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日本副防相狂言: 不知道「一中政策」是否經得起時間考驗

博客文章

日本副防相狂言: 不知道「一中政策」是否經得起時間考驗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日本副防相狂言: 不知道「一中政策」是否經得起時間考驗

2021年06月30日 09:30 最後更新:10:14

在美國大力鼓動下,日本政客近來不斷針對中國,亦對台灣問題指手畫腳。

繼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後,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在6月28日也公然挑戰「一個中國」政策,渲染中國威脅論,亂指中國大陸和俄羅斯的威脅不斷增強,面對中國大陸向台灣施加的壓力,「必須醒過來」。

外媒報道截圖。

外媒報道截圖。

中山泰秀在美國哈德遜研究所主辦的網上會議上發表演講時,公然挑戰「一個中國」政策,宣稱包括日本和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自20世紀70年代採取「一個中國」政策,他「不知道」這一政策是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中山泰秀。

中山泰秀。

中山泰秀公開質疑「一個中國」政策:「一個中國政策是對的嗎?」並表態,「不知道」未來幾代人會如何評判這一政策。

中山泰秀在去年底接受外媒訪問時,就曾提到台灣的安全是「紅線」,並呼籲美國總統拜登「堅定」支持台灣。中山泰秀在此次網上會議中也重申了此觀點,聲稱「民主國家」必須互相保護,甚至公然稱台灣為「國家」。

此外,他還拿駐日美軍說事,他說,日本和台灣地理位置相近,如果台灣發生什麼事情,將會影響美軍及其家屬駐紮的日本沖繩。

中山泰秀還不斷渲染中國威脅論,污蔑稱,中國「咄咄逼人」,中國在太空、導彈技術、網絡領域以及核力量等方面構成了日益嚴重的威脅。他發出呼籲:「所以醒醒吧。我們必須清醒過來。」

中山泰秀揚言,有必要向中國和俄羅斯顯示威懾力,俄羅斯已在日本聲稱佔有的領土,以及美國夏威夷附近加強了軍事演習。

「你可以看到中國和俄羅斯在我們的鄰國周圍合作進行軍事演習」,中山泰秀說,他希望看到美國「越來越強大」。

中山泰秀還提到了日本軍費預算,稱日本政府有意取消國防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1%的上限。他說,考慮到日本50%的預算用於人員開支,日本需要在包括導彈在內的武器上增加支出,並削減成本。

他不斷拉攏美國,向美國示好,說面對中俄兩國更緊密的合作,美國和日本應該加強技術合作。

去年底,拜登剛剛當選美國總統時,中山泰秀已大肆渲染台灣問題。他說:「我們擔心中國將其好鬥姿態擴大到香港以外的地區。我認為下一個目標,或者說每個人都感到擔心,就是台灣。」

當時中山泰秀已叫拜登闡明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和政策,展現「強硬」立場。他說:「拜登將如何對中國在任何狀況下越過紅線作出反應?」美國是民主國家的領袖,「我以強烈的感受說,美國,要強硬!」

中山泰秀出身於日本政治家庭,是一名70後國會議員,隸屬自由民主黨。中山泰秀歷任外務大臣政務官、外務副大臣、眾議院外務委員長等要職,現任防衛副大臣兼內閣副大臣,還是日本國會跨黨派親台組織「日華議員懇談會」成員。

中山泰秀一直「好戰」言論不斷,他支持修憲,要求加強日美同盟,並且今年5月,在以巴衝突中公開「站隊」以色列,遭到輿論廣泛批評。

今年5月20日,中山泰秀還因參加參議院外交防衛委員會時遲到遭到在野黨強烈批評,並受到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嚴重警告」。後來,中山泰秀道歉稱「會認真反省」。

除了中山泰秀,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也多次炒作台灣問題,並在25日接受採訪時聲稱「台灣的和平穩定與日本直接相關」。

中方一直對日本涉台錯誤言論嚴正表態。在外交部記者會上,路透社記者提問指:日本防衛副大臣週一稱,中俄合作帶來了日益嚴重的威脅,表示有必要清楚意識到北京對台灣的施壓,並保護台灣這一「民主國家」。請問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話:「中方對日本政府高官發表錯誤言論表示強烈不滿,已經向日方提出了嚴正交涉。日本個別政客無視中國和平發展事實,無理指責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包括正常的國防建設,渲染所謂中國威脅,公然挑動大國對抗,為曾犯下軍國主義侵略罪行的日本搞軍事鬆綁找藉口,居心險惡,極其不負責任,也十分危險。

「這個政客還公然將台灣稱為所謂“國家”,嚴重違反中日聯合聲明等四個政治檔原則,嚴重違背日方迄今多次作出的“不將台灣視為國家”的鄭重承諾。中方要求日本政府就此作出明確澄清,確保不再發生此類情況。」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問題事關中日關係政治基礎,事關兩國間的基本信義,事關國際法治正義。我們嚴肅敦促日方在臺灣問題上切實重信守諾,謹言慎行,不得以任何形式損害中國主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我要強調的是,中方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統一的意志和決心堅定不移。中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不可阻擋的歷史進程和大勢。」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立場政府

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星期五(3月2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全球40多位工商界巨擘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的《幽燕金秋圖》前,與國家領導層圍坐一堂。但一個細節卻引發熱議,蘋果CEO庫克(Tim Cook)未出現在這場高規格會晤的名單中,成為大合照的「缺席者」。

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2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並拍攝大合照。

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2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並拍攝大合照。

今年與去年比較,國際商界與國家領導人的會晤名單出現耐人尋味的轉變。參會企業涵蓋美、德、法、英、日、韓、沙地、巴西8大經濟體,歐洲企業數量有15家,遠超美國的4家。當蘋果庫克忙著在中國到處「打卡」、在內地的Apple Store與消費者自拍時,其與會「入場券」已悄悄喪失了。

蘋果庫克曾到上海apple store 。

蘋果庫克曾到上海apple store 。

出席者以產業性質劃分,包括物流(聯邦快遞)、汽車(平治、豐田)、生物醫藥(賽諾菲)、半導體(SK海力士)、能源(沙地阿美)等七大產業巨頭齊聚,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閉環。

分析指,這種轉變背後,是中國對外合作邏輯的策略性升級,凸顯中國在關鍵科技領域的「多頭下注」,透過綁定歐洲車企如平治、BMW,不僅是避險美國對華技術封鎖的策略,也是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注入競爭活力;至於亞洲半導體如韓國三星、SK海力士,以分化美西方科技聯盟,直指晶片供應鏈自主可控的目標。

而沙地阿美(石油)、淡水河谷(鐵礦)的高層亦作為座上賓,也是直指能源與原料供應鏈的自主,建立抵禦外部衝擊的「安全網」,尤其在新能源與製造業升級的關鍵窗口期,資源穩定供應成為「重中之重」。

國家主席習近平。新華社圖片

國家主席習近平。新華社圖片

至於橋水達利歐、黑石蘇世民等金融巨鱷現身,為跨國資本流動鋪路,透過吸引國際資本參與產業投資,中國正將全球資金引入「一帶一路」與科技創新領域,形成「資本 - 產業 - 市場」的良性循環。

另會場座次的排列,也解讀了中國產業政策的「密碼」,第一排包括8位企業家,代表8大經濟體加8大產業,包括美國(聯邦快遞)vs德國(賓士)、法國(賽諾菲)vs英國(匯豐)、日本(日立)vs韓國(SK海力士)、沙地(石油)vs巴西(鐵礦),既平衡了大國關係,也錨定了關鍵產業。

至於第二排, 橋水與黑石分列兩側,美中貿易委員會與英中貿易協會隔空相對,三星的李在鎔與豐田的豐田章男並肩而坐,暗示產業合作需以資本為紐帶,以行會為橋樑。

值得注意的是,物流(聯邦快遞、DHL)、生物醫藥(賽諾菲)、半導體(SK海力士)、汽車(平治、寶馬)4大領域代表佔據核心席位,正正與中美科技戰的4大戰場(晶片、新能源車、生物技術、高端製造)高度重合,反映中國正用「以歐美、以亞穩鏈」的策略,建構「去美國化」的產業生態。

有分析指,今次會晤釋放兩大訊號:包括中歐產業「聯姻」,德國平治、BMW與法國賽諾菲,對應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市場的全面開放;德國DHL物流巨頭入場,也暗示中歐班列、跨國供應鏈的深度整合。

至於三星李在鎔、SK海力士郭魯正與豐田章男同框,暗合中國芯片國產化及汽車電動化的雙軌戰略;日立的東原敏昭作為日本代表,或將在氫能、智慧製造領域與中國展開技術置換。

這種佈局是將歐洲的技術資本與亞洲的製造能力,嵌入中國主導的「雙循環」體系。

另從與會名單可窺見中國產業開放的3大優先事項,包括生物製藥、記憶體芯片、能源礦產及物流。

反觀蘋果,其在華業務仍以市場銷售為主,核心技術如芯片、作業系統始終未轉移到中國,在「市場換技術」轉向「市場控技術」的新階段,這類「輕資產」巨頭正逐漸失去政策紅利;亦有分析指,這正反映「設計在美、組裝在亞」的舊模式,已不符合中國「技術本土化、供應鏈自主化」的新要求。

蘋果的缺席是「後全球化」時代的分水嶺——當技術主權成為大國博弈的籌碼,企業的價值不再由市值決定,而取決於其在國家戰略棋盤中的座標。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