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DIY家居健身室 減外出運動風險

生活事

DIY家居健身室 減外出運動風險
生活事

生活事

DIY家居健身室 減外出運動風險

2022年06月06日 07:00

疫情緩和,防疫措施進一步放寬,大家已可重回健身中心,然而脫下口罩做運動,潛在風險或許更高。若想留在家中操肌鍛煉,又擔心欠缺健體器材?何不物盡「奇」用,將日常用品變身成為運動神器,自製家居健身室!

靈活組合更實用

更多相片
DIY家中運動神器,減健身室除口罩運動風險。

DIY家中運動神器,減健身室除口罩運動風險。

DIY家中運動神器, 減健身室除口罩運動風險。

DIY家中運動神器, 減健身室除口罩運動風險。

DIY家中運動神器,減健身室除口罩運動風險。

DIY家中運動神器,減健身室除口罩運動風險。

DIY家中運動神器,減健身室除口罩運動風險。

DIY家中運動神器,減健身室除口罩運動風險。

DIY家中運動神器,減健身室除口罩運動風險。

DIY家中運動神器,減健身室除口罩運動風險。

香港健身愛好者為數不少,只是月前疫情嚴重,健身中心悉數要暫停營業,運動無門下,許多人為免體重與日俱增,紛紛改為留家鍛煉。雖然家居運動不受時間地域所限,但是往往因居住環境太過狹小,未能擺放大型健身器械,以致操肌計畫無法全面實行。

其實要強身健體,也不一定要在健身中心狂操,只要花一點心思創意,製作別出心裁的健身器材,一樣可將家居變成實用的健身室。

DIY家中運動神器,減健身室除口罩運動風險。

DIY家中運動神器,減健身室除口罩運動風險。

事實上,許多平日不起眼的家居用品,均是上佳的健身器具,這些物件不但能靈活組合成不同的健身用具,增加運動趣味,更能提供適當輔助,有效提升身體狀態,好像以水桶、米袋及書本等進行負重運動,或是利用水樽進行簡單的健身操,既改善心肺功能,亦可增強肌力及達到消脂的作用。至於利用毛巾、雨傘或伸縮棍,則可配合進行推胸、旋臂等伸展動作,提升身體不同部位的柔韌度。

小心安全至上

要留意的是,使用家居物品作為健身器具,必須安全為上,最好是能在家中找一個寬敞舒適的位置進行,而在運動之前,也得檢查所使用的工具是否穩妥,因為假若物品出現破損,或是遇上盛滿水的瓶子未有蓋好等情況,都有可能影響運動時的安全,特別是要衡量每種物件是否適合自己,例如以書本、水桶或米袋進行負重運動,須留意重量是否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以內,以免身體受傷,得不償失。最後提醒各位要恆常訓練,畢竟家居運動「神器」並非正規的健身器械,要勤加鍛煉才能達致滿意效果,有興趣者,不妨試試跟着以下介紹的多組動作進行操練。

善用家居四寶

‧毛巾化身阻力帶

DIY家中運動神器, 減健身室除口罩運動風險。

DIY家中運動神器, 減健身室除口罩運動風險。

預防肩周炎:雙手握着毛巾兩端,右手放於頸後,左手則置於腰間,之後伸展右臂,左手上移,向上拉扯的姿勢維持十秒再返回原位,重複伸展動作五次,左右手交替練習,能提升肩部關節的柔韌性,預防出現肩周炎。

水樽助自調輕重

DIY家中運動神器,減健身室除口罩運動風險。

DIY家中運動神器,減健身室除口罩運動風險。

‧強化三角肌:雙手各握盛水水樽,垂下放於身體兩旁。同時提起雙手手臂至肩部水平位置,保持手踭不完全伸直,之後再慢慢回復原來姿勢,重複動作十次,能鍛煉肩膊三角肌肌肉。

咕𠱸助保平衡度

DIY家中運動神器,減健身室除口罩運動風險。

DIY家中運動神器,減健身室除口罩運動風險。

‧訓練核心肌群:身體平躺墊上,雙臂伸直放於頭部兩側,雙腿屈膝提起成九十度,並將咕𠱸放於腳脛之上。之後保持下肢姿勢,雙手提起,將上身捲腹至指尖能夠接觸咕𠱸,然後返回原位,重複動作十次,可增強腹肌力量,提升核心肌群穩定性。

伸縮棒維持幅度

‧增肌肉力量:手握伸縮棒兩端坐在椅上,再將棒子放於背後肩膀位置,之後身體輪流向左右扭動,做十次,能改善胸、腰椎的活動幅度,並增強腹內外斜肌及背部肌肉力量。

DIY家中運動神器,減健身室除口罩運動風險。

DIY家中運動神器,減健身室除口罩運動風險。

想知更多健康資訊 請到WeCare Health專頁瀏覽 按此

https://www.facebook.com/wecarehealthhk

日本眼科醫生教簡易「手機驗眼術」即可快速得知眼睛健康狀況,並分享3方法擊退眼睛疲勞。

長時間用眼導致眼睛疲勞

現代人因長時間盯著電視、手機以及電腦等電子產品,常面臨眼睛疲勞問題,長期下來可能引起眼球充血、乾澀,甚至永久影響視力。然而,許多人往往難以判斷自己的眼睛健康狀態。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眼科醫生教超易「手機驗眼術」

為了迅速檢查眼睛健康,眼科醫生森岡清史在日本節目《教えてもらう前と後》介紹了一個簡易的「手機驗眼」技巧,只需使用一部具備攝像功能的智能手機,就能快速評估眼睛的健康狀況。第一步先找到一處較為昏暗的環境,然後開啟手機閃光燈,從2至3米的距離拍攝眼睛。

《教えてもらう前と後》節目截圖

《教えてもらう前と後》節目截圖

「紅眼」代表健康 「黑沉」代表過度疲勞

拍攝完後可以發現,有些人的眼睛會出現「紅眼」現象,而有些人則不會。若照片中的眼睛呈現明顯「紅眼」情況,則代表眼睛「超級健康」。反之,若眼睛看起來黑黑沉沉,則可能表示眼睛「過度疲勞」。森岡醫生解釋,正常的瞳孔在黑暗環境下會擴大,進而讓更多光線能夠進入視網膜的後方。若眼睛疲勞,瞳孔會無法正常擴張,光線就無法進入眼底,因此便不會出現「紅眼」現象。

《教えてもらう前と後》節目截圖

《教えてもらう前と後》節目截圖

對抗眼睛疲勞3種方法:

1. 望遠處

望向有雲的天空相比晴天效果更佳,因為晴天藍光會較多。

2. 敷眼

不少人會選擇敷眼消除眼睛疲勞,不過建議先冷敷1分鐘後再暖敷3分鐘,紓緩效果會更佳。

3. 用牙刷末端按摩太陽穴

森岡醫生表示,用牙刷末端用力按摩太陽穴10秒,有助於放鬆眼部肌肉並改善眼周血液循環。

《教えてもらう前と後》節目截圖

《教えてもらう前と後》節目截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