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主任否定部份鼓吹港獨的參選人的立法會參選資格,惹起爭議, 前大律師公會主席陳景生發炮,轟港府做法等同以官員取代法官, 指作為政府官員的選舉主任,以參選人「非真誠」擁護《基本法》 為理由,撤銷他們的參選資格,直言等同判參選人發假誓。
陳景生指發假誓屬犯罪行為,絕不能由一名官員代法庭作判決,「 發假誓係一個好嚴重嘅指控,其實亦都係一個罪行嘅指控,定罪嗰樣嘢係由我哋嘅司法系統嚟處理,唔係由一個官員嚟處理」。
政壇高人話, 陳景生辯才甚佳,用一個議題置換的手法,將選舉主任判斷參選人是否提供真實參選資料的權力,變換成一個法庭判斷是否發假誓的決定,然後話判定發假誓的權力在法庭,巧妙地轉移了焦點。
高人話,陳景生的說法若然為真,選舉主任只是橡皮圖章,不能行使任何權力。試想一個情景,參選人在選舉主任面前,一邊簽署擁護基本法的聲明,一邊放火燒毁基本法,並大講粗口話「 我擁X護基本法!」按陳景生的說法,選舉主任不能做任何判斷,仍應確認參選人的參選資格。其他政府部門若不同意,就只能起訴這個參選人發假誓,排期一兩年慢慢去打官司,若參選人變成議員,即使官司告入,也不一定可以取消當他的議員資格,因為取消資格要立法會三分之二同意。
高人話若然如此,可以取消選舉主任的崗位,搵部蓋印機就得,節省很多。高人又話, 即使被取消資格的參選人不滿要打司法覆核的官司,法官也不是取代選舉主任作決定, 只是審視他行使權力有無越權而矣,不像香港部份大狀說成那樣,將一切行政決策權都說成是法院的權力,要法官決定。
高人話,不要以為只是大律師講嘢就獨家詮釋什麼叫法治,可以看看權威的法官怎樣講,英國前首席大法官湯姆賓漢(Tom Bingham)怎樣講,賓漢寫了《法治── 英國首席大法官如是說》一書,此書是2011年Orwell Prize得主,被評為最佳政治著作。作者賓漢大法官曾任英國最重要的三個司法職位,被譽為二次大戰以來英國最偉大的法官,在2008年退休。
賓漢在書中談到司法機關對行政機關決策進行司法審查時,他說「 法律是法官日常工作的一部份,是其擅長的專業領域。但他們(指法官)並非獨立的決策人,亦無權如此。他們很可能對自己審查的決策內容並不精通,而只是內容合法性的審查員,僅此而已。這很重要。當國會通過法規或條例授權某一官員做出某一決定時,並沒有將這項權力授予他人。國會希望其指定的官員或團體能遵從政策可能制定過的準則行事,但是,他更希望該名官員或團體,在考慮過有無相關經驗或資源之後,能自己判斷。國會並不希望或打算讓某一位自以為見多識廣的法官,單獨作出決定。」
賓漢的論述十分清淅,法官只判定官員的決策是否合法,並不是取代官員作決定。當然更不會如陳景生說的那樣,將本應由選舉主任決定的事,說成應由法庭作決定。法庭在對選舉主任決定的司法覆核官司,僅要判定選舉主任的行為是否合法,僅此而已。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在立法會大會上,自由黨主席、立法會議員(批發及零售界)邵家輝提出的「優化輸入人力措施」議案,提出延續現行的「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檢討輸入勞工的工資不少於行業工資中位數的規定,並容許外勞留宿本港親友的住宿地點,以緩解香港現時的人口結構問題。最終邵家輝的議案及顏汶羽提出的修正案都同被否決。
邵家輝。資料圖片
勞工及福利局局孫玉菡表示,現時香港勞動力短缺,至2028年將缺少18萬人手,涉及建造、餐飲、安老等行業。現行的「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截至二月二十八日,勞工處共接獲11342宗補充勞工優化計劃申請,涉及申請輸入98065名勞工,期間批准7380宗申請,涉及51051個輸入勞工配額,暫定26個職位和類別低技術職位不得輸入勞工。他表示,當局將秉持著「實事求是、實證為本」的原則,優先保障本地工人就業機會,盡力平衡本地工人和雇主利益,促進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
不過,孫玉菡認為,對於議案中提及的「容許外勞留宿本港親友的住宿地點」一條,涉及到親友責任、審批、監察等一系列複雜的程序,暫時來說可行性並不大。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 勞工及福利局FB
議員普遍認為輸入外勞只是權益之計,最終還是要釋放本地勞動力。但對於立法會議員(九龍東)顏汶羽的修正案中刪除了「檢討輸入勞工的工資不得少於香港相關職位的每月工資中位數的規定」,會議中有不同意見。
立法會現場。巴士的報記者攝
同為自由黨的議員李鎮強、易志明認為外勞行業工資中位數的規定會推高整個行業的工資中位數,導致薪金水漲船高,造成雪球效應,大幅提升營運成本,致令物價增加。亦有不少議員認為,原議案對於工資中位數的規定是檢討不是取消,需留有討論空間,而非直接刪去。
對此,顏汶羽回應稱,民建聯不接受外勞工資低於行業中位數,認為會導致廉價勞工,損害本地勞工就業機會,同時會導致同工不同酬的職場矛盾。同為民建聯的李世榮、何俊賢等議員表示支持,認為原議案的表述會讓市民誤解,認為會刪除行業工資中位數的規定。
顏汶羽。資料圖片
不過,亦有勞工界和工聯會議員表示反對原議案和所有修正案,認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本身弊多於利。工聯會議員陳穎欣認為,現行26個低技術工種的51000個補充外勞進入香港市場後,市民並體會不到好處,但衝擊底層勞工市場。例如僱主用本地勞工名額招外勞,導致本地勞工全職變兼職,飲食業失業率提高。若取消行業中位數的規定,勞工工資將呈現雪崩式下跌。梁子穎則直言行業中位數的規定形同虛設,僱主可修改外勞職位,使其薪金低於行業中位數。
陳穎欣。資料圖片
針對現行的輸入外勞流程,立法會議員吳永嘉(工業界)表示,業界反應輸入外勞需提交行業短缺人手的證明,流於形式;建議在提交申請的同時開始招聘,縮短所需週期,並引起臨時工、短期工等靈活策略。
對於如何緩解本地勞工短缺的問題,立法會議員(選舉委員界)譚岳衡與其他幾位議員認為,行業可利用科技自動化轉型,以技術代替低技能勞動,減少對低端人力的依賴。
顏汶羽的修正案須記名表決,選委界34人岀席會議,5人贊成、5人反對、24人棄權;功能界別及地方直選46人岀席會議,18人贊成、16人反對、11人棄權,最終未獲在席兩部分議員過半數支持,被否決。
而邵家輝的議案同樣要記名表決,選委界34人岀席會議,15人贊成、2人反對、7人棄權;功能界別及地方直選46人岀席會議,20人贊成、10人反對、15人棄權,最終未獲在席兩部分議員過半數支持,同樣被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