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長關心孩子前途,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早早就會大費周章,為孩子安排各式各樣訓練和活動,希望孩子「周身刀」,增加入讀名校的機會。但作為爸爸媽媽的你,有無想過孩子是否快樂?
網上圖片
幾年前遇過一名孩子向我訴苦,指爸爸媽媽為他安排了十多個課外活動,每天放學後都要趕去上課,之後再回家做功課和溫習,星期六、日放假,但孩子仍無法在家休息,大清早就要出門上課,興趣班一個接一個,直到太陽下山才回家,兩天「假期」完了,又要上學繼續努力。
孩子是否開心,很多家長早已拋諸腦後。
網上圖片
英國一家機構去年進行調查,訪問全球29個國家超過27000對父母,了解他們看待子女教育的態度。調查發現,三成家長為子女選擇學校時,會考慮孩子在學校是否快樂,其中英國有高達49%家長有這種想法,比率是全球最高,日本排第二(48%),中國、巴西、印尼等國家就較少有這方面考慮。
家長或會這樣想︰「現在辛苦一點,以後日子就好過點。」真的嗎?家長本來想增加孩子的本錢,奈何如人人都這樣做,這些本錢早已沒有價值,正如很多學校早已把鋼琴剔除於音樂技能之外,原因是懂得彈琴的人太多,我常常想,那麼懂得彈琴是否有錯?
網上圖片
大家「齊心」將起跑線愈推愈前,苦了孩子亦苦了家長,甚至引起家庭成員間磨擦,但卻忘記教育的基本原則,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這麼簡單已經足夠了。
Jack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芬蘭被視為「教育先進國」,曾積極推動數碼化學習,甚至在中學普及電子教材。然而據外媒報導指芬蘭近年來出現學生成績下滑及注意力下降等問題,當地政府與學校開始重拾紙本教科書。
芬蘭自1990年代起推行教育數碼化
據日媒「讀賣新聞」報導,芬蘭自1990年代起推行教育數碼化,並在2000年開始的國際學習成就評估(PISA)中表現優異,在全球閱讀、數學及科學多領域曾名列前茅。然而,從2022年開始,芬蘭學生的PISA成績表現明顯下滑,排名跌至閱讀第14、數學第20、科學第9。教育部長坦言,教育體系無法完全適應快速數碼化,必須重新檢視方向。
里希馬基2月下旬起已重新採用傳統教科書與筆記方式授課
芬蘭小城里希馬基(Riihimäki)曾是教育數碼化的先驅,當地中學約十年前開始推行「一人一台筆記本電腦」政策。然而,2月下旬時,英語和數學等科目已重新採用傳統教科書與筆記方式授課。一位14歲的學生表示,紙本比電子書更容易理解,學習效果較佳。
七成家長和八成老師希望恢復紙本授課
該市教育長則指出,過去每週超過20小時的電腦學習,使學生專注力下降,情緒變得急躁,引發全國擔憂。在2023年底,該市也針對中學生、家長及教職員約2000人進行問卷調查,有七成家長和八成老師希望恢復紙本授課。
Getty示意圖
新加坡2023年亦決定不讓小學生使用電子設備
在2022年的PISA中取得三項第一的新加坡,也在2023年時決定不讓小學生使用電子設備,因擔心電子設備會影響孩子身心的發展。
芬蘭和新加坡的經驗顯示,教育數碼化並非萬靈丹,過度依賴科技可能適得其反。隨著這些學校逐步恢復紙本教材,或許在數碼與傳統學習方式間取得平衡,才能確保學生能獲得最佳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