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00後」驚艷東京奧運 讓世界看到中國新一代的風采和精神

博客文章

「00後」驚艷東京奧運 讓世界看到中國新一代的風采和精神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00後」驚艷東京奧運 讓世界看到中國新一代的風采和精神

2021年08月08日 09:50 最後更新:09:53

東京奧運會今日閉幕,在這個夏天,中國「00後」運動員用自己的青春活力吸引人們對奧運會的關注,而他們在賽場上的英姿也不再是唯一的話題,充分立體地展現了中國年輕一代的新面貌。

少年自有少年狂,心似驕陽萬丈光。這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運動員平均年齡25.4歲,不少「00後」小將出戰,楊倩、全紅嬋、陳芋汐、張家齊、管晨辰、孫穎莎、楊舒予、李雯雯、李冰潔等等,都是初次亮相奧運賽場的新秀,他們場上的神勇,和場下童真十足的表現,形成強烈反差萌,在整個奧運會期間,敢打敢拼、有個性更有擔當的他們帶來無數驚喜。

更多相片
楊倩在領獎台上做出比心動作。

楊倩在領獎台上做出比心動作。

全紅嬋一戰封神。

全紅嬋一戰封神。

張家齊、陳芋汐無瑕級奪冠。

張家齊、陳芋汐無瑕級奪冠。

「新的不能再新」的管晨辰寫下「中國加油」。

「新的不能再新」的管晨辰寫下「中國加油」。

孫穎莎被冠以「莎氣藤藤」的花名,更被形容是「用最奶的臉打最狠的球」。

孫穎莎被冠以「莎氣藤藤」的花名,更被形容是「用最奶的臉打最狠的球」。

楊倩在領獎台上做出比心動作。

楊倩在領獎台上做出比心動作。

為中國隊射落首金的楊倩,奧運首秀就讓人驚呼:「00後」衝向世界了,精彩亮相了!賽前沒人想到她會拿到這枚金牌,但當她在領獎台上做出比心的動作時,全世界都記住了這個俏皮可愛的小妹妹,同時被記住的,還有她頭上的小黃鴨髮卡和手上美麗的珍珠美甲。

楊倩的背景曝光之後,大家又發現,原來形象亮麗的她能文能武,是自己通過高考入讀清華大學的高材生,被形容是「趁著暑假去東京參加奧運,順手拿了兩面金牌」的「人生勝利組」。

全紅嬋一戰封神。

全紅嬋一戰封神。

在女子跳水10米台一戰封神的14歲全紅嬋,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成長軌跡。

全紅嬋是本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年齡最小的隊員,如果不是本屆奧運會推遲一年,她甚至都達不到奧運會規定的最小年紀。她也是這次中國「夢之隊」出征的10人名單上,唯一一位非世界冠軍的運動員。

隨著3跳拿到所有裁判的滿分,全世界都關注到了這個「天才少女」,為之振奮。不過,拿了冠軍的全紅嬋,並不認可「天才」的稱謂,賽後,被記者詢問到如何做到如此完美的表現,她直言:「練唄」。隨後,她又坦率表達:「媽媽生病了,我就想賺很多錢,去給她治病,治好她。」全紅嬋的年齡、完美表現,以及背後讓人心疼的故事,瞬間感動了世界各地千千萬萬的觀眾。

張家齊、陳芋汐無瑕級奪冠。

張家齊、陳芋汐無瑕級奪冠。

跳水夢之隊裡還有另外兩個讓人驚艷的孩子,張家齊、陳芋汐一個17歲,一個才15歲,在跳水女子雙人10米跳台決賽中,以巨大優勢戰勝美國隊奪得金牌。她們精彩的表現被譽為完美的「複製粘貼」。

賽後在混合採訪區面對幾個外國記者「挖坑」,兩個奶聲奶氣的孩子的回應,和她們的跳水成績一樣,相當出色。

當被問到「中國跳水隊是不可戰勝的嗎?」,張家齊絲毫沒有猶豫就做出了回答「對!」,不過她說要不可戰勝,首先是要有必勝的信心,在一旁的陳芋汐也補充道,「每一塊獎牌,每一次成績都是拼出來的!」

「中國跳水非常強大的原因是什麼?」陳芋汐回答道:「主要是祖國對我們的保障非常好,在這樣的(疫情)條件下,還能維持我們的系統訓練,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我們非常感謝祖國對我們的培養。」陳芋汐說到這裡,頓了頓,好像發現自己還漏了什麼,「對了對了,還有教練、隊友哥哥姐姐們,對我們的鼓勵支持!」

豈料這位記者下個問題更加犀利:「你們只是因為重復訓練才強大的嗎?」但這個問題也沒有難倒兩人:「在最好的保障下,我們不間斷地努力訓練才是勝利的秘訣」。

「新的不能再新」的管晨辰寫下「中國加油」。

「新的不能再新」的管晨辰寫下「中國加油」。

16歲的管晨辰,也是一個「新的不能再新」的小將,作為一名體操新人,在國際體聯的官網上,人們甚至都查不到她的比賽經歷。

但就是這樣年輕稚嫩的她,在大賽上擁有一顆大心臟,以超高難度的完美表現,呈現自己的奧運首秀,在體操女子平衡木決賽中獲得冠軍。

比賽結束後,同場競技的美國名將拜爾斯和蘇妮莎興奮不已,上前給管晨辰送去祝福,蘇妮莎·李更指,自己是管晨辰的「頭號粉絲」。

賽場之外,管晨辰則又變回一個小女孩,得知拿到了金牌還在發懵,戴上金牌之前,她還反復整理著自己的衣服,局促又可愛。佩戴金牌後,管晨辰衝著鏡頭微笑著比心,卻忘記展示自己的金牌,幸好有「大姐姐」唐茜靖在一旁提醒。

管晨辰給觀眾留下印象深刻的還有這樣一幕。為了在場上揮灑自如完美表現,管晨辰刻苦訓練,在腿上留下大塊瘀青。有細心的觀眾在心疼之餘,發現管晨辰在膝蓋膠布上寫下仿佛為自己打氣的「中國加油」四個字,堅定的信念和強大的意志力令人動容。

孫穎莎被冠以「莎氣藤藤」的花名,更被形容是「用最奶的臉打最狠的球」。

孫穎莎被冠以「莎氣藤藤」的花名,更被形容是「用最奶的臉打最狠的球」。

不到21歲的孫穎莎,同樣強大到連對手都為之折服。孫穎莎在女單準決賽和團體賽均對陣伊藤美誠,中日「00後」大戰吸引了無數目光,拿下兩場勝利的孫穎莎憑藉霸氣十足的球風、私下可愛軟萌的嬰兒肥俘獲了一眾觀眾的心,被冠以「莎氣藤藤」的花名,更被形容是「用最奶的臉打最狠的球」。

在孫穎莎第二次戰勝伊藤美誠之後,日本網友甚至驚呼她為「孫悟空」。「孫穎莎強到我在電視機前吐白沫。」「孫穎莎達到了我理解不了的層次……」「孫穎莎太強了……孫悟空 孫悟飯 孫悟天 孫穎莎」。

不過,面對「爲什麽中國隊這麽强呢」的提問,中國運動員的答案和賽場上的表現同樣精彩。孫穎莎的「大姐姐」陳夢就表示,強大的秘訣在於兩個字:傳承。

孫穎莎在社交媒體紀念自己第一次奧運會之旅時表示,是中國乒乓隊這個偉大的集體,讓她成爲了今天的自己。她又提到,單打比賽結束時,很多人問她,作為00後運動員,最希望讓大家看到什麼。她的答案是勇敢和無畏。她說,希望自己能一直帶著這份「莎氣」繼續前進,希望有一天也能成爲真正的「大魔王」。

少年強則國強,這些小將讓人們意識到,中國的「00後」已經長大,他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登上時代舞台。他們在奧運賽場上自信樂觀,敢打敢拚,在場下則個性十足,真實鮮活,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更加昂揚的年輕一代,也看到了整個中國社會朝氣蓬勃的一面。

而在「00後」橫空出世的精彩亮相背後,其實有著一條經久不衰的成功方程式,那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國運動員,憑藉踏實刻苦的訓練和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不斷突破自我,向著「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邁進。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星期五(3月2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全球40多位工商界巨擘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的《幽燕金秋圖》前,與國家領導層圍坐一堂。但一個細節卻引發熱議,蘋果CEO庫克(Tim Cook)未出現在這場高規格會晤的名單中,成為大合照的「缺席者」。

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2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並拍攝大合照。

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2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並拍攝大合照。

今年與去年比較,國際商界與國家領導人的會晤名單出現耐人尋味的轉變。參會企業涵蓋美、德、法、英、日、韓、沙地、巴西8大經濟體,歐洲企業數量有15家,遠超美國的4家。當蘋果庫克忙著在中國到處「打卡」、在內地的Apple Store與消費者自拍時,其與會「入場券」已悄悄喪失了。

蘋果庫克曾到上海apple store 。

蘋果庫克曾到上海apple store 。

出席者以產業性質劃分,包括物流(聯邦快遞)、汽車(平治、豐田)、生物醫藥(賽諾菲)、半導體(SK海力士)、能源(沙地阿美)等七大產業巨頭齊聚,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閉環。

分析指,這種轉變背後,是中國對外合作邏輯的策略性升級,凸顯中國在關鍵科技領域的「多頭下注」,透過綁定歐洲車企如平治、BMW,不僅是避險美國對華技術封鎖的策略,也是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注入競爭活力;至於亞洲半導體如韓國三星、SK海力士,以分化美西方科技聯盟,直指晶片供應鏈自主可控的目標。

而沙地阿美(石油)、淡水河谷(鐵礦)的高層亦作為座上賓,也是直指能源與原料供應鏈的自主,建立抵禦外部衝擊的「安全網」,尤其在新能源與製造業升級的關鍵窗口期,資源穩定供應成為「重中之重」。

國家主席習近平。新華社圖片

國家主席習近平。新華社圖片

至於橋水達利歐、黑石蘇世民等金融巨鱷現身,為跨國資本流動鋪路,透過吸引國際資本參與產業投資,中國正將全球資金引入「一帶一路」與科技創新領域,形成「資本 - 產業 - 市場」的良性循環。

另會場座次的排列,也解讀了中國產業政策的「密碼」,第一排包括8位企業家,代表8大經濟體加8大產業,包括美國(聯邦快遞)vs德國(賓士)、法國(賽諾菲)vs英國(匯豐)、日本(日立)vs韓國(SK海力士)、沙地(石油)vs巴西(鐵礦),既平衡了大國關係,也錨定了關鍵產業。

至於第二排, 橋水與黑石分列兩側,美中貿易委員會與英中貿易協會隔空相對,三星的李在鎔與豐田的豐田章男並肩而坐,暗示產業合作需以資本為紐帶,以行會為橋樑。

值得注意的是,物流(聯邦快遞、DHL)、生物醫藥(賽諾菲)、半導體(SK海力士)、汽車(平治、寶馬)4大領域代表佔據核心席位,正正與中美科技戰的4大戰場(晶片、新能源車、生物技術、高端製造)高度重合,反映中國正用「以歐美、以亞穩鏈」的策略,建構「去美國化」的產業生態。

有分析指,今次會晤釋放兩大訊號:包括中歐產業「聯姻」,德國平治、BMW與法國賽諾菲,對應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市場的全面開放;德國DHL物流巨頭入場,也暗示中歐班列、跨國供應鏈的深度整合。

至於三星李在鎔、SK海力士郭魯正與豐田章男同框,暗合中國芯片國產化及汽車電動化的雙軌戰略;日立的東原敏昭作為日本代表,或將在氫能、智慧製造領域與中國展開技術置換。

這種佈局是將歐洲的技術資本與亞洲的製造能力,嵌入中國主導的「雙循環」體系。

另從與會名單可窺見中國產業開放的3大優先事項,包括生物製藥、記憶體芯片、能源礦產及物流。

反觀蘋果,其在華業務仍以市場銷售為主,核心技術如芯片、作業系統始終未轉移到中國,在「市場換技術」轉向「市場控技術」的新階段,這類「輕資產」巨頭正逐漸失去政策紅利;亦有分析指,這正反映「設計在美、組裝在亞」的舊模式,已不符合中國「技術本土化、供應鏈自主化」的新要求。

蘋果的缺席是「後全球化」時代的分水嶺——當技術主權成為大國博弈的籌碼,企業的價值不再由市值決定,而取決於其在國家戰略棋盤中的座標。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