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推理劇場景--比特幣交易所創始人去世 涉及1.47億美元資金密碼無人知

博客文章

推理劇場景--比特幣交易所創始人去世  涉及1.47億美元資金密碼無人知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推理劇場景--比特幣交易所創始人去世 涉及1.47億美元資金密碼無人知

2019年02月04日 12:45 最後更新:13:03

數字加密貨幣從面世那一天開始,就聲稱自己絕對安全保密,關鍵是只有知道密碼金鑰的人才能拿走加密貨幣,其他任何人想查也查不到。但問題來了,萬一唯一知道密碼金鑰的人去世了,他持有的加密貨幣豈不就成為「永遠的秘密」了?

這個惡夢真的在加拿大發生,災難的地方不是一個加密貨幣的持有人去世,而是一間加密貨幣交易所的負責人去世了!

日前加拿大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QuadrigaCX創始人科頓(Gerald Cotten)1月中在印度齋普爾去世。而在QuadrigaCX欠客戶的2億美元中,有約1.47億美元是加密貨幣,而這些數字加密貨幣的密碼金鑰,卻只有Gerald Cotten一個人知道,這是典型推理劇的場景啊......

Gerald Cotton不是一個阿伯,他看來只有30出頭,誰想到去一去印度,就會死於克隆氐症,這是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傳聞印度的食物不乾淨,可能是真的。最慘就是這樣年輕的一個加密貨幣交易所負責人,就是他自己也不會想到會英年早逝,自然也不會安排身後事。

QuadrigaCX創始人Gerald Cotten

QuadrigaCX創始人Gerald Cotten

這些加密貨幣都儲存在冷錢包中,雖然QuadrigaCX公司和Gerald Cotten的妻子羅伯遜(Jennifer Robertson)努力了好幾周,但他們還是沒能找回這些加密貨幣。

目前,交易所已經被申請了債權人保護,而他的妻子還在向法院宣誓,以期挽救交易所,希望中止法院的訴訟程式,她認為,「該交易所平臺具有重大價值,但如果交易所被破產清算,這個價值可能會大幅降低。」

怎麼看Gerald Cotton也不像如此短命,自然沒有安排身後事。

怎麼看Gerald Cotton也不像如此短命,自然沒有安排身後事。

根據法庭檔顯示,截至2019年1月31日,約有11.5萬名用戶在QuadrigaCX交易所登記有存幣餘額,涉及的加密貨幣為7000萬加元(約4.2億港元),加密貨幣總資產則為1.8億加元(10.8億港元),其中包括約26500 BTC(7.2億港元)、11000 BCH(1020萬港元)、11000 bitcoin SV(555萬港元)、35000 bitcoin gold(276萬港元)、近20萬LTC(5099萬港元)以及約43萬 ETH(3.6億港元)。

關於這些數字貨幣的去向,遺孀羅伯遜說:「按正常的程式,Gerald Cotton會將大部分加密幣轉移到冷錢包,以保護它們免受駭客攻擊或被盜竊。Gerald Cotten全權負責處理資金,團隊的剩餘成員沒有機會接觸到交易所的冷錢包。」

比特幣交易所QuadrigaCX內的礦機。

比特幣交易所QuadrigaCX內的礦機。

值得注意的是,QuadrigaCX交易所去年7月的一則宣傳中,QuadrigaCX特別強調自己的安全優勢,如「安全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比特幣安全性是最重要的問題之一。QuadrigaCX在比特幣行業採取了一些最先進的安全措施,包括對我們系統中的大多數比特幣進行冷藏。」

為了安全,密碼金鑰只有Gerald Cotten一人知道,但隨著他的意外死亡,金鑰完全無法恢復,1.47億美元被鎖死,不知道如何解開如今的困局?如果客戶寄存的加密幣最後無法取回,都可以釀成加密貨幣一個重大信心危機。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作為全球第六大半導體出口國,馬來西亞如今被推上了中美經貿科技博弈的前線。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馬來西亞正面臨來自美國的壓力,要求其加強對半導體行業的監管,以阻止對人工智能(AI)發展至關重要的芯片流入中國。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和工業部長扎夫爾(Zafrul Aziz)受訪時透露,美國要求馬來西亞密切監控高端英偉達芯片的流向。美方懷疑,這些芯片最終可能通過馬來西亞輾轉進入中國,違反美國的出口管制規定。

扎夫爾表示,馬來西亞蓬勃發展的數據中心產業高度依賴英偉達芯片,為此,他已與數字部部長哥賓星(Gobind Singh Deo)組建特別工作組,強化行業監管。「美國希望我們確保每一批運來的英偉達芯片最終進入預定數據中心,而不是被轉運到其他地方。」他說。

扎夫爾

扎夫爾

美國對先進半導體實施出口管制的背景,是妄圖阻礙中國在下一代技術領域的發展。今年初,拜登政府即將卸任前出台新規,為AI數據中心芯片設立三級許可制度,試圖封堵中國企業通過第三國獲取芯片的漏洞。然而,供應鏈的全球化特性讓追蹤芯片流向變得異常複雜。扎夫爾坦言:「從芯片製造商到分銷商,每個環節都需負責,但執行起來遠比聽起來困難。」

這場爭端的導火索之一,是近期新加坡破獲的一起涉案金額高達3.9億美元的欺詐案。三名男子被指控通過馬來西亞向中國「非法」出售含英偉達芯片的伺服器,引發了對東南亞地區「芯片黑市」的警惕。英偉達新加坡辦事處貢獻了其全球近四分之一的銷售額,這讓美國懷疑部分芯片可能輾轉流入中國。早前新加坡警方突襲22處地點,逮捕9人,其中3人被起訴,涉案伺服器包括戴爾和超微的產品。新加坡已請求美國和馬來西亞協助調查。

扎夫爾回應稱,雖然美方認為芯片經馬來西亞流入中國,但目前調查尚未發現這些芯片抵達相關數據中心。他強調,美國也在逼迫本國企業確保芯片送達正確地點,這是整個鏈條的共同挑戰。

馬來西亞近年迅速崛起為數據中心熱點,特別是在南部柔佛州。過去一年半,英偉達、微軟和字節跳動等巨頭在當地投資超250億美元。今年1月,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簽署協議,打造柔佛-新加坡經濟特區,進一步鞏固其科技樞紐地位。自20世紀70年代起,馬來西亞便憑藉廉價勞動力、英語人口優勢及穩定政局,吸引英特爾等企業入駐,如今美國23%的芯片產自這裡。

AP圖片

AP圖片

與此同時,美國的對華政策愈發強硬。本月中,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公開要求企業及盟友配合,阻止中國獲取美國芯片,並無端指責中國AI公司DeepSeek「不當使用」美國芯片。他揚言將出口管制納入貿易協定,試圖通過長臂管轄壓迫他國順從美國意願。中方多次譴責美方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指其霸凌行為損害全球企業利益,破壞國際經貿秩序。

簡單總結,隨著AI時代的到來,供應鏈的每一環都成為大國博弈的焦點,而在這場中美芯片大戰中,馬來西亞既是關鍵玩家,又是被動棋子。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