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醫療體系數碼化便利市民 提高營運效率

博客文章

醫療體系數碼化便利市民  提高營運效率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醫療體系數碼化便利市民 提高營運效率

2024年11月30日 07:00

本周初有段消息也許未必引起太多注意,卻可能與市民性命息息相關,醫院管理局電子病歷應用模式獲國際機構第七級認證,是最高等級,醫管局近年積極推行醫療數碼化,並研究加入AI技術,醫療數碼化水平高,不但是提高營運效率,更關乎拯救生命。

頒發認證的是醫療信息管理系統協會(HIMSS),是享有聲譽非牟利機構,醫管局轄下43間公立醫院同時獲得認證,當局形容屬史無前例,臨床管理系統及精密數據分析系統已融入日常運作。

醫療數碼化除了令營運更有效率,對市民也有好處,現在普遍使用的醫健通,由2016年3月推出至今,登記使用人已達600萬人,佔全港人口八成,醫健通讓市民有更多選擇,平台記錄了市民一直以來的醫療、用藥、電子X光片等資訊,私家醫生和公立醫院,都可以透過平台了解病人的病歷。

有了這系統,有利於促進病人分流到私營醫療系統,減輕公營系統的負擔,站在市民角度,也可隨時由公立醫院轉看私家醫生,或由私家醫生轉到公營診所就診,只要上平台,病歷就一目了然,既節省時間也不會出錯,在一些爭分奪秒的手術,如心臟手術,按一個按鈕就相關的醫生都看到,可以準備,較以往人手訊息傳遞,節省很多寶貴時間,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未必做到公私營醫療體系間病歷提示互通。

醫管局發展智慧醫療,最近有朋友在公立醫院就診,就遇到有職員在候診室內,教導等候診症的病人下載醫管局程式,市民可於求診當日,透過程式報到及繳費,縮短輪候時間 ; 此外當局也研究利用資訊科技和自動化的技術,提升派藥效率及準確性;在病房以科技支援臨床工作,當局表示正研究發展第五代臨床醫療系統,希望用人工智能協助醫生處理臨床資料。

香港人手缺乏,醫療體系情況更嚴重,一直以來多興建一家醫院不是問題,問題是醫院建成後缺乏醫生護士,其他職員也不容易招聘。科技確實有助解決部份人手問題,例如智能機械人問診,可在診療初期協助分流病人。

醫管局旗下醫院在已廣泛利用科技在治療及管理上。(圖片來源:醫院管理局)

醫管局旗下醫院在已廣泛利用科技在治療及管理上。(圖片來源:醫院管理局)

公立醫院服務有時候會受抨擊,也有市民投訴,近期多聽了朋友談及熱門移國家的醫療服務,感到香港的公立醫療服務水平其實已不算太差,特別是這樣的收費水平,只是所有重病都集中到公營醫療體系,負擔實在太沉重,以致服務有時強差人意,也容易出醫療事故,部份工作若能以科技或人工智能代替,確實能減輕醫護人員的壓力。

不過,科技終究是輔助,人工智能不可能取代醫生的專業判斷,期望當局在提升醫療體系科技水平之餘,也設法增加醫護人手,加強公、私營醫療體系合作,以善用資源,改善醫護人員工作環境及提高服務水平。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陳香蓮




太平人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河套園區推動港創科走上新台階

2024年11月23日 07:00

特區政府周三公布港深河套園區發展綱要,圍繞四大方向發展,目標是2030年協同深圳,2035年發展至國際領地位,我認為,園區是新思維、新科技試驗區,更有效補足了香港長期以來缺乏,「產學研」中「產」的部份。

厚達58頁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提出香港園區將分「生命健康科技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區」和「新科技與先進製造區」3區域,及4個發展方向,包括打造世界級產學研平台、建設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轉化基地、營造全球創科資源匯聚點,以及開闢制度與政策創新的試驗場。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右二)、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常任秘書長麥德偉(左二)、工業專員(創新及科技)葛明博士(右一)和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秘書長鄭嘉慧(左一)介紹《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右二)、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常任秘書長麥德偉(左二)、工業專員(創新及科技)葛明博士(右一)和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秘書長鄭嘉慧(左一)介紹《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

綱要也說明了大眾關心的人員過關問題,中港兩地人員預先登記模式,可以以科技輔助實現「無感通關」,內地人員過關後可到香港其他地方,「無感過關」只適用於園區有實際需要人員,而且逗留時間也要按照香港法例規定 ; 「數據過河」方面,若數據只能在園區流通,就通過點對點傳送,例如臨床試驗相關的內地醫療數據 ; 利用無人機促進物資跨境流動等。

上述措施對香港創科發展至為重要,科技方面香港長處是醫療和生命科技,深圳是互聯網應用產業,臨床試驗相關的內地醫療數據可傳輸到香港園區,將大大幫助了本港生命科技的發展。利用無人機作跨境物資流動,有助促進本港低空經濟發展。

一直以來,本港科技發展的缺失是科研成果落地,即「官產學研」中的「產」,工商界一直強調,中試轉化(科研成果後續試驗及商品化)是將科研轉化為實質經濟效益重要一環,河套香港園區背靠「珠三角」製造業基地的優勢,是建設中試轉化基地的理想地點,《發展綱要》提出探討建設製造業創新中心和支持建立共享的智能中試工廠,以及建設中試服務中心等,相信可提高本港科研成果轉化的成功率。

除了創新科技,河套園區也是新制度的試驗場所,《綱要》提出擴展「港資港法」、「港資港仲裁」的實施範圍,以掃清國際創科企業落戶河套區的法律障礙,「港資港法」、「港資港仲裁」是特區政與內地商討,努力推動的新措施,外資企業在香港註冊為公司,投資內地特別是大灣區,可選擇用香港的法律和香港仲裁,有關措施現時在前海推行 ; 內地企業走出海外,與外國的企業合作,也可選擇以香港作為仲裁地,落戶河套區的企業,也將有機會實施港資港法,對鼓勵國際創科企業落戶河套區有助。

河套園區與北部都會區大學城是整體的設計規劃,朝著結合產學研方向發展,首三座大樓將在今年底陸續落成,已有63家創科企業及業界訂備忘錄,香港創科發展相信踏上另一台階。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陳健平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