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速戰速決完成23條立法,皆因境外勢力正摩拳擦掌,蠢蠢欲動,夜長則夢多,不如快快搞掂,不讓它們凝聚更大反對力量,徒增變數。在這形勢下,外國政府和組織紛紛開火猛轟,乃意料中事,不過細看一下發砲者是什麼底細,也很有意思。根據我搜尋的資料,這些組織多是香港動亂的「幕後玩家」,跟美英政圈鷹派和黎智英,織成一個緊密網絡,一直在背後翻雲覆雨。
翻看站出來「開火」的外國組織名單,首先見到美國的「人權觀察」。這個所謂NGO,背景殊不簡單,也與香港有一定淵源。原來它的全球倡議總監Minky Worden,在香港回歸前後,曾任民主黨主席李柱銘的高級助理,成為他與美國官方的搭綫人。
砲轟23條立法的美國NGO「人權觀察」,其全球倡議總監Minky Worden曾任民主黨大佬李柱銘的助理,它被指與美政府有緊密聯繫。
其後她返回美國,先出任「人權觀察」的傳訊總監,不久就晉升為全球倡議總監,並繼續與香港民主派保持聯繫,曾於2012年協助安排李柱銘、涂謹申、李卓人等泛民大佬訪美,會晤一批政府和政黨人士,當時距2014年「佔中」只兩年。
她丈夫是《華爾街日報》前出版人Gordon Crovitz,此人與該報高層麥偉林都與黎智英熟識,故該報後來成為了黎的「親密盟友」。
關於「人權觀察」的背景,一說其「大金主」是以反共見稱的大鱷索羅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埃斯基維爾,曾與131名學者聯名致函「人權觀察」,指它的成員與美國政府有複雜而密切的關係,常與官方的外交利益保持一致。由此觀之,該組織砲轟23條立法,絕不奇怪。
今次急急出來開火的英國政治組織「香港監察」,更加惡名昭著,不斷在黎智英案審訊中被提及。這個組織的創辦人羅傑斯,以人權之名大玩政治,早於2014年已介入當時的「佔中」行動,同時鼓吹疆獨和藏獨,故在2017年被港府拒絕入境。
就在那一年,他經李柱銘介紹結識了黎智英,之後兩人越行越埋,並在黎和英國鷹派政客之間搭通天地綫,成為了這些政客干預香港政治的渠道。2020年時,末代港督彭定康出任「香港監察」贊助人,他與黎在回歸前已是老友,遂在英政圈形成一股力量,一方面破壞中英正常關係,另一方面挑動香港的反政府情緒,並逼促英政府制裁香港。
同樣大聲疾呼反對23條立法的「香港監察」創辦人羅傑斯,由2014年「佔中」起,一直介入香港的政治運動,與英國鷹派政客和黎智英結成「亂港聯盟」。
到近期,羅傑斯繼續積極串連流亡海外的港人組織,伺機與港內的殘餘激進人馬裏應外合,再次搞亂檔。23條立法正正就是針對此威脅建立防綫,羅傑斯自然大吹大擂反對,並推動外國進一步制裁香港。
今次發砲的組織中,有一個是海外港人組織,就是在美國成立的「香港民主委員會」。它的成員可說是「通緝犯大聚集」,包括創辦人之一、朱耀明牧師的兒子朱牧民,以及潛逃英國的羅冠聰。現時擔任執行總監的,是另一名通緝犯郭鳳儀。
這個組織與美國政府的關係也很詭異,年前它在華盛頓舉辦過一個「香港峰會」,參加者就包括被稱為「第二個CIA」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以及出名反中、曾親晤黎智英的前國務卿蓬佩奧和參議員盧比奧。這組織是什麼貨色,不言而喻。
上述這些急不及待猛攻23條立法的外國組織,揭開NGO的面紗後,皆是一直搞亂香港檔攤的「幕後玩家」,它們今次紛紛出手,恰恰證明此法立得及時,如果不築固防綫,「幕後玩家」將玩得更猖狂。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近日移英的「亂港派」心情極 down,皆因「35+顛覆案」判刑「一鑊熟」後,他們原以為英國政府做吓樣都會譴責兩句,不料情況比預期更差,正在巴西出席G20峰會的首相施紀賢,兩度被英媒問到該案時,竟拒不置評,遑論譴責,擺明避開這議題,而正訪港的外交部政務次官衛倩婷同樣輕輕帶過,敷衍了事。「亂港派」當然嬲到紮紮跳,大駡工黨政府無腰骨,但施紀賢救經濟要緊,和風將繼續吹。一般BNO港人亦反應冷淡,擔心參與激進行動會影響將來申請入籍。
英國首相施紀賢對「35+」顛覆案拒不置評,三緘其囗,皆因要改善與中國關係以救經濟,這表現令在英「亂港派」嬲到紮紮跳。
工黨政府上台後,被前朝留下的經濟爛攤子嚇儍,所以要急急「救亡」,但美國不可靠,歐盟又已「脫鈎」,惟有爭取打通對華財路。所以首相施紀賢不能不面對現實,以和為貴,在巴西G20峰會期間與習主席會面之後,先後被《金融時報》和《BBC》記者問及「35+顛覆案」判刑時,都三緘其囗,沒作正面回應,只遊一輪花園了事,並強調「我們需要中國這個緊密的經濟夥伴」,顯然不想影響對華關係。
對這反應,在英「亂港派」當然十分唔 likey,一直不停搞風搞雨的「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CFHK)立即撲出來,其英國及歐盟總監薩巴赫砲轟施紀賢的表現「令人失望」,指「貿易及投資比爭取釋放香港政治犯更重要」。加入了工黨的BNO港人Rex ,也怒斥施紀賢「非常非常不強硬」,不過他亦無奈認為,這是大勢所趨,難以扭轉。
由一批通緝犯組成的「香港民主委員會」( HKDC)也接力開砲,其高級國際倡議主任劉珈汶(本身也是通緝犯)說,英國有近年最大的海外港人社群,政府談論中國政策時,應將人權放先於經濟,更加不應該依靠中國。
她還指,對施紀賢這表現,不只她失望,居英的港人都非常失望,而且因新政府上場後主要官員的言行,令他們感到心寒。意思是,英政府是否仍「撐港人」大成疑問,英國已非安全的「救生艇」。
了解英國情況的朋友同我講,用「心寒」來形容一般BNO港人,未必貼切,但如果說他們「心淡」和「心憂」,則較符合事實。從近年參與「亂港派」行動的港人人數看,明顯一年不如一年,今次「35+顛覆案」判刑,反應料亦不會強烈,只有一小撮「勇武手足」出來撐撐場,成不了氣候。
他分析,「抗爭」氣氛之所以每況愈下,除了因為激情已被生活問題消磨得七七八八,也有人擔心,如參加針對中國和香港特區的激烈行動,會與英政府現時的立場衝突,分分鐘被列入觀察名單,可能影響日後申請入籍。
一般移英BNO港人對激烈行動愈來愈心淡,亦有人擔心會影響日後申請入籍,故預料對「35+」顛覆案不會有強烈反應。
英政府對華對港友善,的確相當明顯,近日英國外交部政務次官衛倩婷訪港,先後會晤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以及財爺陳茂波,表現得十分客氣,其後她通過外交部就「35+案」發聲明,也只是提一提港府將異見聲音刑事化,措詞溫和,冇乜火氣。她曾經是亂港組織「香港監察」的贊助人,但新政府上場後,她明顯跟隨總路綫,與「大老闆」施紀賢同聲同氣。
看來英政府態度與2020年時比,已大不相同,對「35+顛覆案」料將不了了之。移英BNO港人還是收心養性,平安過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