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美關係走向緩和

博客文章

中美關係走向緩和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美關係走向緩和

2021年10月26日 19:36 最後更新:19:43

中美關係近日發生微妙變化。

今日(10月26日)上午,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應約與美財政部長耶倫舉行視頻通話。新華社公布消息指,中方表達了對美國取消加徵關稅和制裁、公平對待中國企業等問題的關切。雙方同意繼續保持溝通。

而美國財政部則發表聲明指,二人討論了美國和中國的宏觀和金融發展,認同兩國的發展對全球經濟有重要影響。耶倫向劉鶴坦誠提出關切的問題,不過美方聲明就沒有提到,耶倫具體提出什麼議題。

耶倫和劉鶴開會前接受《紐約時報》採訪,談及上任特朗普政府對3600億美元中國貨徵收的關稅時,質疑關稅設計得不好,這些關稅無助於美國經濟,只是對美國消費者徵稅。

綜合分析劉鶴和耶倫通話及耶倫事前的訪問,可以理出一點思路:

1. 中方「應約」和美方對話,是美方有事想傾。

2. 中方明言要求美方取消加徵關稅和制裁。而耶倫事前的訪談承認對中國貨加徵關稅沒用,主要由美國消費者付鈔。這等如承認關稅加劇了美國通脹,所以應該降低。

《紐約時報》的報導援引兩名參與中國決策的人士的話稱,中國官員歡迎美國採取任何單方面取消關稅的舉措。但他們表示,中國不願意停止其廣泛的工業補貼以換取關稅協議。換言之,美國你單方面降稅吧。

3. 美方沒有披露她「關切的問題」。一般相信,美國要求中國取消工業補貼事少,要解決美國本身通脹高企、經濟乏力事大。

美國9月通脹CPI連續16個月上漲,9月CPI同比上漲5.4%,超市場預期的5.3%,連續第5個月同比增長超過5%,為2008年7月以來最高水平。由於之前美國政府向市民派錢,即使物價急升,他們都有錢照買,開始進入一種經濟停滯、但物價飛漲的狀態。

所以外界估計美國關切的問題一方面希望中國減緩美國通脹,盡量保持輸美貨品不要大幅加價,同時希望中國控制人民幣匯價不要大升,以免美國輸入性通脹大增。另一方面希望中國加大力度採購美國貨品,支持美國經濟,減少美國貿易赤字。

4. 今次「劉耶會談」似乎談得不錯。會後雙方披露的訊息不多,外交談判雙方無嗌交,就沒有太多內容披露,如今中美雙方的經貿談判,也出現這種狀況。對上一次10月9日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通話,亦是如此。

高人拆局,話中美的經貿會談有成果,雙方近期暫時進入一個平和期。

可以盤點一下9月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進行電話直接對話前後,雙方的動作,見到美國讓步多,中國讓步少。

中國方面,1. 中國原訂在8月20日在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反外國制裁法》納入《基本法》附件三,讓香港通過相關法例,結果推遲了。

2. 中國大增從美國進口天然氣。10月1日,美國全球風投液化天然氣公司與中國中石化公司,簽署了一項20年液化天然氣供應協議,此舉將使中國從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翻一番。中國顯然想把未來把從澳洲進口的液化天然氣大單,轉給美國。

至於美國方面,1. 美國司法部在9月24日同意加拿大終止引渡孟晚舟,成為中國外交上重大的勝利。2. 美國在10月初,同意對華為和中芯國際發出1030億美元出售商品和技術的許可證,其中610億歸屬華為,420億則歸屬於中芯。雖然放寛後美國高通公司可以提供給華為的只是4G旗艦芯片而非5G芯片,但華為已打出重大缺口。

3. 美國減稅。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10月6日表示,擬重新豁免對549類中國進口貨品加徵的關稅,大約佔加關稅產品四分之一。這是走出減關稅的第一大步,而中國則要求美國對所有加徵關稅的中國產品全面降稅。

結論是美國對中國的讓步較多,雙方的關係正走向緩和。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揭特朗普縮沙之謎

 

美國現政府決策之飄忽,令全世界無所適從。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周三突然宣布收窄關稅戰的範圍,除了中國之外,對其他所有國家暫停徵收所謂「對等關稅」90日。美國精英媒體說,特朗普一聲暫停,等於認了一半輸。問題是以特朗普如此好勝的性格,為什麼會認輸呢?

彭博社星期四發表一篇文章,揭開特朗普逆轉「對等關稅」決定背後的內幕,標題為《債市混亂、交易瘋狂、再加上戴蒙--特朗普關稅扭轉的內幕》。文章指,特朗普的所謂「對等關稅」於周三午夜剛生效,特朗普就關注金融市場的表現,當時美國的長債價格急速下跌,收益率飆升,10年期美國國債債息在短時間內急速爬升,升近4. 5厘的水平,創下2001年以來最大的3日之內漲幅,顯示債價正在崩盤。

彭博指,特朗普面臨最糟糕的局面,是那些因為選民對通脹不滿而將他送入白宮,如今那些選民卻面臨著物價和借貸成本皆升的雙重壓力。特朗普承認,「人們開始有點不安」。他在決定對大多數國家暫停90日大幅加稅之後,在白宮南草坪會見幾名賽車手時承認,「這決定很大程度上是由金融市場混亂所致,我覺得人們有點過火了,他們有點吵鬧,有點害怕」。

全球最大銀行摩根大通的首席執行官戴蒙的評論,也都引起特朗普的關注。戴蒙在電視機前發表評論,首先由讚賞特朗普的貿易政策開始,說特朗普得出全球貿易不公的結論完全合理,但戴蒙也同時鼓勵外交政策制定者「要保持冷靜,嘗試協商一些貿易協議。戴蒙警告說「市場不總是正確的,但有時是正確的」。

顯然戴蒙從恭維特朗普的貿易政策開始,然後提出警告,特朗普就找到一個接受意見的下台階,決定暫緩對絕大多數國家90日實施「對等關稅」,只是徵收10%的所謂「基準稅率」。

當香港的投資者擔心特朗普對中國的驚人加稅,會摧毀內地和香港股市的時候,其實真正的風險在於美國的金融市場。美國的股債雙殺,已經令到很多人極度恐慌,因為通常美股下跌的時候,美債作為避險資產就會上升,但這次是美股和美債同步下跌,證明市場開始對美國資產失去信任,拋售一切美國資產。

近日3年期的美國國債拍賣慘淡收場,當時財政部發售58億美元債券,認購的冷淡情況令人詫異,美債作為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的地位正在崩潰。華爾街投資大佬Peter Schiff 在X平台發出警告,說債券市場正在崩盤,10年債息快速上升到超過4.5厘的水平,30年債息超過5厘,如果明天不緊急宣布減息和大規模的量化寬鬆,就可能會出現1987年式的股市崩盤。雖然一日之後,聯儲局並沒有減息亦沒有量寬,股市並未崩盤,但在特朗普宣布暫停加稅,美股大幅反彈一日後,亦急速回落。

美債的危機是在於有大量的對沖基金,是用巨額的槓桿去做美國國債現貨和國債期貨之間的價差交易,由於價差往往很微小,對沖基金的槓桿率達到本金的50到100倍,而這種價差交易涉及一萬億美元的巨大持倉量。如果美國國債價格急速波動,這些價差交易就可能因為追收按金而爆倉,這是一個潛在的大炸彈。

簡而言之,這場由特朗普觸發的金融危機,正在慢慢發酵當中,最危險的並不是中國金融市場,而是美國的債市和股市,大家都不知道全世界對美元資產失去信心會發生什麼事,最怕就是美國崩盤會拖累全球市場。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