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有圖: 塔利班連奪9個省會城市,美國也想不到阿富汗失陷得這樣快

博客文章

有圖: 塔利班連奪9個省會城市,美國也想不到阿富汗失陷得這樣快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有圖: 塔利班連奪9個省會城市,美國也想不到阿富汗失陷得這樣快

2021年08月11日 18:01 最後更新:18:18

阿富汗當地議員稱,塔利班佔領了阿富汗北部的法扎巴德市,塔利班分子也在社交網站上宣布控制了該城市。據法新社報道,這是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塔利班宣布攻佔的第9個省會城市。

塔利班的節節勝利引發西方國家對外國軍隊撤離的互相指責。英國國防部說,美國與塔利班去年達成的協議是「糟糕的協議」。

美國則說,保護國家取決於阿富汗政府安全部隊。一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說,儘管美國軍方今年早些時候曾警告說,阿富汗省會城市將隨著撤軍而淪陷,但美國仍對塔利班佔領城市的速度感到驚訝。

捲土重來的塔利班在過去兩個月裡在阿富汗佔領的領土比2001年被趕下臺以來的任何時候都多。

在過去的20年裡,阿富汗的控制圖一直是一幅不斷變化的畫布。在這裡,我們看一下誰控制了哪些地區的波動情況。

最近幾周,由於美國軍隊的撤出,塔利班似乎膽子更大了--從政府軍手中奪回了許多地區,並佔領了一些省會城市。

昆都士、薩爾普勒、塔洛坎和謝貝爾甘等北部城市以及西南部的紮蘭季相繼落入塔利班之手。

圖中紅色部份由塔利班控制,藍色由政府軍控制,黃色是在爭持中。阿富汗全國多數地區已被塔利班控制。BBC圖片

圖中紅色部份由塔利班控制,藍色由政府軍控制,黃色是在爭持中。阿富汗全國多數地區已被塔利班控制。BBC圖片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研究顯示,塔利班武裝分子現在在全國各地都有強大的存在,包括北部和東北部以及加茲尼和邁丹瓦爾達克等中部省份。他們還在向西部的赫拉特以及南部城市坎達哈和拉什卡爾加逼近。

所說的控制是指行政中心、員警總部和所有其他政府機構被塔利班控制的地區。

2001年11月,美國軍隊及其北約和地區盟友逼使塔利班下臺。但是儘管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阿富汗政府軍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支持和培訓,塔利班還是重新集結,即使美軍仍在,塔利班已逐漸在偏遠的地區恢復了實力。

他們的主要影響區域是在其南部和西南部的傳統據點周圍--北部的赫爾曼德、坎達哈、烏魯茲甘和紮布林省。但是,在西北部法利亞布省南部的丘陵和東北部巴達赫尚省的山區也有。

圖中紅色部份由塔利班控制,2017年時,塔利班只控制少部份地區。BBC圖片

圖中紅色部份由塔利班控制,2017年時,塔利班只控制少部份地區。BBC圖片

BBC在2017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塔利班完全控制了少量地區。但他們在阿富汗的許多其他地區都很活躍,在一些地區每週或每月都會發動襲擊。

據報導,約有1500萬人--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塔利班控制的地區,或者是塔利班公開存在並定期對政府軍發動攻擊的地區。

塔利班在堅守陣地嗎?

儘管他們現在控制的領土比2001年以來的要多,但當地的情況卻不穩定。

政府被迫放棄了一些地區行政中心,因為它無法承受來自塔利班的壓力。其他地區則被武力佔領。

在政府能夠重組其部隊或召集當地民兵的地方,它已經奪回了一些失去的地區--或者這些地區的戰鬥仍在繼續。儘管大多數美軍在6月離開,但仍有少數美軍留在喀布爾,美國空軍在最近幾天對塔利班陣地進行了空襲。

阿富汗政府表示,它已經向所有受到塔利班威脅的主要城市派出了增援部隊,並在全國幾乎所有地區實行了長達一個月的夜間宵禁,以阻止塔利班入侵城市。

叛亂分子週五佔領了尼姆魯茲省的紮蘭季--這是他們近年來首次佔領一個省會。紮蘭季是靠近伊朗邊境的一個主要貿易中心。北部城市在幾天內就淪陷了。

塔利班還在爭奪對拉什卡爾加的控制權,並向赫拉特和坎達哈等中心城市逼近。然而,他們在領土上取得的成果加強了他們在談判中的地位,並且還取得當地的稅收和物資。

據報導,塔利班還控制了一些主要的邊境口岸,包括通往巴基斯坦的主要門戶斯平布爾達克。

塔利班通過控制過境點,進入該國的貨物的關稅現在由塔利班收取--儘管由於戰鬥導致貿易量下降,但還有不錯的收入。舉例來說,與伊朗交界的伊斯蘭卡拉(Islam Qala)每月能夠產生超過2000萬美元的收入。

塔利班正一步步朝向控制整個阿富汗的方向邁進。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緬甸發生大地震,意外掀起中美軟實力競爭討論。中國航天技術、人道外交協同推進,積極參與救災;反觀美國,「黃金72小時」已過,救援隊未見影,美軍更質疑中國衛星圖像精準定位救援,會暴露美方在緬甸的一舉一動。

2023年3月28日,緬甸中部發生7.9級強震,至今逾2000人喪生,數千人受傷,造成大規模破壞,災情遍及泰國、中國雲南等。地震發生後,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和迅速回應,尤其參與救援行動,而中國成為首批抵達緬甸的國際救援隊,在地震發生後18小時內抵災區,並在3月31日成功救出6名倖存者,中方還承諾提供價值1400萬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又派出約400名專家和醫護人員進行救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更調度14顆衛星觀測災區,透過衛星影像精準定位重災區,協助救出倖存者。

中國成為首批抵達緬甸的國際救援隊,並在3月31日成功救出6名倖存者。

中國成為首批抵達緬甸的國際救援隊,並在3月31日成功救出6名倖存者。

相對而言,美國的反應卻顯得遲緩。美國駐緬甸大使館於30日宣布將提供200萬美元援助,惟這一數額與中國的承諾相比,顯得微不足道。

《華盛頓郵報》31日報道指,地震發生3天後,美國救援隊尚未抵達緬甸,反映出特朗普顛覆了美國過去在救災中的角色。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31日報道稱,目前還不清楚美國救援隊何時抵達緬甸。截至31日下午,地震「黃金72小時」已經過去。

有前官員和國際援助機構負責人指,這一延遲主要是由於特朗普政府在削減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預算和人員方面的決策。

美國駐緬甸大使館一名官員對《華盛頓郵報》表示,一個由3名USAID工作人員組成的代表團計劃在未來幾天內抵達緬甸,但目前不打算部署一支災難援助響應小組(DART)。

USAID經費削減和裁員,美國在緬甸的發展項目幾乎全數被取消,許多項目本來可用於震後的救援和恢復工作。

USAID經費削減和裁員,美國在緬甸的發展項目幾乎全數被取消,許多項目本來可用於震後的救援和恢復工作。

美國的援助政策在這次災難中暴露出來。特朗普在其第二次任期內表明,要關閉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並已削減對外援助的經費。據一名USAID官員稱,兩年前,土耳其和敘利亞發生7.8級地震後,美國在一天之內就派出了一支災難援助響應小組,隨後迅速部署了兩支城市救援隊,但目前政策改變,使這種能力受限制。

因為USAID的經費削減和人員被裁減,美國在緬甸的發展項目幾乎全數被取消,今年2月,美國削減了緬甸40個發展項目中的39個,其中許多項目本來可用於震後的救援和恢復工作。同時,USAID緬甸特派團的15名官員中,有14人在2月被無限期停職。地震發生後,美國政府已忙著召回其中幾名官員。

前USAID官員Chris Milligan直言,美國因關閉政府的應急響應部門而無法及時反應,讓其他國家,如中國,在這種災難中走到了最前線,也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美國在國際救援中的空缺。
緬甸的國家管理委員會在4月1日報導中指,截至當天,地震已造成2056人死亡,數千人需人道援助,這使得國際社會對人道救援的需求比以往更為迫切。隨著中國的救援隊增援,來自印度、馬來西亞、俄羅斯及其他國家的救援團隊也相繼抵達緬甸,形成了一個多國參與的救援網絡。

緬甸地震受災前後的衛星影像圖對比。

緬甸地震受災前後的衛星影像圖對比。

中方調度14顆衛星為救援提供精準影像 引起美軍方關注

另一方面,中方緊急調度14顆衛星,不僅幫助緬甸取得災後有效數據,亦更精準識別建築倒塌、道路損毀等災情,為救援部署提供關鍵依據。而最關鍵是,衛星資料亦能為物資運輸規劃路線,提供適當的臨時安置點選址。

惟有外媒指,中方調度衛星的動作,引起了美國軍方的特別注意,因美方「完全沒想到中方在衛星領域已經強大到這個程度了」,讓五角大樓感不安。

因中方調動14顆衛星緊急變軌,短時間內完成對災區的全覆蓋掃描,即時傳回精準影像,這種快速反應能力,說明中方衛星已具備靈活機動和協同作戰潛力

緬甸作為連接印度洋和中國西南部的樞紐,其戰略價值不可取代。有分析指,美國一直以來都試圖透過所謂的「民主改造」和軍事滲透,將緬甸納入其印太戰略體系,形成對中國的包圍。

但當下中方的衛星變軌技術,不僅能用於救災,也可應用於軍事偵察,能精準捕捉關鍵設施動態。美方擔憂的是此類技術若用於軍事領域,將削弱其「先敵發現、先敵行動」的全球監控優勢,進而影響航母打擊群和戰略轟炸機的部署效率。美方在緬甸的一舉一動,也都將被中方收入眼下。

簡單來講,中方衛星變軌援助緬甸地震,既是對美國太空技術優勢的挑戰,也是體現了國際責任擔當。而美國在緬甸問題上的「小動作」本質是其地緣政治工具化的延續,但因行動力不足與戰略短視,反被中方的高效與務實反襯出劣勢。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