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空氣污染嚴重,香港科技大學昨日公布,將與港府合作開展為期三年的開創性跨領域研究,從海、陸、空監測空氣質素,研究臭氧造成的空氣污染問題。研究團隊利用遠洋船隻和直升機機隊作為移動監測平台,搭載空氣傳感系統量度空氣污染物,監測實時濃度水平。團隊指研究有助制訂控制區域臭氧的科學政策。
資料圖片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日在網誌提到,環保署在去年開展的兩項行動,包括與科大及政府飛行服務隊合作,借助直升機在上空實時空氣監測及空氣污染物採樣,確認當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成分,配合區域臭氧問題的研究,提升整體空氣質素;以及引入便攜式「聲學相機」,快速找出源自工商處所噪音的位置及水平,調查人員至今成功處理接近四十宗工商業噪音投訴個案。
資料圖片
科大指,團隊利用遠洋船隻和直升機機隊作為移動監測平台,其空氣傳感系統可在地面與六百米高度之間的香港空域及橫跨香港東西的海域,量度氮氧化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以及懸浮粒子(PM10、PM2.5)等空氣污染物的實時濃度水平。
資料圖片
團隊亦會採集空氣樣本分析與臭氧形成有關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種類,並與本地和大灣區研究人員共同建立研究計畫,追蹤造成香港臭氧污染的污染物源頭和其傳輸路徑。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右六)、科大校長史維教授(右五)及其他來自環保署和飛行服務隊等團隊成員。
《施政報告》提出支持籌建本港第三間醫學院,其中表明有意爭取開辦的科技大學,本月初成立校董會顧問小組為校方提供意見,並由前醫管局主席、前港大校委會主席梁智鴻擔任小組主席。
梁智鴻接受訪問表示,醫學界需要透過科研持續發展,而科研是科技大學建校理念和強項,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學領域有一定成績,希望新的醫學院提供內外全科訓練的同時,亦培訓具科研背景的醫生,他強調並非要為現有兩間醫學院,帶來惡性競爭。
科技大學
梁智鴻又說,同意新醫學院以招收第二學位學生為主,認為醫生需要醫術,也需要人生經驗和同理心,相信原本已完成基本學位的人士處事較成熟。他亦認同,醫學院開辦初期,招收約50名醫科生,是適合的數目,之後會逐步增加。
對於科大校長葉玉如曾表示,第三間醫學院的構想定位為「醫工結合」,希望培訓具醫學,以及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工程知識的人才,梁智鴻指出,最終定位要由校方決定,但醫療發展一日千里,科技有助前線醫護工作,令流程更順利和精準,又相信師資和籌集資金方面不會有問題。
資料圖片
梁智鴻又指醫學院和教學醫院選址不一定限於大學本部或附近,他認為開辦初期任何一間綜合醫院也可以成為教學醫院。
理工大學和浸會大學早前都表示有意設立第三間醫學院,理工大學回覆查詢說正籌組專責工作小組,針對醫學院策略定位、課程設計、收生安排和教研設施等提供意見,並按時向政府提交建議書。浸大早前表示,已向政府工作組遞交意向書,並已成立籌備委員會,向工作組闡述新醫學院的策略定位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