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暴力衝擊體育精神!港隊冰球員遇襲,誰來主持公道?

博客文章

暴力衝擊體育精神!港隊冰球員遇襲,誰來主持公道?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暴力衝擊體育精神!港隊冰球員遇襲,誰來主持公道?

2025年02月10日 17:48 最後更新:18:00

陳曉峰律師 亞非法協香港區域仲裁中心主任

體育競技的核心精神在於公平競爭與尊重對方,但當規例無法有效維護球員安全,暴力行為便會衝擊比賽的公正性。剛剛在哈爾濱舉行的亞洲冬季運動會冰球賽中,土庫曼球員賽後突襲香港球員的事件,引發全球體育界關注,暴露了國際體育爭議處理機制的不足。

在2024年亞冬會男子冰球C組分組賽中,中國香港隊以 5-1 擊敗土庫曼隊。然而,在賽後握手環節,一名土庫曼球員突然將一名香港球員拉至一旁襲擊,導致對方倒地,頭盔被擊飛。另一段影片亦顯示,香港球員被多人包圍並遭到攻擊,場面混亂。據報道,衝突持續約一分鐘,裁判最終對三名土庫曼球員作出場內處罰。

就今次事件,中國香港代表團團長霍啟剛強烈譴責襲擊行為,並已向國際冰球總會(IIHF)、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OCA)及賽事統籌單位交涉,要求採取紀律行動。IIHF之後裁定4名土庫曼運動員被罰即時停賽,將不能參與亞冬運其餘賽事。霍啟剛團長表示歡迎,認為國際冰總迅速回應且公平處理。

回顧過去,類似的暴力事件並非首次發生。2010年美國國家冰球聯盟(NHL)的「馬特·庫克襲擊馬克·薩維德」事件,當時NHL對施襲者的輕微處罰引發爭議,最終促成規則修改。當年3月7日,匹茲堡企鵝隊的馬特·庫克(Matt Cooke)在比賽中,趁波士頓棕熊隊的馬克·薩維德(Marc Savard)毫無防備時,從側後方高速衝撞,直接用肩部猛烈撞擊對方頭部。薩維德當場倒地失去意識,並確診嚴重腦震盪,最終因長期後遺症被迫提前退役。然而,NHL當時竟未對庫克作出禁賽處分,這一決定引發公眾強烈不滿。球迷質疑聯盟縱容暴力,未能保障球員安全,甚至影響比賽的公正性。最終,在強大輿論壓力下,NHL於2011年修改規則,新增「非法頭部攻擊條款」(Rule 48),禁止類似的盲側頭部攻擊,以防止相同事件重演。

目前國際主要體育仲裁機構總部均設於歐洲或北美,亞洲地區缺乏專門處理體育爭議的獨立機構。 亞洲運動會(如亞運會、亞冬會)發生爭議時,通常需向CAS或國際體育組織申訴,但跨國仲裁流程冗長,影響處理效率,增加運動員申訴成本與時間。

若類似事件發生於國際足總(FIFA)或北美冰球聯盟(NHL),通常會立即啟動內部紀律調查,並在數天內公佈暫時禁賽或罰款決定。若無法在比賽結束後迅速懲處涉事球員,將使受害球隊感到不公,影響運動員對體育組織的信任。

IIHF 和 OCA 同時負責賽事組織與紀律處分,這可能會導致內部利益衝突,影響對違規行為的公正判決。 過去體壇曾有賽事管理機構因政治或商業壓力而作出偏頗決定,例如: 國際田聯(World Athletics)曾被指控在俄羅斯禁藥事件中包庇運動員。FIFA 曾因財政利益偏袒部分球隊的裁決。若違規行為的懲處決策受政治、商業或內部利益影響,可能導致受害球隊無法獲得公正處理,影響賽事的信譽。

為公平競技護航的新機遇

「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香港擁有全球認可的法律制度與仲裁經驗,香港可憑藉其經驗,發展成為「國際體育調解及仲裁中心」,提供公正、高效的爭議解決方案。

香港具備以下優勢:

✅ 完善的法律制度——香港是國際仲裁重鎮,擁有獨立司法體系及專業法律人才,可確保體育仲裁的公正性。

✅ 全球化的仲裁經驗——香港已是亞太區重要的商業仲裁中心,若將專業知識延伸至體育領域,可提供更高效的爭議解決機制。

✅ 與國際體育組織的聯繫——香港可與國際奧委會(IOC)、國際體育仲裁院(CAS)等組織合作,促進體育法規的統一性。

體育比賽不僅關乎勝負,更關乎公平與尊重。目前, 亞非法協香港區域仲裁中心 已率先採取行動,積極推動香港成為國際體育爭議解決中心,並於2025年1月舉辦全港首個《體育爭議調解培訓課程》,培育受認證的體育調解員及爭議解決專家,讓法律界與體育界專業人士掌握專業調解技巧。此外,中心亦聯合政府、學術界及體育業界舉辦《體育爭議解決方案研討會》,為香港建立高效、公正的體育仲裁機制奠定基礎。隨著國際調解院總部落戶香港,以及香港律政司計劃啟動「體育爭議解決先導計劃」,香港將進一步鞏固其在國際體育仲裁領域的領導地位,為全球體育界提供更專業、更具公信力的爭議解決方案。




來論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長和以較低價賣斷國外所有碼頭予美資貝萊德,國家監管當局終於依法,按照《反壟斷法》出手審查,可謂回應民情,法理兼備!在三月份,整個華人社會對此樁緣由可疑的交易,質疑和批評聲音此起彼落,已足夠多的資料和分析顯示碼頭易手於美資對維護我國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構成嚴重風險,作為華人企業怎可充耳不聞?奉勸長和企業決策人主動盡快撤回交易,免義利全失,不單失去中國市場,更加失去中華民族對長和及其家族的尊重和信任。

2018年,美國移動芯片巨頭高通(Qualcomm)因中國啟動《反壟斷法》並作出調查,高通基於中國政府反對而放棄收購荷蘭恩智浦(NXP Semiconductors),此前2015年高通已向中國政府繳交逾六十億的反壟斷罰款。中國的反壟斷法一直在維護市場公平,尤其防治在市場佔主導地位的大型國內外企業濫用市場優勢而對中國企業採取歧視性做法(較差待遇),中國政府行使《反壟斷法》有堅實的法理基礎,也具充份的國際慣例。美國實行《反壟斷法》已超過一百年,歐盟動用《反壟斷法》提告法庭也是常見新聞,例如歐盟便在2024年判定Meta罰款違反競爭行為。高通案例是中國執行《反壟斷法》以維護中國公平營商的成果,高通不想失去中國市場故此交罰款、撤併購,啟動《反壟斷法》審查長一案,既有法理依據也是情勢使然。

美国貝萊德集團主席公開表示,如果完成此次收購,該企業將在全球營運一百個港口,屬世界碼頭營運權排首位的主導者,除了橫向份額,其伙伴組合包括 兩所航運巨頭TIL、MSC,形成縱向壟斷的反公平競爭局勢。更重要的是,美國政府的法令素來具有對美國企業的境外營運具約束力。即是,當碼頭成功易手後,該美資企業已享市場優勢地位,美國政府必然會要求美企對中國企業、 貨船作出歧視性行為:因此,現在還不介入,屆時為時已晚、悔不及時。美國針對中國企業和貿易日日有新招,近其最過受關注的是美國擬向中國製造的貨船額外徵收一百五十萬美元收費,做法極具歧視性,正是一例。在美國不講公平貿易和國際平等規則的今日,跟美國談在商言商、自由貿易,根本是痴人說夢或自欺欺人。

當有人提出社會不應干預長和的『商業』決定,甚至指出不應以國家利益來衡量商業交易,為何這套標準不套用在tiktok不賣就禁、也不套用在台積電向華停售芯片呢!同一個人視美國國家安全如常理,視中國國家安全為異例,這就說明了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下,這個人選擇了站在哪一方。

同樣是三月,美國及環球商業和金融企業家訪華訪港絡繹不絕,對中國發展和科技經貿表達強烈信心和投資意欲。回想2018年,為何高通會放棄對荷蘭企業的併購,因為中國國力日強、市場超大,高通怕輸不起。七年後的中國更加強大、民心更加團結、勢頭更加良好;如真的只是「在商言商」,無道理不與國家共榮共生,站在中國一方。

奉勸長和決策諸君盡早回頭,撤回沽售碼頭,免站錯邊,失足成千古恨。

立法會議員鄧家彪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