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的蜜桃在哪裡?

博客文章

中國的蜜桃在哪裡?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的蜜桃在哪裡?

2021年07月27日 19:55 最後更新:20:31

美國的常務副國務謝爾曼訪華,最後上完課離開。中國外長王毅和副外長謝鋒見謝爾曼時提出了6個要點、兩張名單、三條底線,發重炮轟美國。

謝爾曼先與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鋒會面,在會面的同時,會未開完《新華社》不斷發新聞稿詳述謝鋒在會上提出的觀點,過去罕見。謝鋒提出了6點。一、中美關係陷入僵局,根本原因是美國把中國當作《假想敵》。二、中國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美國對中國壓制是本質,合作是權宜之計,競爭是話語陷阱。有求於中國時就要求合作,在有優勢的領域上,為了壓制中國,不惜衝突對抗。

三、美國所謂「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就是想用自己的規則打壓中國。四、美國應先解決好自己的人權問題,沒有資格用全球民主人權代言人自居。五、中國願與美方平等對待、求同存異,美國應該改轅易轍,尊重選擇與中方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六、中國文化主張己所不欲勿斯於人,但面對外來干涉,中國會採取合理合法的方式反制。

除了上述的6點之外,謝鋒還提出兩份清單,一份是要求美方糾正對華的錯誤的言行的清單,包括美方撤銷對中方的制裁;另一份是中方關切的重點清單,包括盡快批准中國留學生赴美。中國直接快速地公佈了中方的立場。而謝爾曼因為時差的問題,要差不多隔了半天後問凖上級,才公佈她在會上提及的事情。

如果說中方官員批評美國的言行很有創意的話,謝爾曼的說話基本上是老調重彈。謝爾曼說美方歡迎中美之間的激烈競爭,不尋求與中國衝突,但卻提出對中國一系列的關切,包括北京對香港的反民主鎮壓、新疆正進行的種族滅絕和反人類罪、西藏的虐待、對媒體准入及新聞自由的限制、台灣海峽和南海的行為等等。

看謝爾曼和謝鋒的會談,可以見到美方雖然堅持反華立場,但卻沒有提出什麼創新的觀點。

由於會前美國一直吹風說會在中美關係當中加設「護欄」,王毅接見謝爾曼的時候,便明確提到如何看待「護欄」問題,認為要防止中美關係失控,中方只有三點要求,即三條底線;一、美國不得挑戰詆毀甚至顛覆中國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二、美國不得試圖阻撓甚至打斷中國發展進程;三、美國不得侵犯中國的國家主權,不能破壞中國的領土完整。涉疆、涉藏、涉港等問題,從來不是什麼人權民主問題,而是反疆獨、反藏毒、反港獨講都不大是大非問題,台灣問題更是重中之重。

王毅「三條底線」的講法,十分清晰。這就是中方建議設置在中美之間的「護欄」。當然,謝爾曼與謝鋒與會面時中提到的有關香港、新疆等問題,已經是觸碰到王毅提到的「三條底線」當中的其中一條。

看完謝爾曼訪華時的中美交鋒,我有幾點觀察:

一、美國並未能從「實力地位」說話。謝爾景訪華前,美方官員不斷地吹要從「實力地位」出發,與中國會談。對此,中方當然大表反對,這也是王毅在會前說要為美國「補上一課」的原因。結果,在會談之後,美方國官員,包括謝爾景在接受傳媒訪問時,再沒有提過「實力地位」這幾個字。現實上,中國官員這樣給謝爾曼「上課」,亦看不到美國展示了什麼「實力地位」,中美兩國只是平起平坐的接觸。

二、中國清晰地表達立場,美國老調重彈不敢出位。現實上,要求謝爾曼在訪華時不提出涉疆涉港問題,難度很高,因很她也難向美國選民交待。而王毅接見謝爾是的時候直接回懟,事後也見不到謝爾曼大力反駁王毅提出的「三條底線」。可以說,美方調子不高。從外交對弈的角度而言,中美這次接觸,美方無論是氣勢上和內容上都輸了一仗。

三、美國有所求。中方透露,美國在朝鮮核問題、伊朗核問題上,都要尋求中國的幫助。相信這只不過是美國向中國要求幫忙的一部份。除此之外,美國

亦希望中美關係正常化,例如兩國互派大使的活動要回復正常,改善經貿關係,更加重要的是,美國希望國家主席習近平能夠在G20峰會舉行期間,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美國有求於中國,中國自然要求美國要禮下於人。中美對有禮的定義,尺度可能不同。美國以超級大國自居,覺得謝爾曼在會議上表述立場時較為克制,已經是一種示好的行為。中國明白美國的姿態,當然也不會全面收貨。

但在兩國會談之後,傳出中國派秦剛赴美出任大使。算是在中美雙方恢復對話溝通之後的一個小小的友好舉動。但至於講到中美首腦兩國峰會,中國就要問,究竟蜜桃在哪裡呢?

拜登最愛搞形式主義,希望搞高層峰會。他之前為求能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送給俄羅斯一個大蜜桃,宣佈美國不再反對興建俄羅斯連接德國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中國不想搞峰會和美國嗌交,可能就要問問美國:「究竟你有什麼蜜桃可以給我?」

總的來說,謝爾曼這次訪華,無疑是自己送上門去接受中國教訓。兩國關係似乎有輕微改善,但未來矛盾和挑戰,仍然很多。

盧永雄

Tags:

台灣秦剛

往下看更多文章

揭特朗普縮沙之謎

 

美國現政府決策之飄忽,令全世界無所適從。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周三突然宣布收窄關稅戰的範圍,除了中國之外,對其他所有國家暫停徵收所謂「對等關稅」90日。美國精英媒體說,特朗普一聲暫停,等於認了一半輸。問題是以特朗普如此好勝的性格,為什麼會認輸呢?

彭博社星期四發表一篇文章,揭開特朗普逆轉「對等關稅」決定背後的內幕,標題為《債市混亂、交易瘋狂、再加上戴蒙--特朗普關稅扭轉的內幕》。文章指,特朗普的所謂「對等關稅」於周三午夜剛生效,特朗普就關注金融市場的表現,當時美國的長債價格急速下跌,收益率飆升,10年期美國國債債息在短時間內急速爬升,升近4. 5厘的水平,創下2001年以來最大的3日之內漲幅,顯示債價正在崩盤。

彭博指,特朗普面臨最糟糕的局面,是那些因為選民對通脹不滿而將他送入白宮,如今那些選民卻面臨著物價和借貸成本皆升的雙重壓力。特朗普承認,「人們開始有點不安」。他在決定對大多數國家暫停90日大幅加稅之後,在白宮南草坪會見幾名賽車手時承認,「這決定很大程度上是由金融市場混亂所致,我覺得人們有點過火了,他們有點吵鬧,有點害怕」。

全球最大銀行摩根大通的首席執行官戴蒙的評論,也都引起特朗普的關注。戴蒙在電視機前發表評論,首先由讚賞特朗普的貿易政策開始,說特朗普得出全球貿易不公的結論完全合理,但戴蒙也同時鼓勵外交政策制定者「要保持冷靜,嘗試協商一些貿易協議。戴蒙警告說「市場不總是正確的,但有時是正確的」。

顯然戴蒙從恭維特朗普的貿易政策開始,然後提出警告,特朗普就找到一個接受意見的下台階,決定暫緩對絕大多數國家90日實施「對等關稅」,只是徵收10%的所謂「基準稅率」。

當香港的投資者擔心特朗普對中國的驚人加稅,會摧毀內地和香港股市的時候,其實真正的風險在於美國的金融市場。美國的股債雙殺,已經令到很多人極度恐慌,因為通常美股下跌的時候,美債作為避險資產就會上升,但這次是美股和美債同步下跌,證明市場開始對美國資產失去信任,拋售一切美國資產。

近日3年期的美國國債拍賣慘淡收場,當時財政部發售58億美元債券,認購的冷淡情況令人詫異,美債作為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的地位正在崩潰。華爾街投資大佬Peter Schiff 在X平台發出警告,說債券市場正在崩盤,10年債息快速上升到超過4.5厘的水平,30年債息超過5厘,如果明天不緊急宣布減息和大規模的量化寬鬆,就可能會出現1987年式的股市崩盤。雖然一日之後,聯儲局並沒有減息亦沒有量寬,股市並未崩盤,但在特朗普宣布暫停加稅,美股大幅反彈一日後,亦急速回落。

美債的危機是在於有大量的對沖基金,是用巨額的槓桿去做美國國債現貨和國債期貨之間的價差交易,由於價差往往很微小,對沖基金的槓桿率達到本金的50到100倍,而這種價差交易涉及一萬億美元的巨大持倉量。如果美國國債價格急速波動,這些價差交易就可能因為追收按金而爆倉,這是一個潛在的大炸彈。

簡而言之,這場由特朗普觸發的金融危機,正在慢慢發酵當中,最危險的並不是中國金融市場,而是美國的債市和股市,大家都不知道全世界對美元資產失去信心會發生什麼事,最怕就是美國崩盤會拖累全球市場。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