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8日,馬來西亞航空一架「MH370客機」從吉隆坡要飛往中國北京,卻在中途轉向,飛不到一小時後,突然消失在雷達上,連同機上的239名乘客及機組人員再無蹤影,成為全球航空史上最離奇、最令人痛心的空難。距今已整整11年,惟空難謎團仍未解,殘骸亦未尋回。
馬來西亞政府19日宣布,在內閣批准後,與英國一間海底探勘公司「海洋無限」達成合作協議,重啟搜尋殘骸行動,這次的搜尋範圍鎖定在南印度洋約1.5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協議規定,僅在找到實質殘骸時,政府才須支付7000萬美元(約5.4億港元)。這場搜尋能否揭開謎團,成為全球焦點,也為失蹤者家屬尋找真相帶來了希望。

馬來西亞政府宣布,在內閣批准後,與英國海底探勘公司「海洋無限」達成合作協議,重啟MH370搜尋殘骸行動。
回顧這場謎一樣的空難,據馬國軍方的雷達記錄,事發時飛機曾偏離航線,疑似向西飛往印度洋方向。這異常行為引發多方揣測,究竟是機械故障、人為干擾還是其他未解原因?
事發後,馬來西亞聯合中國、澳洲等多國展開大規模搜救,最初聚焦於中國南海、安達曼海區域,但未獲有價值的線索。據後續衛星數據分析,MH370很可能在偏離航線後墜入南印度洋。
馬國政府於2014年3月24日宣布,航班可能在南印度洋終結,所有人員或已喪生。雖然其後一年,在印度洋沿岸的留尼旺島、莫三比克等,先後發現多塊殘骸,但至今仍未尋回飛機主體。今次再次啟動搜尋行動,關鍵在於科技的提升下,能否令這個世紀謎團得以解開?

MH370客機2014年3月8日從雷達消失後,多國曾合力搜索。
海底探勘公司「海洋無限」曾於2018年配合馬國政府展開搜索,但當時未取得重大突破。如今,技術進步加上目標區域的重新設定,成為這次行動的主要亮點。
首先是新一代自主水下無人探測器(AUV)已配備高精度聲吶掃描技術,可覆蓋6000公尺深海,尤其適用於複雜地形。
其次,「海洋無限」基於衞星軌跡分析和新資料建模技術,鎖定了一個先前未搜索過的1.5萬平方公里區域,該區域包含海底峽谷與火山地形,是先前技術難以覆蓋的區域。
而今次搜尋行動採用「成果付費」的模式,不僅降低了馬國政府的經濟風險,同時也反映了「海洋無限」對自身技術能力的高度自信,也為未來類似事件的解決提供了參考。

11年過去,但家屬始終未停止對親人的尋找及對真相的追問。
MH370機上 239名乘客及機組人員失蹤逾10年,但家屬始終未停止對親人的尋找及對真相的追問,賠償並未能撫平他們失去至親的傷痛,只有找到飛機殘骸,揭開失蹤之謎才能真正慰藉心靈。
雖然部分家屬選擇接受航空公司的賠償,金額介乎250萬至300萬元之間,但更多家屬拒接受和解,堅持要求政府與相關機構繼續搜尋行動,甚至有家屬覺得只要飛機主體一日未找到,親人還是有生還的可能。
此外,各國在搜救過程中顯現出的責任分配,及資訊不足,亦成為這宗空難的關注焦點。慘劇發生後,國際民航組織(ICAO)要求航空公司必須在航班飛行過程中即時上傳位置數據,也推動了新型黑盒技術的研發,可透過衞星即時傳輸數據,避免完全依賴實體回收,全球航空業進一步提升技術標準,確保飛行安全。
MH370的失蹤不僅是航空史上未解之謎,也是239個家庭的沉痛記憶。最終真相能否揭開,不僅是對罹難者及其家屬的最大慰藉,也將對航空業技術進步與國際間合作有着重大意義。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