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假如這些事情發生在美國.......  

博客文章

假如這些事情發生在美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假如這些事情發生在美國.......  

2024年02月09日 18:46 最後更新:12月31日 16:38

黎智英案仍在審訊中,美國《華爾街日報》2月7日刊登一份由包潤石、祈俊文等4名美國前駐港總領事所撰寫的聯合聲明,表明要繼續關注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案現在的「可怕情況」, 4人指對這次審訊懷著極大的沮喪和關切,「看到如此一名著名的香港記者只因從事正常新聞工作而受審,是沾污了香港曾經擁有的聲譽和輝煌。」

由於美國前駐港總領事郭明瀚被控方指認為黎智英的「共謀者」,4名前美國總領事發表聲明,為同為前美國前駐港總領事的郭明瀚辯護,只能被視為撐美國官員的行為。但他們對黎智英的一句形容,已足夠吸引,讓人拆解起來研究。

第一,著名香港記者?4名前美國總領事形容黎智英是一名著名香港記者。這句話和香港人的認知,可謂南轅北轍。黎智英並不是記者,而是一位商人、一位傳媒老闆。案情披露黎智英的私人及其公司收到29億資金,其中有16億即55%來自美國、加拿大和台灣等地。黎智英曾向其助手Mark Simon匯款1.18億港元,懷疑向泛民陣營及政治人物支付了9300萬港元, 亦懷疑聘請美國前國防部副國防部長伍夫維茲為他做事,向伍夫維茲6次轉帳合共176萬港元。

香港哪個記者有29億身家,有財力捐9300萬給政黨呢?恐怕美國記者也沒有這個能力吧。

又試想一下,如果一個美國商人與一個中國前國防部長「搞埋一齊」,又向美國政黨大筆捐獻,恐怕這個商人馬上會被告叛國罪。要記住美國叛國罪最高懲罰是死刑,反而香港沒有死刑。

第二,只因從事正常新聞工作而受審?黎智英真是只從事正常新聞工作嗎?庭上透露的案情很可怕,其中庭上展示黎智英於2019年轉發給壹傳媒前行政總裁張劍虹的信息,那個信息由前美國駐港總領事郭明瀚發出,郭明瀚向黎智英建議可以做大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到美國與時任副總統彭斯會面的新聞。一個前美國駐港總領事指示一個報刊老闆,要做大一段和美國有關的政治新聞,而報紙老闆就馬上採取行動,指示手下做大。這些聽從前外國官員指示的行徑,是正常新聞工作嗎?

另外,案情亦顯示2019年3月30日黎智英WhatsApp訊息給《蘋果》副社長陳沛敏,叫她「請繼續做在大陸做生意的香港商人面對的危險,嚇壞那些生意佬,讓建制派不敢造次。」透過做新聞去嚇壞生意佬,這些是正常新聞工作嗎?

又試想一下,如果中國前駐美大使指示《華爾街日報》,做大一條對中國有利的新聞;或者因為美國訂出針對中國的加徵關稅條例,就做一些新聞去嚇壞美國的生意佬,說他們將會喪失大量生意,美國會容許這樣事情發生嗎?

第三,審訊沾污了香港曾經享有的聲譽與輝煌?究竟是黎智英案的審訊沾污了香港的聲譽,抑或是審訊暴露出來黎智英的行為沾污了香港的聲譽呢?

這4個美國前駐港總領事說到肥佬黎好像一個記者,因為做新聞而被拘捕受審。但見到披露出來的案情就完全不是這種故事,肥佬黎不斷指示蘋果的編採人員,想方設法用各種手段鼓勵人上街,甚至直接表明,上街的人數太少太靜,叫手下加大力度去鼓吹。

到底這些是編輯自主,還是老細作主呢?

又試想下,美國有一個傳媒老板,指示手下的媒體人,要鼓動美國人上街支持巴勒斯坦人,反對美國政府,你估又會有什麼後果呢?

第四,黎智英應該被釋放?黎智英最後會否入罪,只能夠由法庭判定。但在一宗美國總領事牽涉其中的案件,4個美國前領事發聲明要求釋放黎智英,就顯得有點荒謬可笑了。涉案相關人士要求釋放同謀者,香港為何要聽這些建議呢?美國叫香港釋放黎智英,香港也可以叫美國釋放右派團體「驕傲男孩」的首腦塔里奧,他遭美國因煽動罪判罪22年。塔里奧會被釋放麼?

美國自己著重吧保護國家安全,嚴防外國干預。但於此同時,自己就去插手別國的政治當中,甚至理直氣壯發聲明叫人釋放同謀者,這些都不算雙重標準還算什麼呢?

最後在此預祝大家龍年心想事成,「巴士的點評」將會在初一至初四停刊,初五恢復。

盧永雄

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中央官員集體發聲,為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國人民強硬回應美國貿易戰,鼓勁打氣。但當中也有提醒警告,值得細思。

中央官員針對的焦點是一種「軟骨病」的問題。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說,「香港同胞素有愛國愛港的優良傳統,那些背叛祖國、背叛香港的人,永遠不會有好下場。」廣大香港同胞進一步將愛國愛港精神傳承光大,特別是面對美國等外部勢力的遏制打壓,威逼利誘,不屈不撓、堅決鬥爭。「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大是大非面前,堅定與國家站在一起,堅定地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這是中國人的應有的風骨和氣節。

夏主任特別提到,那些在關鍵時刻出賣國家利益,替敵人搖旗吶喊的,香港同胞不會答應,全國人民也不會答應,絕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必將背負歷史的罵名,在大義大節面前,要特別清醒。

中聯辦主任鄭雁雄也提到,歷史不會自行退場,安全要靠持續鬥爭,不能忘卻敵對勢力亡我之心不死的危險,錯以為向強盜求饒,送禮就能換來生命安全和發展空間。

而駐港國安公署署長董經緯也明示,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沒有戰勝不了的敵人,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反華勢力亡我之心不死,鬥爭較量遠沒有窮期。國家安全從來不是別人的恩賜,獻媚沒有出色,跪低沒有出路,求饒只有出局。香港各界要做到觀大勢、知大任、明大義、行大道,絕不能面對威脅訛詐得「軟骨病」、患「恐懼症」,絕不能束手就擒,當「棋子」、做「炮灰」。

中央官員說出這樣的重話,其來有自。美國對中國發動這場毫無底線的貿易戰,是對我國民族存亡的一大威脅,和一場實體戰爭沒有分別。香港人不能夠得到「軟骨病」,甘心當外國的棋子。

其實在中美的鬥爭中,美國經常找商界入手,制裁打壓,巧取豪奪,層出不窮。在特朗普1.0的時代,美國毫無道理地以莫須有的國安理由,制裁華為,甚至借故將華為的財務總監孟晚舟扣押在加拿大。華為挺過來,打回去,在國家支持之下,成功拯救孟晚舟回國。在自身的努力下,在兩年前用國產芯片重新推出5G的智能電話,打出漂亮的翻身仗。

另一個打壓對象是字節跳動旗下的TikTok,在拜登的年代就已經要逼令TikTok沽出控股權,要由美資公司持有。特朗普上任之初扮好人提出寬限期,實質上仍然想逼TikTok賣盤。4月初一度傳出TikTok賣股協議即將達成的消息,但隨著中美貿易戰惡化,TikTok股權交易再次泡湯,特朗普被逼延長對TikTok賣股的限期。

最近美國財長貝森特聲言要逼中概股在美國退市,美國新聞界就分析貝森特這個做法,是想借逼中概股退市來強壓中國讓步,同意出售TikTok股權。但恐怕特朗普政府低估了中國的意志。在國家的眼中,TikTok在美國運營,本來由外資控股也沒有什麼大不了,如果中美能夠達成全面的貿易協議,TikTok讓出控制性股權,也是其中一個選項。但如果中美達不成協議,中央既不怕美國逼令中概股在美國退市,也不怕特朗普要封禁TikTok,大不了將TikTok美國版關掉,讓用慣TikTok的美國年輕人向特朗普投訴,中國不怕玉石俱焚。

中央官員講話無一字提到長和,但亦字字關乎長和。有關人士,要懸崖勒馬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