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港人外遊最熱衷的「鄉下」,日本街道清潔,食品口味適合港人,加上日本人做事認真,服務水平有保証,最關鍵是價廉物美,性價比高,令港人樂而忘返。由於大家都喜往日本遊覽,新航空公司都選擇這個市場加開航線,米子、德島等新航點落本宣傳,報紙、電視介紹日本的旅遊節目源源不絕。
港人熟悉日本,到當地旅遊傾向自由行或自駕遊,乘搭當地地鐵成為慣常事。在旅遊日本讚賞日本人做事認真之餘,對於日本經濟近年的衰落難免慨嘆。日元兌美元曾高至7算水平,比現在高近1倍,水紙變化直接影響價格。幣值變化之餘,日本大城市的市面,卻頗有10年如1日的觀感,最直接是日本地鐵車站和列車的廣告,主流仍然是傳統的印刷版本,雖然有列車電視,但製作簡單,甚至街上的戶外廣告,質素也未見突出。
日式的宣傳手法,曾經風靡香港,日本偶象和軟實力,成為時尚,現在潮流教主的寶座,已經讓予韓風,猶幸連鎖食店現在仍樂用日劇天王和女團宣傳,加上最近播出的東瀛風味漢堡,成為東洋軟實力的重要堡壘。
在港人大舉遊日的同時,傳來日本汽車鉅子整合的傳聞,源頭是日產財政瀕臨崩潰,必須尋求併購才能求存。日本汽車和電器,曾是本地媒體和廣告業的大客戶。隨著日本產業的退潮,日資在廣告行業的踪影也漸稀。現時在媒體出現與日本有關的廣告,主要是藥物、保健品,以及主要的家電代理,過去風光一時的汽車、電視、化粧品、零食都消聲匿跡。
日資和日本產品市場份額減退下,關連廣告公司經營都要收縮。幾個月前就有服務日資多年的廣告公司退場,在結束過程中安排尚算有序,保持了日本予人負責盡職的印象。
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經濟達到高峰,挑戰老大美國失敗後一蹶不振,近鄰韓國代之而起,荷里活不再以富士山恐龍和鹹蛋超人做主角,改捧韓星韓劇。日本的資訊科技和半導體業水平是世界尖端,然而在美國制式統治下無法抬頭。
日本產品不再流行,廣告文化吹起保守之風,當經濟不再活躍,就成為抵食抵玩的旅遊樂園,相關廣告一支獨秀。從媒體以至意識形態的流傳,大抵可以看出一個地方的興衰。
潘朵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美國總統向全球發動貿易戰,重點攻擊目標是被視為勁敵的中國。中港關係日益緊密下,雖然香港一向擁有獨立關稅區地位,仍然無法避免捲入漩渦,4月關稅戰啟動,廣告市場即時罩上陰影,擔心本來已經放緩的市道會再受打擊。
美國向全球徵收所謂的對等關稅,估計是貿易盈餘作為基礎配合方程式計算出來。歷年港美貿易都是赤字,美國賺得大量盈餘,按理不應被納入。然而,美國當前政策懶理,把香港當成中國一部份,直接徵稅。當眼見緊貼美國的台灣都一樣被美國要求交稅兼設廠,香港試圖講情求免,相信都是浪費氣力。
港美貿易美國能夠多年得益,部份因為香港是自由港,營商自由度高,美商活躍,同時也因為美資跨國媒體發達,賺取的利潤豐厚,反之美國商品在香港的廣告投放甚為有限。
美國是商業大國,跨國機構眾多,過去在廣告業非常活躍,大樹好遮蔭下,美資廣告公司影響力很大。近年,美資不少直接轉戰內地,加上投放策略有變,活躍程度似有減退,像可樂、手機等大戶不是減錢就是退下火線,新興的品牌如Tesla、蘋果都是生意做得多、廣告投得少。
另一方面,美資在網絡媒體有很強的競爭力,Meta屬下的FB、IG,Google和YouTube,這些公司憑著科技和美國軟實力,在香港生意都做得很大,而且是投入少,收入多,其他像蘋果手機的程式應用,同樣帶來可觀的網媒收入。隨著中國企業強大和國際化,美資媒體在香港同樣面對日益強烈的競爭,正如WeChat、小紅書挑戰FB、IG一樣。
作為市場經濟主導的縮影,在香港可以見到美資受到大陸企業冒起的競爭,然而,當中看不到有不公平的遊戲規則。現時特朗普因為貿易赤字為理由開徵高關稅,計算的標準主要是有型貿易的數字,沒有計算服務收算在內。這是美國多年前開始放棄低增值的製造業,集中利潤豐厚的科技業的結果,正如現在沒有人會買美國的冷氣機、雪櫃,但美國科技7雄、迪士尼這些跨國公司都在各國賺取了龐大利潤,造就了他們10萬億級的市值。
中國企業在多方面追近美企,的確形成巨大壓逼感,然而,商業競爭要鬥智鬥力,不能一味恃強橫行,捨軟實力不用而靠蠻幹。美國現時與各國為敵,香港要避險必需要開發其他市場。
特朗普打關稅戰,看不到中美企業會即時大削廣告預算,但政策的反覆性肯定產生巨大的心理陰影,令行業產生不穩定。在媒體行業數碼化下,美資媒體極可能是本地市場份額最大的經營者,美國打殘香港廣告行業,商業聯繫不免削弱,加上國家形象受損,美媒利益必然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