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上場,行政會議馬上拍板,公務員劃一加薪2.5%,不計低中高,5月時當局公布,作為公務員加薪指標之一的薪酬趨勢調查結果,高、中、低級公務員薪酬趨勢淨指標為7.26%、4.55%及2.04%。
根據薪酬趨勢調查,高級公務員加薪幅度淨指標高達7.26%,為1996年以來最高,外界視調查結果給政府造成難題,若真的加那麼多,市民將很大反應,市民感覺過去一年經濟狀況很差,若高級公務員仍大幅加薪,完全背離市民大眾期望 ; 反過來說,加幅若遠低於公務員薪酬趨勢調查,也擔憂公務員反對,公務員加薪成為兩難的局面。
中、高級公務員加薪幅度低於薪酬趨勢調查指標。
上屆政府原應就公務員加薪下決定,然而行政會議臨時抽起議程,最終沒有決定,把這燙手山芋拋給本屆政府,本屆政府剛上任即作出決定,劃一加2.5%。
這加幅低級公務員應滿意,因高於薪酬趨勢調查的2.04%,中級公務員該不太滿意,因較調查結果4.55%低,最不滿相信是高級公務員,因較調查指標低5%以上。事前政界人士已估計,高級公務員難根據薪趨調查結果加7.26%,但較多人估計加3%至5%,低於薪酬趨勢調查數字,但都屬較高加幅,結果只有2.5%,較估計為低。
政界人士議論,新政府都夠pop,敢於作決定,即使高級公務員未必滿意,但與社會大眾的期望較貼近。至於為何作此決定,政府中人就說,因未來經濟環境較差,要未雨綢繆,所以定較低的加幅。
高人說,際此艱難時刻,高級公務員應有所承擔,與市民大眾共渡時艱。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4月15日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接受報章專訪,指本港仍然面對外部勢力抹黑和制裁、潛逃者繼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本土恐怖主義及軟對抗四大威脅。在談及「軟對抗」時,鄧炳強點名指考評局前歷史科科目經理、《教育刺針》創辦人楊穎宇、時事評論員蕭若元,及被國安通緝的前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作出挑撥和分化。
鄧炳強指,軟對抗者利用看似與國家安全無關的議題分化社會,企圖令市民憎恨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例如近期某中學學生在內地參加交流活動期間輕生後,楊穎宇就作出挑撥,誣蔑事件是國家逼香港學生前往內地交流而導致。
鄧並指出,楊於2020年在中學文憑試歷史科擬定了一條涉及日本侵華的題目,明顯是反中、辱華、媚日,本質是企圖危害國家安全,「他已經『走佬』去了英國,利用不同機會進行煽動。」
翻查資料,有關試題為「『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此說?」當時教育局曾批評試題「嚴重傷害了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考評局其後決定取消有關試題。
楊穎宇2021年1月聲稱「受巨大政治壓力辭職」,質疑有人因政治需要曲解題目。考評局其後發聲明反駁,強調從沒施壓或指示楊請辭。
楊辭職後,轉去《蘋果日報》開頻道介紹香港史,《蘋果》執笠後舉家離港前往英國,當時佢接受《立場新聞》採訪,形容「走得很急」、「好似著草咁」,抵埗後才通知母親。
被通緝的前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和時事評論員蕭若元同樣被鄧炳強點名。鄧指出,兩人均以同樣方式進行分化。
高人話,「軟對抗」每日都在發生,尤其係一眾走佬外國的KOL,自恃身處海外,就成為搞「軟對抗」、煽動分化的主攻手。正如鄧局長提醒,市民要慎思明辨甚麼是真實情況,甚麼是別人煽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