡明我們的立場,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面前說,『會按實力出發與中國談話』。從20年前、30年前,你們就沒有地位講這句話,因為中國人是不吃這一套的。」
按原定的安排,中美首席代表簡短講話之後,記者就要離場。但布林肯叫停正要離場的美國記者,加料再講。說他最近訪問日韓多國的時候,聽到的與中國講的,非常不同。他說:「我聽到的是,對『美國回來了』,對我們與夥伴重新接觸,感到深度滿意。我們聽到對你們的行動深度關注。」
分析美方的舉動,拜登政府是在玩一種鏡頭前的高姿態。正如《美國之音》引述評論所講的,是要向美國國民展現強硬的姿態。事實上,在會談開始之前,美國已接連打「強硬牌」,包括在中美對話之前,分別與韓國和日本進行「2+2」高層對話。美國成功拉攏日本對中國發出強硬批評,但拉攏南韓未能成功,南韓表明不會在中美之間站邊。在香港問題上,美國亦在發功,此前美國國務院指令美國金融機構對24名中港官員作出制裁,布林肯表示連外國金融機構,也要遵守美國相關的制裁指令。美國動員一切力量,在中美會談前擺出「食硬」中國的態度,所以中美會談一開始便吵架,並不叫人意外。這裡有幾點值得注意:
一、美方玩強硬表演,明顯是一種缺乏自信的表現。美國在應付新冠疫情的問題上,失敗得一塌糊塗。在拜登政府的眼中,上任總統特朗普大量退出國際組織和國際條約的行徑,亦嚴重挫傷了美國作為全球盟主的地位。所以拜登上任之後馬上要大唱「美國回來了」,如果未曾缺席,就不用大講自己回來。美國官員在中美會談時作出強硬表演,只不過是一種「夜行人吹口哨」的行為。
二、中國是一塊硬石頭。美國想在中國身上攞彩,結果一腳踢到石頭上。楊潔篪說「20、30年前你們就沒有地位在中國面前這樣講話」,意思是美國不能高高在上向中國訓話。其實,楊潔篪這樣講已經是「俾面」,沒有說「70年前」。1950年韓戰爆發之時,正值新中國在成立之初,中國站也站不穩的時候,已敢於與美國開戰,最後1953年在板門店與美國軍方代表坐在談判桌的兩旁,商議停戰協定。如今美國和中國玩硬,不會佔到什麼便宜。
三、香港問題轉圜餘地更少。我們早已預計,中央調整香港政制的行動,不會因美國的反對而停止。當然,如果中美雙方談得很好,中國做些微調也說不定。但中美如今鬧得這樣僵,微調也不用了。
布林肯在會談中警告中方,說拜登總統在2008年還是副總統時訪問中國,對當時還是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提過:「賭美國輸,從來不是好賭注。」到今天也是如此。
不過,美國也應注意,賭中國輸,也從來也不是一個好賭注。韓戰和越戰的歷史,美國應當銘記。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