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紅襖軍兵戎相見 一句「兔死狐悲」免悲劇

史空穿梭

紅襖軍兵戎相見 一句「兔死狐悲」免悲劇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紅襖軍兵戎相見 一句「兔死狐悲」免悲劇

2025年02月10日 20:00

「兔死狐悲」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元代脫脫所撰寫的《宋史・李全傳》中,當中有言:「寶慶三年二月,楊氏使人行成於夏全曰:『將軍非山東歸附耶?狐死兔泣,李氏滅,夏氏寧獨存?願將軍垂盼。』全諾。」

南宋時期,金人侵略,因此形成了南北兩地宋金對峙的情況。然而,金朝作為新興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質仍然十分濃厚。不堪其苦的山東老百姓都紛紛加入了起兵抗金的陣營,而當中楊安兒、李全等領導的幾支紅襖軍便是規模較大的起義軍隊。

紅襖軍。(網上圖片)

紅襖軍。(網上圖片)

可是,起義軍隊又怎會敵得過金人的軍隊呢?早在義軍起事前,金人就憑着精銳的鐵騎兵和火器先後打敗了許多強國,所以在金人殘酷的鎮壓下,起義軍首領楊安兒不幸犧牲。為了安撫群龍無首的紅襖軍,楊安兒的妹妹楊妙真唯有肩負着兄長的遺願,繼續率領起義部到各地鬥爭。

楊妙真因為能騎善射,所以自稱「梨花槍天下無敵手」,甚至在紅襖軍中被眾人尊稱為「姑姑」。隨着金兵在戰事上的逐步施壓,就算是楊妙真也感到相當吃力。在看到起義軍人數日溢遞減後,楊妙真與另一位紅襖軍首領李全在磨旗山會合,並結為夫婦。由於情況不樂觀,夫妻兩人為了抗金事業能夠順利進行,只好投歸宋朝。接受了南宋朝廷招安後,紅襖軍不但被冠以「忠義軍」之名,更可獲得糧餉,實在是喜事一樁。

影視劇中的楊妙真。(網上圖片)

影視劇中的楊妙真。(網上圖片)

只是好景不長,駐紮在楚州一帶的忠義軍終被南下的金兵包圍。在毫無勝算的情況下,忠義軍只得向金軍投降。沒想到金軍來襲沒多久,宋朝就馬上派太尉夏全前來攻打楚州,這令李全的處境十分危急。眼看早已疲倦不堪的將士們,楊妙真心中也焦慮萬分。突然,她靈機一觸,心想:夏全這人先前不也是山東起義軍的將領嗎?說不定可以從他那入手呢!

一想到這,她就立刻派人求見夏全。待夏全接見她後,她就恭恭敬敬地低着頭說:「夏將軍,我知道您跟我們也一樣是從山東率眾歸附宋朝,也知道我們一路走來多不容易啊!您怎麼忍心帶兵攻打我們呢?狐貍和兔子本是同類,要是狐貍死了,兔子也自然會悲傷;如果把李全消滅了,難道您以為自己可以獨自活下去嗎?」說完,楊妙真還大大地嘆了一口氣,側身拭淚道:「真希望我們之間不要相互殘殺啊⋯⋯」聽過楊妙真一番情深義重的話後,夏全也似乎被說服,打消了攻打楚州的念頭。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世便據此典故引申出「兔死狐悲」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因同類的死亡或失敗而感到悲傷;含貶義。

「自知之名」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出自於老子所寫的《道德經》,當中第三十三章有提及:「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春秋時代,齊國相國鄒忌因為相貌堂堂,身高八尺,所以被人尊稱為「騶子」。恰巧,與鄒忌同住一城的徐公也是體格魁梧的美男子,因此兩人不免經常被人拿來比較。

一天早晨,鄒忌起床後,信步走到鏡子面前仔細端詳自己的裝束和模樣。他越看,就越覺得自己長得的確與眾不同。整理好衣裝,鄒忌帶著沾沾自喜的神情望向妻子,並問道:「你覺得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來,誰更好看呢?」

鄒忌像。(網上圖片)

鄒忌像。(網上圖片)

妻子見丈夫心情不錯,也不想掃他的興,便一邊幫他整理衣襟,一邊笑著回答說:「這還用問嗎?當然是我的夫君更好看啊!那徐公怎麼能跟夫君你比呢?」鄒忌聽到心裡樂開花了,但心裡還是明白自己其實遠比不上徐公。於是,他屁顛屁顛的跑去自己的妾侍那問道:「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更俊俏呢?」妾侍對於鄒忌的突然到來感到十分惶恐,見他問自己問題,她想也不想,連忙附和道:「當然是大人您呀!徐公雖是我們有名的美男子,可怎麼都比不上大人您呢!」這次聽到妾侍的答覆,鄒忌才真的放下心來。

翌日,客人來訪。鄒忌在跟他聊天的時候,突然想起了昨天自己問妻子和小妾的問題,心想要不也問問客人好了。他清清嗓子,煞有其事的向客人問道:「您覺得我和城北徐公,誰更好看呢?」突如其來的問題使客人迷惑不已,他搔了搔頭,還是討好的說道:「徐公當然比不上您,您比他帥氣多了!」聽了三人如出一轍的答覆,鄒忌終於放下心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徐公到鄒忌家登門拜訪。本來鄒忌還興致勃勃的在門前等待徐公,可他一見徐公那氣宇軒昂的模樣馬上就心生氣餒。明明自己比不上光彩照人的徐公,為甚麼妻子、妾侍和客人都說自己比徐公好看呢?兩人交談時,鄒忌邊思考邊觀察徐公。雖想不明白,但他還是得出一個結論:自己真的比徐公要差一些。

晚上,鄒忌在床上翻來覆去,始終因為早上的事難以入睡。想到最後,他總算找到了原因,只見他念念有詞,喃喃自語地道:「原來這些人都是在恭維我啊!妻子說我美,是因為偏愛我;妾侍說我美,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說我美,是因為有求於我。看來,我是受了身邊人的恭維贊揚而認不清真正的自我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自知之明」這個成語,指自己瞭解自己的情況和能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