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管窺天」這個成語相關的典故最早出自戰國時期莊周所撰的《莊子》,在《秋水》中有言:「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
戰國時期齊國,有這麼一位名叫扁鵲的名醫。他醫術高明,又救活了很多瀕死之人。因此,百姓們都因為他妙手回春的醫術,就把他稱作傳說中黃帝時代的神醫扁鵲,而他的真實姓名久而久之也被世人所忘記了。

網上圖片
至於為甚麼扁鵲的醫術能如此精湛,是因為他年輕時得到過一個名叫長桑君的奇人傳授醫術。當時長桑君給了他一劑靈藥,據說服藥後診視病人時,可憑肉眼看到病人五臟的情況。從此,扁鵲總是可以輕易地對症下藥,也逐漸成為人們口中的神醫。
有一年,扁鵲帶領弟子外出巡醫時,途中就剛好經過虢國都城的王宮。可是,那時王宮時人頭湧湧,宮內外的人不是在求神問鬼,就是在交頭接耳,騷動不已。片刻不到,本來那些祈禱祭事的人就開始抽泣。然後,一口棺木就映入扁鵲的眼中,似乎宮中有甚麼大人物要去逝了。
扁鵲見到這種情況,便走近宮門打探問道:「請問是發生了甚麼事呢?」把門的見扁鵲靠近,馬上拭了拭眼角的淚珠,告訴扁鵲說:「是太子患了重病啊!太子血氣運行沒有規律;膽道受阻,而致疏泄不能,就這樣突然錯倒而死了!」 太子死還不到半天,想必還沒收殮。扁鵲雙手抱拳,不慌不忙地說:「請稟告君王, 我是齊國的醫生秦越人,有能力讓太子起生回生。」
門衛一聽,以為扁鵲在胡說,不禁嘲諷他說:「人死又如何復生呢?我倒是聽過上古有個俞姓醫生治病不用湯劑,甚至一寛衣就知道疾病所在。要是你也像他一樣利害,太子再生還有點盼頭!」

神醫扁鵲像(網上圖片)
儘管扁鵲再三請求,門衛就是不答應。有見及此,扁鵲也忍不住仰天嘆息說:「您說的那些治療方法,就像從竹管看天,從縫隙中看花紋一樣。雖說我不會用你所說的治病方法,但我也自有門路。您若是不相信我說的話,可以回去看看太子耳朵裡是否有鳴響聲,鼻翼是不是微微扇動。要是這樣的話,他的腿應該還是溫熱的。」
門衛聽後驚奇得說不出話來,並趕緊進宮報告國君。在國君的陪同下,扁鵲就立刻為太子施針。不消一刻,太子就蘇醒了過來。吃過扁鵲為他配的幾劑湯藥,身體就恢復得和從前一樣了!即管扁鵲救活太子,但扁鵲也不自滿。他總是謙虛地擺擺手說:「我不能復活死人,而是太子本來就沒有死,我只是幫他恢復健康罷了。」

網上圖片
後人就從以上的史事中提煉出「以管窺天」這個成語,意思是透過竹管看天,僅見天的一小部分,並用來比喻見識片面而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