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邁出了罕見的一步,宣布一次過加息0.75厘,將指標利率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從原本的0.75至1 厘,升至1.5至1.75 厘。這是27年來美聯儲首度一次加息0.75厘。今年聯儲局已在3月、5月分別加息0.25厘和0.5 厘,即3次會議合共加了1.5厘,加息之快之猛,近年未見。
聯儲局如此下猛藥,皆因美國通脹升得驚人。3月通脹升到8.5%高位,4月回落到8.3%,以為開始加息,通脹即使不急回也會慢回,怎料5月通脹再上8.6%高位。既然通脹發高燒,聯儲局只能開出很猛的退燒藥方。
為何美國通脹如此失控?主要是政策失誤:1.拜登政府去年初上場後,大力投放1.9萬億美元抗疫開支。2.聯儲局瘋狂放水。3.美國在自己有病時還對俄羅斯大加制裁,拜登把石頭重重砸在自己的腳上。附加一點的是特朗普年代對中國產品加徵的關稅,如果拜登一下子全部取消,也有助通脹降溫,但拜登基於政治原因,遲遲不取消,就雪上加霜了。
聯儲局未來還會怎樣加息?
聯儲局的問題是怕痛,大力加息之餘,又要派定心丸。主席鮑威爾在宣布加息後的記者會上稱,通脹形勢令聯儲局6月加息0.75厘,「預計這不會成為常態」。聯儲局需要先發制人行動,這樣之後有更多選擇餘地。(這樣慢還叫「先發制人」?) 鮑威爾預計下次7月議息時,將在單次加息0.5厘或加息0.75厘之間「二選一」。
從市場定價看,外界預計聯儲局將在6月、7月、9月的3次議息會議上加息累計加息2 厘。除了剛剛宣佈的加息0.75厘 ,7月最有可能加息0.75厘 ,9月也將加息0.5厘。屆時聯邦基金利率將升至2.75至3厘。
另外市場預計加息要去到明年才停止。反映聯儲局成員意向的利率點陣圖
顯示,所有聯儲官員都預計,到今年底指標利率將升至3.0 厘以上(現在是1.75 厘)。另外有16人預計明年利率將處於3.5厘以上,其中5人預計利率超過4 厘。但有一人預計利率會降至3.0 厘以下,這意味著他預計明年加息後會減息。
聯儲局連番加息後,美國經濟可以軟著陸嗎?
所謂軟著陸是美國通脹回落到合理水平,但經濟不至衰退。如今看來想軟著陸有很大難度,主要問題有:
1. 美國勞工市場緊張。疫情令美國勞動力市場發生結構性變化,會制約聯儲局加息的效果。美國失業率已經連續3個月保持在3.6%的歷史低位,美國勞動力市場嚴重供需失衡狀態,主要因為美國勞動參與率始終未能完全修復,截至4月末,美國勞動參與率雖較2020年4月的60.2%回升至62.3%,但依然低於疫前的63.2%,即是有170萬人即1%的美國勞動力是完全退出了市場。疫情影響了人們生活方式,降低就業參與意願。
2. 經濟失速。聯儲局預計2022年美國GDP增長1.7%,較3月預期增速2.8%大幅下調1.1個百分點。美國經濟在快速加息時嚴重失速。
3. 普京報復。踏入冬季使用能源高峰時,11月美國中期選舉之際,普京會出什麼招數推高能源價格,來報復美國的制裁呢?
結論是美國經濟不但難以「軟著陸」,想通過有限衰退來換取扭轉高通脹也絕非易事。「衰退」或「滯脹」風險大增。美國凛冬將至,香港要預備美國經濟出事的外溢效應。
盧永雄
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可以如此凌辱其他國家,的確讓我們大開眼界。
特朗普1月7日在他的海湖莊園召開記者會,談到多個敏感問題,在短短一小時內作出多項令人震驚的聲明。
第一,特朗普呼籲用經濟手段吸收加拿大成為美國的一部分。
第二,他不排除使用武力奪取巴拿馬運河和格陵蘭島。
第三,他要將墨西哥灣改名為美國灣,稱「美國灣,多麼美麗的名字啊!」
第四,要求北約國家將國防開支提高至GDP的5%。
特朗普並未解釋這些看似不可能的目標,如何能夠實現。他被問到會否避免在巴拿馬運河或格陵蘭島採取軍事或經濟脅逼手段的時候表示:「不,我不能向你保證這二者中任何一個,但我可以說,為了經濟安全,我需要巴拿馬運河和格陵蘭島…這可以保護自由世界,那兒(格陵蘭島)到處都是中國船隻,到處都是俄羅斯船隻,我們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的。」
對於特朗普這些令人震驚的言論,受影響的國家可以用「噤若寒蟬」來形容。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說,加拿大不可能成為美國一個州。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重申格陵蘭島是非賣品,但她不忘對美國說軟話:「總比中俄有興趣好」。而巴拿馬總統穆利諾回應稱,不會在特朗普上任前,評論任何特朗普的論調。
外媒評論普遍認為,特朗普這些採取更加大膽的言詞,是認為自己得到授權,可以隨心所欲地發表言論。媒體大多認為他只是擺出一個脅迫的高姿態,為他自己1月20日上任做勢。不過,如果就此將特朗普同時提出多個侵略性的目標僅視為空言,可能也低估特朗普代表美國的野心了。
特朗普正在實現將美國作一個角色轉換,過去美國以「世界警察」自居,聲言以維護正義為目的,面對他國入侵其他弱小國家的時候會出手制止,1990年出兵攻打伊拉克,制止其侵佔科威特,就是一個例子。
雖然這些行為客觀上是鞏固美國在地區內的地緣政治影響力,但至少也是戴上一個「世界警察」的正義假面具。然而特朗普就完全將這個假面具放下,胡亂找些借口,赤裸裸地霸凌弱小國家。
特朗普這些行為,是一種典型的霸權主義(Hegemonism), 霸權主義指大國、強國、富國欺侮、壓逼、支配、干涉和顛覆小國、弱國、窮國,不尊重他國的獨立和領土主權,對別國進行強行的控制和統治。
西方的資本主義國家充滿著霸權主義歷史,近代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美國甚至亞洲的日本,都在全世界侵佔土地,略奪資源,成為霸權大國。上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由幾個霸權主義國家,為搶佔殖民地和爭奪世界霸權而起。而第二次大戰的三個軸心國----德國、意大利和日本,更和特朗普相類似,突出本民族的優越性,排斥異族。納粹德國要統治全歐洲,軍國主義的日本就要在亞洲建立起所謂「大東亞共榮圈」,其實就是一個日本帝國。當年的日本將所有自己本土的主要機構命名為帝國,例如在1886年把東京大學改名為帝國大學,就是這種霸權主義的重要表徵。二戰之後,美國試圖稱霸世界,「杜魯門主義」就是美國全球戰略擴張的典型,借「遏制共產主義」為名實行擴張主義,之後就是美蘇兩國幾十年爭霸。
特朗普展現的是赤裸裸的霸權主義,主要有幾個特徵:
第一,公然聲稱以經濟或軍事手段,想侵佔其他國家的領土,包括丹麥的格陵蘭島和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這是對他國主權的赤裸侵犯。
第二,以極高關稅壓榨其他國家,最突出的對象是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
第三,以各種名目索取經濟利益。特朗普要求北約國家將軍費佔GPD開支由2%增加至5%,背後亦是針對著龐大的軍火交易利益,因為歐洲國家要增加軍費,其中一個主要開支就是購買軍火,而現令世界最昂貴的軍火,例如戰鬥機或導彈,美國是主要生產國。
即使軍費佔GDP 2%的要求,目前北約32個成員國當中,亦只有23個國家達標。如果美國真的是不斷脅逼其他北約國家要將軍費增至5%,美國抽水之餘,亦會將這些國家的經濟資源抽乾,所以想在美國的軍事保護傘之下存活,亦不是那麼容易。而美國自己的軍費亦只佔GDP 3.2%,卻要求他國增加至5%。
總的來說,特朗普教曉世人什麼叫做霸權主義,而對抗霸權主義除了敢於發聲反抗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己擁有足夠的軍事和經濟實力,才可以和美國抗衡,否則就會跌入一個任人魚肉的境地,好像加拿大那樣,雖然她擁有僅次於俄羅斯的世界第二大領土,但由於對美國過份依賴,結果就淪落到被特朗普日日叫做「美國第51個州」的喪權辱國下場。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